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大数据系列报道之九

2016-05-22 13:24 来源:中国网

  让“数据引擎”护航安全     用“数据铁笼”约束公权

  ——贵州省公安机关依托大数据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

  “最强大脑”,为交通管理装上“新引擎”

  “过去,要查获一辆假牌或是套牌车,依靠的是路面交警的偶然发现和群众的举报,而现在……”,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指挥中心主任王斌指着大屏幕上一辆黑色轿车说,“云平台的建立使机器智能识别成为可能,通过对车辆图片进行结构化处理并与原有真实车辆图片进行对比,车辆分析智能云平台能瞬间判别这辆车是假牌还是套牌车”。

  2015年6月19日,国内首个运行在公安内网上的省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贵州公安交警云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由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采用以阿里云为主的云计算技术搭建,可对海量的交通管理数据进行全库关联、智能联想、自动研判、深度挖掘,为公共服务、交通管理、警务实战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持,成为我省道路交通管理名副其实的“最强大脑”。

  “此前,虽然我们在全省道路上布设了较为完善的监控系统,但对这些监控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更多还是通过人眼与经验。”王斌介绍,大数据时代的交通管理数据有三个特点:第一,数据量大,每天数据增量达到TB级别以上;第二,处理速度要求快,时效性要求强;第三,类型繁多,包括结构化数据和视频、图片、二维图表等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目前,仅贵州省的路网监控系统收集的实时数据,其总量每月就已达到100TB。与此同时,从公安内部系统和来自社会的各种数据正像洪水一样不断涌入。对交警部门来说,开展交通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对这些实时进入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还要拿这些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比对、挖掘。

  “十二五”时期,贵州的经济大提速,带来了交通大发展,人、车、路等交通安全要素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全省机动车保有量达570万辆,较2010年翻了一倍,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达到24辆,已经达到汽车社会标准。随着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以及驾驶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传统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理要素底数不清、管控对象情况不明的 “盲点”,队伍执法不规范、安全责任不落实的“难点”,以及隐患除不了、事故防不住的“痛点” 等不利因素持续叠加,严重影响和制约工作发展。

  面对新形势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贵州省公安厅主动抢抓省委、省政府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发展机遇,按照“科学建设是前提,紧扣主题是基础,服务实战是根本,综合治理是关键,安全运维是保障”的顶层设计思路,积极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三大通信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贵州省公安厅技术研究所为技术主导,吸取以阿里云为主的成熟云计算技术,搭建了贵州公安交警云平台,为贵州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应用提供强大的存储、运算、弹性扩充能力支撑。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大数据“集聚、融通、应用”作为改革、创新、破题的破冰之举,抓重点、控风险、补短板、破难题,以“数据集成”、“数据导防”、“数据引擎”促业务,以“智慧党建”、“数据铁笼”、“制度铁笼”强队伍,全面提升了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管理现代化水平。

  “四位一体”,让“互联网+交通管理”惠及百姓民生

  “我宣誓:遵守交通法规,履行公民义务,恪守职业道德,严守操作规范……”5月15日,六盘水市交警支队车管所为250余名驾考学员举行了发放驾驶证仪式和新驾驶员宣誓仪式。21岁的邱兵是此次新驾驶员宣誓群体中的一员,也是成功使用“贵州交警”APP成功预约考试的一员。

  “很顺利就拿到证了!”邱兵是六盘水市黔龙驾校的学员,他是今年4月底考了科目二以后,看到同驾校一名年青学员手持身份证一直在自拍,一问才知道原来那位学员在通过手机APP预约驾考。 “当时感到不可思议,驾照考试竟然可以在手机上预约了。”邱兵说,随后他便手机上安装了“贵州交警”APP,根据相关提示填写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手机号、本人手持身份证图片等信息。“没想到科目三考试真的预约成功了,太方便了!”邱兵说,科目三通过后,他又成功预约了科目四考试。“又方便、又时尚。”邱兵说。

  为了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贵州公安将大数据、“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嫁接到交通管理服务中,以互联网、APP、微信、广电网络为载体,打造了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的“四位一体”电子政务平台,变“面对面”的传统服务为“点对点”的线上服务。四大电子政务平台上线以来,用户总数突破133万人次,各类业务办理总量逾400万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让数据多跑路。在全国交警率先开发了以“移动互联+交管服务”为特色的手机客户端——“贵州交警APP”,将传统的车辆和驾驶人管理、违法处理、轻微事故处理、驾考预约、车检预约、移车提醒等7大类26项141小项交管服务打包推出,满足了公众对交管服务的新需求;率先与广电传媒集团创建 “贵州交警”高清互动电视平台,以电视机和高清互动机顶盒为载体,将服务窗口搬进了全省120万高清互动电视用户家里,成为全国首家“百万家庭交管互动服务窗口”。

  让群众少跑腿。目前,“贵州交警”APP用户已经突破55万人。群众利用APP查询违法等信息逾亿次,安全学习答题290万条次,自主处理违法20万条次,自主处理轻微事故1100余起,办理驾考预约30万次,办理车检预约3147人次,缴纳罚款10万笔。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达77.8万人,为群众提供预选机动车号牌服务2.18万次、预约考试服务62.65万次、核发机动车临时号牌7961次,发送提示、告知等各类服务信息400万余条。老百姓足不出户,手指轻点,就可办理多项业务,处理一起违法的时间从过去的1小时缩减到现在的6分钟,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微警务新服务。“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微信号推出的深度分析、路况消息、案例警示等服务深受群众喜爱,总阅读量超过2000万,微信影响力周排名最高达到全国政务微信排行榜第13位、全国公安系统第5位。2016年1月12日北京举行的“政务新媒体大会”上,“贵州交警”荣获全国“新局·新变”民生飞跃奖,被评为“最具影响力交警头条号” ,入选贵州省“十大优秀政务机构公众微信”。

  四个“集成”,让大数据“接地气、锁盲区”

  通过对多元数据的集聚、交叉、融合,将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涉及到的管理对象及管理要素全部纳入数据治理范畴,精准锁定监管盲区,清理管理死角,将情报从枯燥、繁琐的报表数据中挖掘出来,形成一系列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大数据集成产品,将大数据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决策优势。

  集成省、市、县“人、车、路”实时数据变化趋势数据,形成人、车、路“电子钟”,实现了对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和道路环境等交通要素的透彻感知。

  集成主干公路和重要节点的交通运行数据,形成公路路网“热力图”,对高速公路、主要国省干线实时交通流量,进出环黔、环筑安保圈车流量,主要旅游景区道路断面流量进行综合展现,同时结合数据研判,对客流量、车流量实现精准预测。

  集成重点驾驶人、重点车辆等风险源快速识别数据,形成重点管理对象“监测表”,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回传数据,对客运、旅游、危爆等重点车辆进行定位,每天采集全省重点车辆卫星定位数据7000余万条。通过六合一系统信息与卡口数据碰撞,实时展示逾期未报废、逾期未年检的重点车辆,以及逾期未年检、违法未处理的重点驾驶人在各市(州)的分布情况和动态。

  集成安全隐患深度感测数据,形成安全风险“预警图”,采用定量化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结合事故高发时段、路段、行为,对人、车、路、环境等交通要素进行深入挖掘,生成可视化专题分析结果,实现了违法增减趋势、事故发生趋势与地理空间、时间序列、逻辑关系的智能关联,使全省交通安全风险一目了然。

  三个“导防”,以云计算“防风险、除隐患”

  2016年春运,贵州遭遇三次寒潮袭击,我省交警部门通过两套预警方式推送安全提示251万次。凝冻期间,以风险预警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抗凝保畅工作模式,取得了外省籍车辆事故发生次数同比下降57%,“两客一危”车辆事故发生次数同比下降76%的明显成效,受到了公安部肯定,并作为应急管理经验予以推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学实施针对管理风险和安全隐患的“数据导防”。

  抓重点导防,管住“管住关键少数”。将占全省驾驶人数量1/10的60余万名重点驾驶人全部纳入监管视线,对重点驾驶人信息进行归集、清洗、分析和建模,实现对重点驾驶人的科学、动态评估和精细化管理。根据积分预警,锁定因肇事逃逸、醉酒驾车终身不得驾驶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者1.6万人,注销了2.1万名吸毒成瘾未戒除人员和1552名毒驾人员的驾驶资格,督促运输企业解聘了1055名评分较低、进入“黑名单”库的重点车辆驾驶人。

  控源头导防,构建“驾驶人征信体系”。按照李克强总理“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重要指示,结合全省驾驶人保有量迅猛增长,新手驾驶人“驾龄低、素质低、技能低”,“神州专车”、“滴滴打车”、“U步”、“E代驾”等新型从业驾驶人员日益增多等新情况,将评分系统的管理对象从“两客一危”重点车辆驾驶人延展至“互联网+”从业人员,并进一步扩展至全省730万驾驶人。完善了驾驶人违法记录、事故记录、家庭病史、健康指数等46个维度指标,为全省每一位驾驶人“精确画像”。特别是将脱敏后的驾驶人信用积分推送给专车、快车企业,帮助企业屏蔽积分较低、接近预警线的驾驶人,提升重点车辆特别是互联网从业驾驶人的准入门槛,防止有不法行为、不良记录的驾驶人进入该领域,让交通安全信用这个“信任根”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落地、生根、成长。

  祛风险导防,搭建“风险预警体系”。借助成熟的信息传递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灵敏、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交通驾驶人行为风险和恶劣天气风险精确预警,实现对交通参与者的精确警示和科学诱导。一是对职业驾驶人重点违法行为进行预警。对违法采集接口进行封装,系统检测到重点车辆有新增违法后,第一时间通过12123短信平台反馈给驾驶人、所属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提醒重点车辆驾驶人自觉减少违法行为。二是针对非职业驾驶人高频次违法行为预警。以酒驾、醉驾、毒驾、严重超速、严重超员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筛选条件,抽取非职业驾驶人违法频次数据,科学选定预警阀值,向一定时间内有多次相同违法行为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发送预警信息,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及时预警,并提醒驾驶人及时消除违法记录。三是针对恶劣气候风险提前预警。根据贵州春雨、夏涝、秋雾、冬凝的气候特点,启用两套预警方式,一套利用“高速公路大数据智慧预警系统”,依托分布在省际边界的8个移动营运商基站,采取“边界发现、定点推送、精确预警”的方式,向行经高速公路的手机持有人推送安全提示;另一套采用高德导航语音提示、 “LED显示屏”提示方式,提醒驾驶人针对恶劣天气采取“防御性驾驶”措施。

  数据“可视”,使扁平化指挥“秒响应、优处置”

  2015年以来,我省公安交警汇聚高速公路510套卡口信号、全省“天网工程”8万路信号、贵州路网1万路视频监控信号,依托公安集成指挥平台和自建的智能监管综合云平台,对海量过车进行视频分析和信息比对,精确锁定重点车辆。一旦发生有效预警,立即启动“路网监控发现跟踪、集成平台调度指挥、执法站点拦截查处”的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分类推送预警信息,将“五类车辆”违法信息、“红眼客车”信息推送给一线民警,将涉稳涉恐、违法犯罪信息推送给公安厅反恐部门和各市(州)公安机关。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大指挥体系架构,实现了应急指挥“看得见、喊得应、调得动”,基本达到了毫秒级响应、最优化处置的效果。

  同时,按照应急响应层级,省级扁平调度、市级落地指挥、县级快速响应,实现了警务机制的“四个转变”:变“盲目管理”为“精准管理”、变“粗犷管理”为“精细管理”、变“被动反应”为“主动进攻”、变“事后倒查”为“事前干预”。对全省海量过车数据抓取异常数据,比对、碰撞并发现疑点,实施“预警、签收、比对、指令、拦截、查处、抄告、反馈”16字流程,执行“台帐管理、跟踪督办、逐车销帐、责任倒查、长效监管”20字制度,已经成为了各市、州指挥中心和县指挥室的自觉行为。在2015年“1.4”遵赤高速塌方抢险过程中,我省公安交警从13.3万条过车视频数据中将受困车辆精准锁定到1台,为现场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2016年以来,全省各地公安交警在“网巡”中精确挖掘可疑车辆,成功查获多起涉嫌非法营运的营转非客车。

  数据“共享”,让交通管理“责任共担、安全共治”

  受自然环境特别是道路通行条件影响,我省农村公路事故多发频发,存在着“五个滞后”的薄弱环节:一是交通参与者素质严重滞后于汽车社会发展;二是车辆安全性能严重滞后于平安出行需要(摩托车多,面包车多,安全性能差的农机多);三是公共安全防护设施严重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交通管理力量严重滞后于人、车、路的爆发式增长;五是地方政府属地管理、交通部门行业监管、公安交警执法监督、安监部门综合监管、企业安全主体监管等“五个责任”的落实还严重滞后于安全形势需要。

  针对“五个滞后”的难题,充分发挥省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作用,于2015年上旬搭建了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广泛调动农村“两站、两员”和“一村一警务助理”等交通管理力量;于2016年开发了农村云平台手机客户端,建设了“云到端”的农村监管基础支撑平台,解决了很多行政村因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落后,村内没有电脑和光纤,无法登陆云平台开展工作的困难,提高了云平台的人机结合度。通过推进“日常巡查即录入”的信息采集方式,进一步提升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的信息采集率;通过手机客户端的视频上传、远程监控功能,督促交管员和警务助理“发现隐患即处置”,进一步提升了管事率,为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倒查”的闭环式管理提供了支撑平台,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精准性。

  两“笼”融合,用数据监管破除“乱作为、不作为”

  按照“扎紧制度铁笼,扎紧数据铁笼,推进两笼融合”的创建思路,在云平台上搭建全省公安交警“阳光警务+数据铁笼”监管体系,围绕制度理清单,围绕风险编铁笼,制度监管和数据监管同步设计,不仅对“乱作为”零容忍,还实现了对“不作为”全纪录。

  建立异常业务动态监管体系,破解“乱作为”的难题。从群众关注度高、寻租空间大的热点业务着手,全面加强对车管、驾管、事故、违法等各个业务系统72类异常数据监管,根据风险层级,设定风险预警和督察触发条件,针对“非工作时间处理交通违法、外省籍驾驶证处理交通违法、临近清分驾驶证处理交通违法”等数据异常情况,按风险评级推送至交警总队长、支队长、大队长,以及纪委和督察部门,实现了“预警——推送——处置——回告”的闭环式监管,确保第一时间消除和控制违法违规使用公权行为。

  织密约束公权的“数据铁笼”,破解“不作为”的难题。按照“非法业务不能流转、权限干预自动记录、临界业务自动预警”的思路,将预警、跟踪、督办、反馈等权力监督相关的时限、权限、身份识别等数据功能嵌入业务流转过程,运用数据记录和监督制约的特性,对权力运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2015年,通过对全省交警查处的2495起醉驾案件与移送检察机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第一时间发现“已作出行政处罚但未及时移送”的618起案件、“已移送但未及时作出行政处罚”的48起案件等异常数据,针对“有案不移、移而不罚”等违规情况,通过全省通报、自查自纠、集中约谈等方式,督促各市(州)、县切实落实处罚措施,最大限度杜绝了办人情案、关系案,有效防止了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发生。

  对交警执法过程全程记录,破解执法监督“无抓手”的难题。民警通过配备执法记录仪和使用具有用户权限分配、IP绑定、数字证书认定的手持PDA警务终端,实现执法办案“全警触网”,执法行为“全程记录”,有力推动了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执法。同时,通过“从端到云”收集民警执法记录网上数据,多渠道汇聚民警受到的表扬、投诉等网下监督信息,形成完整的执法责任数据链和“一人一档”的执法档案,督促民警追求执法“优作为”,有效解决了传统执法监督纠偏不及时,事后倒查多、事前提醒少等问题。

  三“看”考核,使党务与业务“两促进、双提升”

  改变传统的党建工作部署和行政管理方式,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通过全新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开展“两学一做”信息化、“三会一课”数字化的“数据党建”,破解传统党建学习“不深入、不扎实”的难题。在“贵州交警阳光警务APP”上开辟党建园地,开发“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10个模块,打造“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学习室”的党建课堂。通过加装推进工作的“数据引擎”,搭建了由个人考勤、日志、评价、预警等四个板块构成的民警绩效评价体系,创新行政管理“三看”新模式,破解少数民警“不干事,耽误事”的难题。

  勤务看轨迹。通过用户IP绑定、GPS轨迹记录、电子围栏登记等技术手段,适时记录民警出勤到岗情况(机关民警WIFI自动打卡,一线民警岗点手动打卡)。

  工作看日志。领导每日通过APP直接向民警部署工作任务,使各项业务流程和活动轨迹关联到具体责任人。民警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每日“网上接单,照单落实”已经成为工作常态,形成了“任务走流程,日志报动态;事事有结果,人人有担当”的工作新格局。

  成效看评价。上级领导适时抽查民警工作日志和GPS行动轨迹记录,查看工作督办进度,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点评。

  推行以科学评价撬动整体工作的“数据考核”,建立与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相适应的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对10个建制交警支队工作绩效实施精准考评,对全省150个建制交警大队按照“高速、城市、农村三个板块”、“业务工作常量+变量”实施分级分类评定,破解了传统目标考核方式“不科学、不公正”的难题。

  ( 胡鸥 王小毅 蓝雨/文 图/李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