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爷爷家的梨”何以半月变网红
本报记者 张 音
从酸到甜,“郑爷爷家的梨”在岁末年初经历的一番起起伏伏,让电商扶贫故事又多了份精彩。
酸是心酸。2017年底,陕西省乾县注泔镇南羊牧村的郑志龙老人和乡亲们一样,面对丰收的酥梨犯了愁。6000多万斤酥梨苦无销路,堆在仓库里让人着急。无奈之下,74岁的郑志龙320斤酥梨只卖了10元钱。
这件事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注,当地团省委也立即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动员电商企业参与助农。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辗转联系到郑志龙老人,发动平台水果大商家帮助销售。最终,拼多多店铺“聚果生鲜”伸出帮扶之手,“郑爷爷家的梨”就这样上线了。
从线上沟通、造势推广、搭建详情页到线下挑选、运输、优化供应链和用户体验,“郑爷爷家的梨”在短短半个月内变身“网红”。上线不到9天,全部售罄。
梨甜心更甜。看着天南地北的用户好评,一辈子没用过互联网、没听过无现金支付,更不知道啥叫网购快递的郑爷爷踏实了。“郑爷爷家的梨”为乡亲们打开了全新的销售模式,点燃了更多果农的希望。
拼多多爱心助农的故事也远不止“郑爷爷家的梨”。助力河南中牟蒜农卖出100万斤滞销大蒜,热卖山西最大贫困县临县枣农滞销滩枣2000吨,推出“雅安蒙顶山红心猕猴桃拼购”活动日销数千单……
正如消费者在收到货品同时收到的一张爱心助农卡片所说,希望好心人将每一份善心接棒传递。精准扶贫,需要更多“+”的思路,“+”出实实在在的扶贫行动,也“+”出一片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5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