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预算:加大统筹 盘活存量 有保有压
“国家账本”亮点多
本报记者 李丽辉
今年是新预算法实施的第一年,社会各界普遍关注:2015年的“国家账本”收支安排有哪些亮点?在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财力怎么摆: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更多资金向公共财政倾斜
“今年的预算报告新政策、新提法、新亮点特别多,非常令人振奋。”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说,“国家账本”在报告财政收支大账的同时,还加强了对重点支出和财政政策的解读,政策依据、支出标准、重点支出安排都分析得比较细,更便于社会公众监督。
于国安认为,今年预算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加大了几本预算的统筹力度,将地方教育附加等11项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并继续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预算法的要求。
一般公共预算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家安全,以及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等方面,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将更多的财力纳入到这本预算里来,意味着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54300亿元,增长7.3%。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预计为15530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500亿元,增长10.6%。
“将趴在账上的沉睡资金唤醒,纳入一般公共预算重新安排用途,也是今年预算报告的一大亮点。中央财政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达1124亿元,加上地方政府动用的结转结余资金,可用的资金量会更大。”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表示,按照新预算法要求,这些财政资金将重点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情况下,无疑会对公共财政的财力补充起到“及时雨”的作用。
政策怎么定:适当扩大赤字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困难多,任务重。积极的财政政策该如何发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5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预算报告显示,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有所扩大,全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
“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2.3%,比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但这一指标仍在3%的国际通用‘警戒线’内,既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又充分考虑到防范风险和可持续发展,应该说这样的安排是积极稳妥的。”刘尚希认为,除此之外,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增加1000亿元,可用财力进一步增加,有利于保持一定的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引导作用。
根据预算报告,2015年安排中央基建投资4776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投资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主要用于国家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以及外部性强的重点项目,减少竞争性领域投入和对地方的小、散项目投资补助。
“减税降费,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让企业轻装上阵,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扩大市场和转型升级中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河南省委主委、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震宇表示,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至关重要,占到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新春伊始,国务院就出台了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具体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对于稳增长、稳就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细账怎么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压缩一般性支出
财政钱紧,在支出安排上更要有保有压,突出公共财政优先。很多人关心,今年的预算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上有哪些变化?支出的“细账”又是怎么算的?预算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
教育方面,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将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继续按照10%的幅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缴费工资基数的8%缴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单位按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费。
医药卫生方面,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投入力度。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资金使用继续向村医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倾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同时个人缴费标准由90元相应提高到120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补砖头”与“补人头”相结合,利用PPP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租赁住房的购建和运营管理。
同时,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按公车改革规定相应核减公务用车经费。同时,继续清理“吃空饷”、超编进人等,堵住财政资金跑冒滴漏。强化对重点民生支出的绩效评价,加大花钱问效、无效要问责的力度,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落到实处,花出效果。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10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