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湾区,广东努力闯新路
——专访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
本报记者 刘 磊 贺林平
珠江口东岸,香港青年邓文俊心中满是期待,他创立的“创龙科技”已经在东莞松山湖落地。最近,他来到松山湖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正式开启他的“大湾区生活”。
珠江口西岸同样如火如荼。位于珠海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已累计注册企业百余家,其中澳门企业30多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等服务领域。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前景可期。侨乡江门搭建的珠西创谷是广东省首批4家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园区在孵企业中,港澳青年创业企业占比高达四成。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空前激发了区域的发展活力。正如上述一个个镜头所呈现的,三地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愈加频繁,合作渠道不断畅通。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广东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抓紧做实。”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如是说。
紧抓机遇,推动广东改革开放在新起点上再出发
记者: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的重大机遇,广东将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马兴瑞:从广东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广东深化与港澳互利合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开放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再出发,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自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与港澳共同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推动大湾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为更好地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大湾区建设,广东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规划纲要》精神,确保大湾区建设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推进。二是持续深入开展深调研,围绕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梳理8个方面30个具体问题;在深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推动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三是加快建立完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成立了由省委书记李希同志担任组长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和6个专项小组,构建起了省市联动、紧密衔接、推动落实的工作局面。四是主动加强与港澳沟通对接,大力推动相关事项解决,共同做好大湾区建设的谋划落实工作,大湾区建设氛围持续升温。
先行先试,推进一批战略战役性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记者: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国际上没有先例。广东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于冲破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
马兴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事业,推进建设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的勇气、智慧和力度。广东将在严格遵循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坚决破除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闯出一条新路来。
一是用足空间,持续推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创新政策、有力措施。围绕优化提升空间发展格局、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9个方面重点任务,省委和省政府研究制定了56条创新举措和6条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实施。
二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重点围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谋划推进一批战略战役性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牵引,重点推进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改革;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数字政府”、信用广东等改革;抓住广东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束缚,谋划一批撬动力强的改革试点……
三是学习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建设经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比如,全球三大湾区注重引入先进科研、创业、孵化平台,培育创新创业环境的优良土壤,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三大湾区吸引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的经验,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又比如,旧金山湾区构建多中心发展格局的模式非常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我们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城市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构建一个多中心格局的湾区。
举全省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让“一核一带一区”全面融入大湾区
记者: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突出短板,广东将如何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马兴瑞:解决好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必然要求。省委和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部署,即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推进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重点打造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
实施“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要与大湾区建设互为支撑、相互促进,通过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推动各区域协同协调发展,让“一核一带一区”全面对接大湾区、融入大湾区,与港澳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方面,珠三角9市作为广东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必须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强化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深度一体化,更好地实现与港澳合作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立足大湾区创新优势、开放优势、市场优势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引导产业要素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带动全省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服务港澳,为深化“一国两制”作出新贡献
记者:大湾区建设将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从而进一步彰显“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广东将如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平台,拓宽港澳的发展机遇,优化港澳人民的生活空间,为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马兴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通过推进大湾区建设,推动广东与香港、澳门的互利合作提升到全新水平,将把港澳发展与国家发展更紧密结合起来,使港澳从国家发展大局中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使港澳同胞更好地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将把“中央要求”“湾区所向”“三地所长”有机统一起来,支持香港、澳门抓住机遇,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不断增强港澳同胞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为国家深化“一国两制”实践作出新贡献。
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广东将进一步深化与港澳互利合作,推动三地发挥综合优势,强强联手、共同发展。一方面,依托港澳自由开放经济体的营商环境优势,与港澳共同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学习借鉴港澳先进经验,按照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政务服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粤港澳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与港澳共同争取中央支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联合投资开发机构和发展基金、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民生等领域,联手港澳再谋划打造一批体现合作成效的重大标志性项目,发挥强大示范效应,凝聚和提振三地的合作信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9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