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
从严治党 |
永远在路上 |
中国篆刻艺术看上去似乎简单,其实堂奥极深。入门不算难,一柄刻刀、一方石头即可;然而若想刻出名堂,却是需要多年甚至终生的向壁苦求,可谓“一入篆门深似海”。
刘慧远便是入得此门的求艺人。
结识刘慧远是在一次音乐爱好者的聚会上。那天偶然间说到篆刻,几句话,便让人觉得他是内行。
刘慧远本职是搞电子材料的,专业性很强,而他最爱还要数篆刻。
说起篆刻,刘慧远还真是自有缘分。他父亲有一个老朋友,曾经从事过几十年专业篆刻,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不干了,手里还剩下一把刻刀,就当作纪念送给了刘慧远的父亲。刘慧远那时还小,私下里拿刻刀来把弄,自己随意刻玩。长大后,他知道有篆刻这么一个行当,而且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艺术,便一头钻了进去。
篆刻在本质上是一门综合艺术,一头连着古文字,一头连着书法;而且,就其布局谋篇来说,又与美术结缘。小小一枚印章,实际上是由多门艺术和学识构成,是一门很吃功夫的学问。它是学问,也是技法,更是考量一个人整体审美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因此,学习篆刻不仅仅是刀法技术的问题。
刘慧远就在这条路上越学越多,越学越深,不断钻研,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积累;同时,他还琢磨篆刻前辈、名流的技法特色。刘慧远在篆刻实践中发现,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大刀阔斧、力劈千钧。于是,他便着力向齐派篆刻学习,从笔法、刀法、布局等多方面入手,并融入自己对篆刻的理解,让刻出的作品越来越有模有样。
应该说,刘慧远走的路是比较正的,他刻印不投机取巧,不搞太花哨的东西。近年来,篆刻界有多种流风,有人求怪,有人求新,有人求野,但离“雅”却渐行渐远。搞篆刻需要耐住寂寞,切忌玩花样,只能稳步前进。刘慧远是守得住寂寞的人,他让自己“躲进小楼成一统”,与青灯古书相伴。然而他做到了,他的笔法、刀法逐渐走向成熟。他所治印,文雅周正,非常耐看。今年入围“中国好书”的《乱世薰风——民国书法风度》,选取了刘慧远的篆刻作品“乱世薰风”作为封底中心装饰,绝非偶然。
如今,刘慧远仍在自己的篆刻之路上求索。他相信,篆刻可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沉实。随着他艺术实践的加深,相信他会在艺术水平上愈加提高,体会到更多的人生和艺术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