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视觉意识流:赵盼超艺术作品展12月22日开幕

2018-12-18 14:47 来源:综合

  视觉意识流—赵盼超水墨作品展

  出品人/策展人:谢尚晋

  艺术顾问:陈池瑜教授 曹宝泉教授

  学术支持:王乐耕 林自栋

  开幕时间:12月22日下午3:00

  主办:

  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车库美术馆 Art-More Space

  承办:

  中融艺博(北京)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艺展studio

  协办:

  《中国民族美术》学术期刊

  滨州博融商贸有限公司

  知行合美(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天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正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昆普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藝言堂

  中广尚美(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赵盼超《景—人:风月二》,水墨,138×69cm

  无论是在视觉还是意指层面,绘画作品总是以丰盈的面貌呈现出来,我们的感官与心灵能够对作品进行极其丰富地把握。同时,艺术家往往是有“野心”的,他们总是希望表达非常丰富的视觉效果与深厚的内在意蕴。在我看来,“视觉意识流”是赵盼超绘画中的一大特色,而这种创作方式又与现代主义精神紧密交织在一起,尽管在媒材上他使用的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宣纸。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用来描述人的意识的连续性和不间断性。人的意识就像是流水,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即使在梦中它仍然流动着。意识不断地流动着,它并非总是以理性化的方式活动,而是充满着无尽的可能性。我称赵盼超的作品为“视觉意识流”,原因在于他喜欢在画作中运用视觉形象来呈现一种看似散乱、多视点、包容万象的梦境感。形象似乎绵延不绝,往往塞满了画面,又常常以错位的空间方式被安排在一起。他的作品虽然媒材和某些笔法的使用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但他有意地使用现代题材,有意地让物象的空间呈现出“多视点”,有意地在画面中探索形式的多种可能性,这无疑已经属于新的视觉语言系统。

  尹丹 艺术学博士、四川美院副教授

  2018年12月6日

  赵盼超《景—人:都市物语》,水墨,180×97cm

  赵盼超(Zhao Panchao) 艺术简介

  赵盼超,山东博兴人。2007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美术学硕士学位。201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2016至2017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访问学者。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硕导,《中国民族美术》期刊学术部主任。出版专著两部并在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评论多篇。有艺术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及出国交流。

  艺术履历:

  参加展览:

  个展:

  2018年 “视觉意识流”:赵盼超水墨作品展 北京 车库美术馆

  群展:

  2018年 “有意味的形式”:当代抽象艺术邀请展 798艺术区泛空间

  2018年 法国青年艺术家博览会 法国巴黎

  2017年 赵盼超当代绘画作品展 美国UC Davis

  2015年 国际绘画作品交流展 巴黎GBDMC画廊、首尔、北京宋庄

  2015年 “以心接物”高校青年教师作品展 国家画院

  2014年 现代绘画作品展 北京、首尔

  2013年 现代绘画作品展 首尔、美国

  2012年 中韩产学艺术交流展 韩国首尔

  2012年 首届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 炎黄艺术馆

  2012年 中韩现代绘画交流展 韩国首尔

  2011年 当代美术名家邀请展 山东烟台

  2011年 首届“夺胎换骨”——当代中国书画“寻根”学术邀请展 黄庭坚纪念馆

  2010年 中国文字博物馆美术学博士邀请展 中国文字博物馆

  2009年 北京“新青年知识分子联展” 中国美术馆

  2009年 北京“融汇”艺术展 山水文园艺术区

  2008年 北京“融合”艺术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8年 北京“踪迹”第一回展 清华大学

  2008年 中国首届艺术家联谊会邀请展,北京凌飞艺术区

  2008年 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精英奖 国家画院

  2007年 第十八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赵盼超《景—人:城市系列一》,水墨,138×69cm

  青年艺术家具有充沛的创作热情、敏锐的艺术思维,他们在艺术领域是最活跃、最具有前卫和先锋意识的创作群体,他们常常以新的艺术观念和思想引领艺术创作的潮流!赵盼超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教师,多次参加清华大学博士生新锐展览和其他展览,他的人物和景物画,将现实中的形象同想象中的意象结合,用现代平面构成方式,将这些形象统一于画面,他运用淡墨和淡彩绘制形象,创造出独特的水墨形式语言,具有现代视觉构成和组合拼贴的新的形式美感。

  ——清华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池瑜

  赵盼超《景—物:木马奇遇》,水墨,69×69cm

  盼超的绘画风格鲜明,称的上兼善多能。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试图寻找一种沟通传统与当代、表达自我与反映世界的方式。他的画具有既现实又浪漫的特点。现实指的是他画的都是现实和平常之物,把日常的诗意美感尽力发掘出来。浪漫则反映在他的画面组织关系上,近乎是蒙太奇式的。

  ——孟云飞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

  清华美院博士后

  赵盼超《景—人:梦幻记忆》,水墨,138×78cm(局部)

  盼超的作品虽然在媒材和某些笔法的使用上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但他有意地使用现代题材,有意地让物象的空间呈现出‘视点’,有意地在画面中探索形式的多种可能性,这无疑已经属于新的视觉语言系统。他确立的这一新的视觉语言系统可以称之为‘视觉意识流’,即在画作中运用视觉形象来呈现一种看似散乱、多视点、包容万象的梦境感”。

  ——四川美院青年评论家尹丹

  赵盼超《景—人:城市系列三》,水墨, 138×69cm

  盼超的画作既现实又浪漫。现实者,是他画的都是现实和平常之物,把日常的诗意美感尽力发掘出来;浪漫者,反映在他的画面组织关系上,近乎是蒙太奇式的。不难发现,浪漫想象和现实取材,使画面处于一种张力之中:现实的取材,给观者以亲近感,而蒙太奇式组合,消解了现实性与部分场景感,使画面自由活泼起来,各种物象错落叠加,似乎在梦境中,牵引着观者的思绪,漫游其中。

  盼超想象力丰富,他处理画面的手法颇值得玩味。盼超的画中人物布局并不依据客观的空间秩序,透视亦然,他的笔墨打散了单个人物的实体感,同时,笔墨和造型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笔墨不单服务于造型,笔墨也是独自成立的,换言之,笔墨自身的美感得以彰显。我觉得这就好玩了,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无形中增加了各自的意味感。当然,他受到了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传统画脉的影响,比如强调现代意识,具有构成感,追求形式语言的独立性和个性,盼超在此基础上亦有自己的理解和融通转化。

  仔细地看,盼超的笔墨确是带有结构性特征,他对画面的组织很有章法,张弛有度,疏密相间。他用笔平直而缓慢,他也喜欢用颜色,色彩通透,用墨注重层次,氤氲活脱。一眼看去,笔、墨、色比较跳跃,结构意识明显,亦能得圆融之美。写文章的人往往注意结构和组织,那是一种章法。盼超画画,像他做人做事做文章一样,有章法。

  ——韩朝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画家,美术评论家

  赵盼超《景—人:城市系列二》,水墨,138×69cm

  盼超的《城市》系列作品,既有表现酒后狂欢甚至淫乱的场面,也有小酌谈天说地的小资情调。《城市》系列表现的是一群借酒精麻醉作用而极度纵欲的男男女女们,男人们东倒西歪站立不稳,女人们赤身裸体动作放荡,好一幅挥霍青春、及时行乐的现世画卷。表现情色题材的作品古来有之,当代更有不少佼佼者,有直裸裸表现性爱场面的画面,也有含蓄或暗示性表达 意味的作品,其中有女性艺术家从身理及身体特征出发关注女性意识,创作情色作品。盼超表现的方式则是水墨的,并在其间融入淡彩,画面线条游离不定,色彩闪烁绚丽,含蓄而迷离。人类社会发展到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问题,那些忧国忧民、以救赎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先贤圣哲们,皆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提出自己的主张。事实上这些话题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沉重。对于艺术家或者今天我们所说的文艺青年们来说,他们则更关注感性的生活细节,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能打动人的作品。盼超从气质上看,是较典型的文艺青年,对于社会的看法,大致可以从其温婉、优雅的方式中体现出来,并由此影响到作品的格调。值得注意的是,盼超的这种文艺方式,体现在画面本身的技法与绘画语言中,包括人物、背景的设置与色彩、线条的综合表现,而不是那种直接而粗俗的人肉感官刺激。

  赵盼超《景—人:风月一》,水墨,138×69cm

  赵盼超《震后:生活还要继续》,水墨,180×97cm

  《震后:生活还要继续》在这系列作品中似乎不太入调。其他的都是表现情色、麻木不仁、贫穷无奈的生活场面,多带有批判性,启示社会众生,而这件作品似乎带有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色彩,构图饱满,细节丰富,造型坚实,色彩浑厚,略有早期立体主义遗风,可见盼超在这幅画上花了不少功夫。自然灾害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摧残,还有精神上的创伤,灾后的重建,除了外在的建筑外,更重要的是坚定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决心。画面中的田园风光,既有水彩的意味,也有水墨的韵味,或许技法并不重要,事实上,画画对于盼超来说,只是在学术研究之余所作的“笔墨游戏”而已,用学院的条条框框来衡量这些兴之所至的作品,未免不合时宜。所谓画画,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盼超如此,当代艺术的精髓也是如此。

  赵盼超《景—人:饮醉翡翠轩》,水墨,122×244cm

  盼超所画之境、所抒之情并非闲散的“逸气”,而是对这个社会人间百态的看法。古人的人文画其题材多为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其本质是对于社会的一种逃避与自我标榜,而盼超的画,更多了一份入世的关爱和人世冷暖的感知。盼超或许受此启发,在构成画面时不受传统意义上的透视法影响,而是根据画面需要将各种元素作主观上的组合。在笔墨的运用上,又显现出他对古代中国艺术家及当代水墨实验者的敬意。盼超的作品立意清晰,形式新颖,画面生动,观念当代,于一片绚丽而迷离的画面中呈现人间百态。这批作品在混杂的当代艺术中可谓别具一格,最可贵的是画面中传达出一股敢于表现、勇于探索的创作精神。以当代水墨或彩墨为媒介的作品层出不穷,但大多流于肤浅的形式模仿,或者哗众取宠的作秀,而真正立足于传统笔墨而有效转化者少之又少,这并不是说盼超对传统笔墨的超越,而是期间体现出来的一种对传统艺术形式有效的汲取与转化。

  ——黄文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赵盼超《景—物:形色物语》,水墨,69×6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