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下一个希腊?
本报记者 袁源 《 国际金融报 》( 2015年04月27日 第 11 版)
北欧国家芬兰在欧元区长期表现优秀,但如今却未能适应变化万千的经济情势,不幸陷入高负债及高失业困境。有分析指出,芬兰“迟早成为下一个希腊”。
“黄金时代”结束
在金融海啸来袭前,芬兰经济稳定增长,社会福利制度完善,还有知名手机制造公司诺基亚,被誉为北欧经济典范,如今则盛况不再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芬兰连续3年陷入经济衰退,债务水平接近欧盟规定的上限,由于重要产业迅速萎缩,官方估计失业率高达13.4%。
3月,惠誉评级确认芬兰的长期信用评级为“AAA”,但将其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称该国经济增长的缓慢和公共债务的增加可能导致其评级被下调。此外,惠誉还将芬兰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1%下调至0.5%。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也显示,芬兰经济状况仍然低迷。2014年芬兰国内生产总值(GDP)收缩0.1%。在2014年初,芬兰经济状况原本预计会有所增长。去年6月,芬兰央行仍预计GDP会有0.6%的增长。但现实数据不尽如人意。
不仅如此,经济数据还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芬兰政府债占GDP比重增至59.3%。与上年相比,政府总债务增加了840万欧元。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协议的相关条款,被允许的最高公共债务所占GDP比重为60%。
芬兰政府目前已经连续6年出现财政赤字,2014年财政赤字为GDP的3.4%,这是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协议规定的3%临界值。
芬兰保守派总理斯图布曾说,芬兰的“黄金年代”结束了,必须彻底改革。
诺基亚引发危机
在鼎盛时期,诺基亚为芬兰贡献了4%的GDP和1/4的公司税。后来,诺基亚从高峰跌落下来,财务状况接近崩溃,并引发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对于芬兰经济停滞的原因,众说纷纭。
人口530万的芬兰,原本就面临产业结构缺陷。电子业、造纸业、金属工业和化工业占了产业九成以上,全国十大企业占了出口额三成,前百大企业占了出口七成,且八成产品出口到欧洲。
一旦诺基亚之类的龙头企业垮台,或是某大产业(如林木业)不景气,或主要出口市场欧洲经济出现问题,都会对芬兰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影响国内投资、就业、税收等各个层面。但如今的芬兰,则是这三种状况一起发生。
《华尔街日报》援引芬兰阿尔托大学经济学教授柯克曼的话说:“由诺基亚带动的手机制造业垮了,造纸业凋零,对俄罗斯出口额也因乌克兰危机、俄罗斯遭受经济制裁而锐减。”
有140年历史的芬兰造纸业,这几年来在苦苦寻觅能够翻身的商机。斯图布此前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专访时指出,诺基亚被智能型手机的新浪潮击败,数字阅读也降低了纸张用量,影响了芬兰的造纸业。自今年年初起,芬兰对欧盟和非欧盟国家出口分别下降5%和10%。
美国财经科技网站“商业内幕”指出,芬兰已经从一个有着优异表现的商品贸易顺差国家,转变成结构性赤字的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芬兰的净国际投资头寸也出现负数,外部投资的收入可以帮助维持生活与社会福利,但是负收益会让国家可用于社会福利的钱愈来愈少。
报道指出,芬兰的消费与房市升温虽然可以弥补竞争力以及出口衰退,但房屋价格飙涨是受到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现在房屋价格又开始停滞,甚至微幅下滑。
许多人仍然认为,是因为经济不景气使有钱人不愿意投资所造成的流动性陷阱,期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可以带来刺激动能,但是如果问题是长期停滞,根源是人口老龄化与萎缩,就不是量化宽松可以解决的事。
人口、薪资问题严重
不仅劳动力成本高于其他国家,芬兰还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工作人口平均年龄于2010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滑,经济也出现通缩现象
芬兰“政府经济研究院”院长瓦第艾宁说,20年内芬兰65岁以上人口将翻倍,目前国民生产力已比不上德国和瑞典,“我们必须像瑞典一样,把原来的北欧国家模式调整成更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模式”,未来5年人民薪水不能再涨,不能太早退休,现在的生育补助太慷慨,也该检讨。
英国《卫报》报道称,芬兰北部奥卢市人口20万,原本是造纸业重镇和诺基亚研发中心所在地,但造纸业工作机会外移,去年夏天微软收购诺基亚行动装置和服务部门后,关闭奥卢研发中心,美国手机微芯片制造商博通也跟着撤出,导致奥卢失业率超过17%。被微软裁员的工程师塞波说:“现在情况虽然还没像希腊那么糟,但迟早会变成那样。”
工作机会外移的原因之一是劳动力成本问题。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芬兰一般劳工平均一生工时为5万小时,德国是7万小时,美国是8.5万小时,许多亚洲国家则是10万小时。换算起来,芬兰劳动力成本比德国高20%,比瑞典高15%,而且芬兰又缺乏移民来提供低成本劳力。
商业内幕报道称,2007年,诺基亚的繁荣带动科技出口产业加薪潮,当时芬兰员工代表与资方敲定加薪8.5%,带动其他产业以及公共部门福利增长。但2008年之后,芬兰因为沉重的薪资成本让企业失去竞争力,当时爱尔兰与西班牙薪资都在下滑,但芬兰薪资却比瑞典与德国还高20%,生产力也遭到重击。
2007年到2012年间,芬兰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每年上涨6.3%,高于澳大利亚、日本之外的所有受访国家。同时,芬兰生产力一年下降3.9%,也比任何国家都快。后来又发生诺基亚没落以及造纸业衰退,芬兰薪资就再也没增长过。
芬兰工业联合会会长坦言,芬兰必须努力创造竞争力弥补成本差距,同时劳动协议必须更具有弹性,且要加强生产力,才能驱动经济增长与创造就业,看起来芬兰需要的“药方”是扩大投资。
紧缩难救经济
分析人士指出,芬兰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竞争力。芬兰不需要经济紧缩政策,而是要通过投资和税收减免来刺激经济增长
斯图布认为,经济停滞只是因为入不敷出,所以他要做的只是紧缩财政以及推升通胀率。
芬兰央行进入3月以来,已购入近5亿欧元债券,以尽力配合政府开展财政开支缩减的方针。
但商业内幕报道称,市场认为前任执政者提出错误的政策,短期的财政紧缩无法解决芬兰的问题,短期的刺激政策也达不到效果,芬兰要的是结构改革,如提高劳动市场参与率并延长退休年龄,改善教育质量并投资新科技。“增加赤字支出投资改善生产力的项目,才能带领芬兰走出经济停滞的泥沼。”上述报道指出。
日前,芬兰央行行长利卡宁在欧元与金融经济前景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芬兰经济如何能保持增长而不走向停滞。当前,芬兰的经济竞争力疲弱,劳动力成本过高。要改善这一状况,劳动者延长职业生涯是个关键点,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经济结构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解决办法。
芬兰的经济困境让民心思变。该国在4月19日举行国会大选,芬兰在野中间党在大选中击败现任总理斯图布领导的执政中间偏右联盟。53岁信息科技富豪、4年前才开始从政的中间党领袖西皮莱成为下任总理。
芬兰陷入经济衰退已经3年,因此在竞选期间,如何挽救经济成为重点辩论话题。各党派为了失业率高企、削减政府公共开支及国债持续上升等问题,争论不休。
信息科技界出身的西皮莱与商界关系密切,誓言要令芬兰摆脱困境,并承诺推行亲商政策,在未来10年内创造20万个工作机会,同时承诺减税和减少官僚,还计划减少数十万名公务员,以及采取遇缺不补等方式,减少政府开支。
为了重振芬兰经济,西皮莱领导的新执政联盟将设法减少预算赤字、刺激投资与创造工作机会,以及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为了避免国债继续攀升到占GDP的七成,到2019年之前,必须削减60亿欧元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