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回到老连队—西山大院
2010年7月18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七堰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上图中,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安康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刘建明(上图左,本文作者)到灾区查看灾情,指挥救灾。(记者 王开成)
阔别三十五年,怀着一种期盼与渴望,在今年的中秋节,终于回到了老连队。
回首那三十五年前的时光,那衡阳、那湘江、那建光里、那冶金厂、那西山大院、那石鼓公园,依然那么鲜活,那么真切,始终浮现在眼前。象在心中种下的一棵树,根还在扎,枝还在长,叶还在发。
回望入伍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幸运地应征入伍。
那天,长安公社的两班子锣鼓队在区武装部罗部长的带领下,把我从大什字的家中接到东门外的区公所,然后把吉阳区的新兵集中送到县招待所。接着列队点了名,编了班排,换了军装,就成军人了。
那晚,招待所上了岗,不让回家,我却不争气地一直掉眼泪。接兵的排长看到后蛮体恤我的,带着我回了一趟家,当着我的面说了一些让我母亲放心的话,不到半小时,又把我带回来了。
至今非常感念这位排长的,他是吉林人,一大队的,没有他的策划与指引,没有他兄长般的情怀,我当不了兵。甚为愧疚的是,我竟不记得他的大名了。
我们是从尚未竣工的阳安铁路,坐着编号为600994的闷罐子车,经阳平关到西安,穿郑州,过武汉,走走停停,用了五天多时间才抵达衡阳。
从火车站列队出来,步行走过湘江大桥,到达铁路工程学校。总队在这里先是按学历,身高,然后就是一拨一拨的,很快就将我们二百多老乡分配打发到各大队了。
原来排长说好我是到他的部队的,但却把我分到了另一摊。我拉着排长说我要跟你走,排长说你现在去的地方比我好,他不断地宽慰我,把我送上接我们汽车。车到建光里,驻进建湘机械厂,我们这批先到的新兵临时分了班,我的第一任班长叫郭良进,常德人,是汽车一连的。
河南、广东的新兵到来后,又重新分了班,班长叫陈修云,安徽宁国人,修理连的,从此开始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训练毕,我也就分配到了修理连。
几十年来,我的部队几经变迁,番号从554到344,再到87434,现在是95338,我的连队从修理连改为修理厂,但它在我的心中位置始终没有改变,至今认为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驿站。尽管我下面的叙说你会感觉太过平淡,但在我生命历程中确是刻骨铭心的一段。
西山大院
我是撒黑时分到的衡阳。正明、朝培专程从广州赶过来等在松木塘收费站接我。我上了他们的车,很快进入市区。刚从一座高架桥下来,就跨进了部队大门。
正明告诉我,这就是西山大院。这是一座全新的大门,还挂着部队番号的牌子,很威武。在灯光的辉映下,我看到了院内宽畅的道路,满眼的绿树、竹林、草坪和小品,好一个园林式军营。
车到招待所,等候在那里的战友一阵拥抱问候,相互指着对方的鼻子嚷嚷道,“你变了,你胖了,你老了······”。总队长举行了隆重的接风宴会,自然是今夜必醉,不醉对不起部队!
西山大院是部队司政后机关所在地。当年只有直属大队的警测连和机运大队的修理连驻在大院内,我当兵时就一直住在西山大院。
这里在衡阳市的西边,当时还是郊区。市区最繁华的解放路走到西端,就是汽车西站,到我们驻地大概还有三公里,周围都是水田。我们多是步行进城,不从大路走,穿越冶金机械厂,最多一公里多,冶金厂对我们当兵的很客气,进出门卫都不阻拦盘问。
如今的西山大院面貌大变。总队长吳和盛和一行战友引导我细细地浏览了一遍大院。现在住的招待所还在原址,但增加了两栋楼,又进行了新的装修,档次已不低了。
出门的那一道陡坡被垫高了,坡短了,坡缓了,记得王恩德常在那里飚车,有次被首长撞见,猛熊一顿。下坡就是部队的老大门,坐西朝东,门前是部队的加油站,周围是一片茂盛的小松树林,周末有老乡来,我们常在这里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