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近一个半月全球发生5次7级以上地震
全球强震连发与我国地震形势无必然联系
本报记者 喻思娈
3月份以来,全球7级地震多发。至今,已先后发生5次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地震多发是否会影响我国震情,在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当前强震连发态势对我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不要过度担心。
总体看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
过去近一个半月,全球先后发生3月2日苏门答腊7.8级、4月10日阿富汗7.1级(震源深度200公里)、4月13日缅甸7.2级(震源深度130公里)、4月16日日本九州7.3级、4月17日厄瓜多尔7.5级等5次7级以上的地震,最近8天内更是连续发生了4次7级以上地震。
这些7级地震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震带东西两端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发生的频次超过了1900年以后全球年均18次7级地震的活动水平。
从我国国内地震活动情况看,2016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先后发生1月2日黑龙江林口6.4级深源地震、14日西藏安多5.3级和新疆轮台5.3级、21日青海门源6.4级以及2月11日新疆新源5.0级等5次5级以上地震。总体看,青海门源地震后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20次。
全球7级地震活动多发,社会公众普遍关注是否会对我国地震形势产生影响。潘怀文表示,8天时间内全球连续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类似这种情形自1900年以来共出现过37次,其中仅3次在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有7级地震发生。这就表明全球7级以上的密集活动和中国自己内部发生7级以上地震之间关联程度不大,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强震连发态势对我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
“人们不用为近期强震连发过度担心,不能简单认为这一组地震的发生就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地震非常活跃的时段,也不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内部很快就要发生7级以上地震。”
2004年至今,全球地震格局变化很大,8级以上地震频发。1964年以后,全球8级以上巨大地震频次减少。2004年以来,地球一直处于8级以上活跃时段,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周边地壳构造剧烈活动影响大陆内部应力积累
潘怀文说,全球7级地震活动密集发生的态势,虽从统计的角度看对中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预测指示意义,但是周边地壳构造的剧烈活动也会影响大陆内部的应力积累。
4月10日阿富汗7.1级、4月13日缅甸7.2级这两次中源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碰撞的西、东两个构造部位,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作用在持续增强。4月16日日本九州7.3级地震以及2015年东海7.2级地震的发生,表明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的动力作用在增强。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研究员蒋海昆表示,中国大陆主要动力来源,一是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的推挤,根据GPS的观测,每年的运动速率到几个厘米的量级;另一个是太平洋板块向西边的推挤,我们北边是蒙古地台的阻挡,所以中国大陆处于这样一种受力的状态。随时间的增长有应力和应变的积累过程,当承受不了所施加的力就会发生破裂,这就是地震的过程。
减少灾害威胁要在“防”上做更多
地震预测一直是个难题,中国投入了很多精力,进行了多次尝试。目前不只中国,美国、日本等也都有很多研究,地学界同行都在开展活动。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地震学家一直坚持对预报的尝试,但目前实践效果还不太理想。
据介绍,世界上关于地震预报有两种观点。有专家认为确定的预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念极度悲观。也有乐观的认为,已经找到了预测未来地震的基本方法,并开展研究。
潘怀文说,我们的观点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地震预报还很难,特别是有时效的短期预报更难,我们会一直在长期、中期、短期预报方面都做出努力。”
预报地震是减少灾害威胁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全部,应该是“防”的方面做出更多。尤其是房屋,房屋是否具备抗震能力?地震里重大伤亡,往往不是因为地震本身,而是由于建筑、泥石流等。如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将会在防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9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