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中建钢构:让世界共享丝路文博会

2016-09-22 09: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

——“丝路先锋”团队敦煌项目施工实录

  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敦煌盛大开幕,来自85个国家、95个外国代表团,以及国内丝路沿线16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中外嘉宾齐聚敦煌,共享一场跨越中西的国际文化盛宴。敦煌,这个西北大漠上的璀璨明珠,在千百年后的今天,重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作为文博会的主要配套设施——敦煌大剧院和敦煌国际酒店(以下简称敦煌项目)的圆满履约是这次会议顺利召开的重要保障,作为敦煌项目主体钢结构的建设者——中建钢构,是这次建设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敦煌大剧院

  临危受命,敢于担当显本色

  敦煌项目于2015年底启动建造,钢结构用量1.6万吨,金属屋面7.1万平米,钢结构深化设计、制作、安装总工期仅145天。

  接到任务,项目经理何洪和项目总工程师段其磊第一时间赶到敦煌,当时他们就傻眼了。这可以说是一个“一无所有”的项目,现场没有挖坑、没有打桩、没有结构图、连基本的办公场所都没有……距离钢结构开吊已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完成吗?他们的心里是打鼓的。

  面对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并没有退却,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他们坚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他们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这就是中建钢构的“丝路先锋”,一支作风硬朗、敢打善拼、上下协同、众志成城的钢构铁军!

  沉着应对,公司上下齐助力

  面对诸多问题,他们逐条梳理,各个击破。

  图纸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本项目设计院也是临危受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为了争取时间,中建钢构派专人驻点设计院,协助钢结构设计工作。通过大量采用便于采购和加工的热轧及冷卷型材(国际酒店项目型材占比41%),减少构件生产焊接量20%以上,提高了制造工效,缩短了加工周期。

  深化设计阶段,中建钢构设计分院根据现场吊装分区和轴线位置来编排构件编号,给现场构件的分区堆放和安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深化设计团队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建模深化,仅用25天就完成了1.6万吨,2万余张详图设计。

  负责项目构件加工的中建钢构四川厂增加劳动力,昼夜赶工、春节不休,仅用40天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构件加工任务。

  运输同样面临挑战,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距离最近、最大的钢结构加工厂——中建钢构四川厂也有2140公里,再加上冬季西北雨雪天多,易引发封路及交通事故,且临近春节,突发情况难料。在公司与项目的协同配合下,协调了3家实力强服务好的物流单位,确保每天15-20车的构件发运量。

  2016年1月10日,第一车构件从四川厂发出。1月13日,当项目团队看到装满第一批构件的车辆驶入现场,每个人都长吁一口气——距离首节柱开吊仅剩不到2天。

  精细管理,科学组织促生产

  敦煌两个项目的1.6万吨、3.8万多根构件要在前后不到40天的时间内全数进场,有序进场、合理堆放尤为重要。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丰富的钢结构施工经验,制定了“钢柱小件就近、钢梁楼承板外放、分区分层”的堆放思路,构件发货后,使用中建钢构全生命周期钢结构信息化管理平台(BIM系统)导出送货单,通过清单中的构件编号提前分配好卸车位置,统一调度,合理安排每车构件卸车,有效减少了构件的二次转运。

  重计划、强落实,是生产的王道。敦煌两个项目的钢结构现场施工总工期仅104天,施工期跨越寒冬、酷暑,最低气温-23度,最高气温43度,且属于典型的“三边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这些不利的施工条件,让项目团队步履艰难。为了更好履约生产,项目部每天召开进度协调短会,要求发言捞干的讲,以解决现场问题为主,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会后下发第二天工作任务单,当日任务当日清零;生产办公室里贴着一张张构件布置图,今天来了多少构件,还有哪些正在工厂加工,哪些构件正在路上,今天装了哪几个地方的柱子、钢梁,都标注得十分清楚;管理人员全员每日坚持参加安全晨会,人人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施工作业人员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现场昼夜施工,就餐全部在项目上解决,办公室内都配备了高低床,不少管理人员晚上住在项目现场,随时解决夜间施工遇到的问题。

  工期分解到天,吊装细化到小时。两个项目构件总吊次约3.5万次,平均单日安装构件350件,每小时安装15件,实现了工期分解,施工量化。

  

  钢结构施工现场

  积极策划,优化方案抢工期

  由于工期紧张,必须在负温环境进行大量的钢结构焊接作业,项目技术人员在借鉴类似项目冬施经验基础上,遵循焊接规范要求,编制《敦煌项目钢结构焊接专项方案》,并在现场进行模拟焊接试验,采取搭设暖棚、使用电加热等措施。最终,项目焊缝一次合格率达到99%,两个月后重新抽检未发现延迟裂缝等缺陷,经受住了超低温焊接的考验。

  由于一月末严寒因素影响,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不具备浇筑条件,工作面交接严重滞后,比原计划晚了半个月,严重制约了钢结构施工。对此,项目部立即展开讨论,决定采用首节柱增加临时加固梁,在地下室顶板浇筑前插入地上钢结构安装,顺利抢回延误的工期。项目指挥长评价说:钢结构提前封顶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中建钢构立了大功!

  

  敦煌大剧院进度照(4月8日)

  一诺千金,圆满履约塑品牌

  2016年5月16日,随着4号楼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到位,凝聚了钢构人智慧和汗水的敦煌国际酒店主体钢结构封顶!而在这之前,敦煌大剧院于3月17日完成钢结构封顶!中建钢构“丝路先锋”团队仅仅用了104天,在丝绸之路筑起了中国建筑的两座丰碑。他们是铁军,不畏艰险;他们是勇士,披荆斩棘。他们以“钢构速度”创造“敦煌速度”。甘肃省副省长黄强用“值得信赖、值得尊敬、值得学习”表达对项目团队的赞誉。

  总结提炼,EPC模式铸奇迹

  7月13日,EPC总结交流会在敦煌召开,甘肃省黄强副省长、中国建筑业协会王铁宏会长、中建总公司王祥明总经理、中建钢构王宏董事长等领导参会,总结提炼了敦煌奇迹、敦煌模式。在戈壁荒滩上,建成敦煌大剧院和敦煌国际酒店,从开工到竣工,历时仅8个月!敦煌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中建总公司的大力支持,究其核心,是两个项目皆采用装配式钢结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敦煌项目采用全钢框架结构体系,所有钢结构均采用工厂化制造,现场装配率达到80%。宏观层面,创新发展钢结构建筑,有利于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推进供给侧改革。

  

  典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敦煌国际酒店项目

  8月10日,由中建总公司牵头,国资委新闻中心、文化部新闻办携十余位网络大咖以及新华社、北京电视台、凤凰网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就敦煌模式(EPC、装配式钢结构)、敦煌奇迹进行宣传报道,反响强烈。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九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茫茫的大漠,人迹罕至,而如今,丝路文化在这里交流和碰撞,敦煌精神在这里发扬和传承。敦煌,必将因丝路文化的交流而再次耀眼世界,中建钢构,也必将因文博会设施的建设而载入史册。(文/徐广琛 黄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