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核查数据显示,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期间,王某某账户共有387笔交易委托,其中118笔交易委托IP地址因客观原因数据缺失(约占30%),剩余269笔交易委托显示有IP地址(约占70%),而这269笔交易委托中,超过九成的委托均出自银河证券总部。
直到2012年8月,证监会对上述内幕交易一事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决定没收张涛违法所得11.77万元,处以45.3万元罚款,并处以张涛为期五年的市场禁入。同时一并因内幕交易方大炭素股票被处罚的还有弘信会计所时任董事长王东海等人。
高管早有内幕交易前科/
其实,张涛并不是银河证券内幕交易的第一人,也不是头衔最大的人物,真正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银河证券原总裁肖时庆。2006年,肖时庆利用银河证券担任中国石化下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机会,获得中国石化即将启动包括北京化二公司在内的第二批下属上市公司股改和重组工作的内幕信息后,于内幕信息敏感期内,指使亲属使用他人账户大量买入北京化二公司股票,卖出后非法获利1.04亿元。案发之后,2011年11月,肖时庆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11年3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肖时庆犯内幕交易罪和受贿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同年4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肖时庆上诉,维持原判。
记者查询证监会保荐信用监管系统发现,在张涛事发的方大炭素非公开发行项目中,签字保代为李辉、邹维刚,并非张涛,而张涛系在该项目上负责了前期具体执行工作。整个项目督导期间,银河证券保代因个人离职原因一共更换过3次。保荐信用监管系统同时显示,截至目前,银河证券共计有62次监管记录,其中,非公开发行股份失败(撤回、不予核准或未发行)7次、首发不予核准2次、配股撤回1次。
投行篇
一年保荐两单IPO银河投行部没落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在2008年时,银河证券股权承销金额排名位居第4。但在2011年时,这一排名已经跌出前10名,位列第15。
2011年,银河证券就只保荐成功一单IPO。在2012年,公司完成的IPO项目也只有两家,但其中一家金河生物(002688,SZ)就出了问题。资料显示,银河证券拥有40多个保代,200多个投行工作人员,一年保荐2家公司,“故障率”却高达50%。
资深保代险些“翻船”/
2010年7月~2011年3月,银河证券担任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保荐人,期间银河证券的两名保荐代表人未及时取得金河生物使用的一项专利的相关材料,所做尽职调查工作不充分,以致未发现金河生物使用的该项专利已经失效。
在发现该专利权失效后,该IPO项目组未向中国证监会报告相关情况。2010年11月,金河生物在银河证券投行立项,黄健、韩杨作为保荐人代表,为该项目组主要负责人。金河生物于2011年11月23日过会,并在2012年6月28日被核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而在成功过会到核准发行这段时间里,有关金河生物违规的举报不断,但众多问题都被解决,唯专利权失效差点成为金河生物IPO顺利成行的“致命伤”。专利权失效问题被证监会发现,认为保荐代表人黄健、韩杨职调查工作不完善、不彻底,对该公司使用的一项专利已失效事实核查不充分。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4月25日决定对黄健、韩杨采取监管谈话的措施。
资料显示,保荐代表人黄健与韩杨,两人从事投行工作均在10年以上,黄、韩二人经手的投行项目超过二十余个。专利权问题并非IPO市场第一次曝出,之前2010年苏州恒久专利权失实曾导致该公司IPO取消。据媒体报道,金河生物所拥有的使用专利权虽然失效,但该专利权的确存在,不会对经营产生影响或其他潜在风险。不然,2012年银河证券的保荐IPO单数也许只有可怜的一单。
IPO业务跌出第一梯队/
银河证券IPO业务并非一直为其弱项,曾经也辉煌过。中国资本市场的十大IPO(以市值计算),银河证券皆参与其中。但这是2010年8月之前的事,自那以后,银河证券的IPO业务便出现大幅下滑,以致在IPO业务顶级券商排名中难觅其踪影。
辉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辉立证券持牌分析师陈星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控股股东的强大背景,银河证券IPO业务在2010年之前时还是做的很不错。2010年农行A股IPO发行之后则总计有5单IPO。
“从投行业务来讲,IPO是银河证券的一个短板。强项除了传统的经纪业务以外,在债券承销方面,银河证券比较强,现在还做的可以。在股票承销方面,应该是跌出国内券商的第一梯队”,陈星宇继续说道。这次港股IPO成行之后,是否有助于改善银河证券的股票承销业绩,值得关注。
研报篇
攀钢“研报门”再起底 操刀者仍系银河研究部负责人
翻阅银河证券招股文件,记者发现,银河目前在股票研究服务领域,覆盖了24个行业超过400家上市公司,其更是在2012年获选新财富“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四名”。不过与这份亮丽的研究成绩单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其招股文件中披露的一项风险提示:2011年的“乌龙研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