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里建起院士工作站
——海南澄迈优化服务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纪实
本报记者 黄晓慧
|
海辰科技乐游动漫的学员在上课。
资料图片
|
|
7月11日,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海南院士工作站(筹)揭牌暨签约仪式在海南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举行。
资料图片
|
在海南,位于西部的澄迈县,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区位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澄迈县依靠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政策创新,从海南各市县中脱颖而出,成为各类人才聚集的高地。
在澄迈县老城开发区的海南生态软件园里,互联网企业达3114家,数量占全省互联网企业一半以上,工作人员超过万人,其中不乏来自俄罗斯、印度的信息技术人才。
“澄迈实施‘双驱’发展战略,即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围绕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引进和培养各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全面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人才、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引才机制更加开放,人才引进的规模和质量屡创新高。”澄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琰春表示。
补短板,面向全国招人才
今年4月13日,一批专家的到来让澄迈县人民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喜出望外。澄迈县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当天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引进了上海新华医院的品牌和优质资源。
上海的专家们到澄迈后,首先为这家拥有73年历史的县级医院“把脉”。他们花了3个月的时间深入该院的17个行政职能部门和24个临床科室,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重新梳理、设计该院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
从一线医护人员的管理培训到院区智能停车系统的改造,专家们给澄迈县人民医院的运营管理开出了一剂剂良方。其间,他们还抽空给医护人员做临床指导、为当地的患者做手术、为澄迈的老百姓义诊。
“两家医院的结盟,能有效解决澄迈医疗资源不足和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实施管理移植、技术渗透、人才交流,实现医技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让澄迈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城市三甲医疗的优质资源和服务。”澄迈县县长司迺超说。
澄迈县常务副县长周领军说,医疗和教育一直是澄迈县的短板,为此澄迈县决心下大力气补短板,提升这两大领域的基础配套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的软环境。
缺什么补什么,澄迈县为发展开出了引才订单,近年来,在医疗、教育、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澄迈县共引进1800名高层次人才,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澄迈县金融办工作人员许梦瑶是澄迈县委组织部今年围绕全县人才紧缺的城市规划、现代金融、工程建筑等重点领域,面向全国公开引进的18名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之一。
“许梦瑶是中国地质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同时又有3年的银行从业经历,做起金融政策的调研制定工作驾轻就熟,效率很高。”澄迈县金融办副主任李宇说,这批引进人才大大充实了各事业单位的专业力量,提升了工作水平。
抓项目,打造人才聚集地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周领军认为,“只有通过优质的产业和项目引进优质的企业,才能大批量地引进优质的人才”。
如何吸引优质的投资?澄迈县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一边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15年9月,在海南省域“多规合一”改革的引领下,澄迈县在生态软件园推行“极简审批”,使公司注册业务最快3小时内办结。入驻型企业实现“零审批”,拎包入驻。建设型项目开工前的审批事项由39项减少至11项,办理时限由419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高92%以上。
今年以来,澄迈县通过优化服务机制、推进数据共享、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材料119项,全县共471项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并将“极简审批”模式推广到老城开发区工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使审批时间压缩80%以上。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今年1—7月,全县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425户,同比增长0.5%;新增注册资本161.4亿元,同比增长59.7%;社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86%,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澄迈不断创新引才方式,支持各类人才以技术顾问等形式,不变身份、不转档案地来到澄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带土移植”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还给予补贴、落户及扶持等政策。
今年7月,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海南院士工作站在澄迈揭牌。“澄迈在企业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出的优惠条件,是我们选择落户的原因。”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海南分院副院长董悦介绍,院士工作站成立后,将致力于集聚专业科技人才,开展低成本海洋地材关键材料与应用技术、海洋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等方面研究。目前,工作站建设进展顺利,已有院士专家开始海南的科研项目。
生态软件园自去年启动的“我是创始人千人计划”招募活动,已发布“乐业奖”“安居奖”等6项针对性强的政策,最高可给予企业战略投资5亿元。同时,园区启动了琼籍人才回家等系列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和培养一批互联网、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急需人才。今年以来,海南生态软件园已累计受理园区企业人才落户资料235份,已办结人才落户155人。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企业已达510家,实现税收12.33亿元,同比增长73.42%,创历史新高。
海南英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生态软件园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柳玉龙说,早年间在澄迈很难招到互联网人才,“随着澄迈在互联网业内的知名度上升,园区在生活、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不断完善,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我们不再为招人难而苦恼”。
强服务,引得进还要用得好
今年5月,湖北籍青年毛秋月向澄迈县人才服务平台递交了落户申请,她是该平台成立后首位递交落户申请的申请人。
这个设在生态软件园内的人才服务平台前期建设面积100平方米,共开设6个窗口,面向全县人才提供人才认定、人才落户、社保办理、子女入学、档案托管及出入境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平台不大,功能齐全,是澄迈县为了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创新之举。
“将人才服务功能,集中整合到一个服务平台上,把对接工作前置到园区,便于人才政策咨询和业务办理的便捷化、简约化,保证人才政策咨询和业务办理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回应及处理,及时为人才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服务。”王琰春说。
据悉,澄迈县还计划在各重点园区设立“人才驿站”,畅通政府与企业、高校等机构之间的人才智力流通渠道,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县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和展示成果的示范基地。
自平台设立以来至11月22日,共接受人才政策相关咨询5000余人次,受理人才落户申请348人,签发准予迁入证明278张,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1人,海(境)外归国学历1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4人。
此外,老城开发区还率先试点创新人才房供应模式,探索实施人才房“先租后赠”,增强人才吸引力。董悦说,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海南分院成立伊始,许多员工都不是本地人,家人也不在海南。在澄迈工作,除了在个人所得税、个人购房租房方面有优惠,满足条件要求还可以申请老城开发区的公租房。受惠于这些政策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些员工后来都选择举家迁到澄迈,扎根澄迈。
为外来人才定制贴心服务,澄迈县对本地人才同样量身定制扶持机制。2013年起,澄迈县率先在全省出台激励政策扶持奖励返乡大学生创业,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对返乡创业大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和资助奖励等。据统计,该县返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800人,创业领域涉及软件开发、品牌农业、乡村旅游等。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