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竣工

2016-11-19 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美术图谱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竣工
钱晓鸣
 



 
  150个项目,历时5年,300多位美术家参与创作,最终146件作品通过验收——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目前如期完成,并将于11月20日开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社会开放。
 
  
 
  和平发展的历史主线
 
  五千年文明史,通过146件美术作品来呈现,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展出的作品中,可以梳理出一个“和平发展”的历史主旋律。
 
  从神话的三皇五帝文明伊始,到夏、商、周上古三代,先秦诸子百家,秦、汉、唐、宋、元、明、清,在恢弘的大历史中,占比重最大的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文学与科技发明,哲学文学文化占了50多项,科技发明占了近30项。
 
  对历代王朝的兴废,“美术工程”不作自然主义的叙述而着眼于对人类历史进程有新贡献的建设和改革。
 
  战争是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坐标,“美术工程”安排了近20项突出仁义之师、正义之师,歌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篇章。
 
  “美术工程”还为亘古至今造福人类的“丝绸之路”梳理了清晰的脉络,有10多项描绘了千年的传承路径。
 
  历史是“人”写的,所以有超过60项是从各类杰出人物的角度来表现的,其中历代开朝拓疆、文功武治的帝王仅占22项,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民族英雄是主流,充分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内涵丰富的各类作品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那八块浮雕述说着近代中华儿女、仁人志士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历史。雕塑很直观,却有更多的技术和内涵。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黎明创作的《六祖慧能》,充分发挥了不锈钢材质美,浇铸的质朴与抛光打磨的绚烂充分体现了人物内心和环境的“形”与“质”的呼应。
 
  不久前,在杭州G20峰会上,人们又一次听到了马可波罗这个名字,正是他,在700年前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东方的中国、杭州。杭州中国美院教授、雕塑家龙翔创作的《马可波罗游记》,抓住了马可波罗在中国饱览山川、浸润人文后,成长为一代东西文化大使,踌躇满志地回国的场景,深邃的目光、坚毅的神态,透露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雕塑家对雕塑的处理既体现了传统中国雕塑概括的线感,又有西方雕塑的结构和表面,处理得细微、生动,耐人寻味。
 
  油画向来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主力,这次也不例外地竟有43项,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一。
 
  中国美院院长、油画家许江领衔创作的油画《文天祥过零丁洋》选取了文天祥戴着铁镣,昂然挺立在如狼似虎的蒙古大军环伺之中的场景,其浩然之气、民族大义充沛于天地之间,使旷野为之颤动。整个画面用的是赭石色调子,忧郁而苦难,沉重而深厚,笔触凌厉不失精到,具有强烈的东方写意感,极富表现力。
 
  中国美协驻会副主席徐里领衔创作的油画《范仲淹著<岳阳楼记>》,突出表现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以其毕生的文人情怀和政治抱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物形象。徐里介绍道:北宋审美在中国历史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范仲淹的形象塑造要体现他文武兼修、气度非凡、品味端正、刚直不阿的精神气质。在范仲淹脸部的塑造上经历了多次的选择与推敲。在光色处理上,选择一个秋季下午近黄昏的时分,一缕暖光照射在主人公的上半身,远处还有较晴朗的天空,但是近处已是乌云笼罩,山雨欲来风满楼,风也吹动了他的衣袍和胡须。范仲淹微抬起头,微眯眼睛望向远方,扩张的胸部、手与脖子处的偾张血管也体现了他的胸怀和激情。
 
  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广军评委说,这次工程将翻开版画创作历史新篇章。工程的创作,对于版画来说是“对味”了。赵宗藻、孔国桥等人创作的版画《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冬)、清明(春)、端午(夏)、中秋(秋),对应着四季和中国人欢庆丰年、慎终追远、缅怀激励、和睦团圆的生活观念。作品吸收了传统杨柳青彩色木版年画的风格,以书法的意韵,大笔书写,使得版画的“版味”与书法的写意相结合,民间鲜活的生趣与学院学术探索创新感相融汇。
 
  放飞梦想的美术工程
 
  回首工程一路走来的往昔,中国文联副主席、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远由衷地说:在从事多年的文化事业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中国美术馆馆长任内,每一次出访,在参观了一些国家以完整、系统的固定陈列来展现其国家的文明发展和整体形象后,我都会发出由衷的感慨。我梦想实现这样的宏图:让每一个来到中国北京的海内外嘉宾,都能在我们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国家公共文化殿堂中,看到完整、系统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华文明美术史。
 
  “美术工程”不仅是美术家的“中国梦”,即将举行的是面对每一位普通观众的“作品公示展”。艺术家将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修改。国家博物馆也会根据各方意见,在修改后选择最优秀的作品作为长期展陈。艺术家们热切期盼着广大观众“借我一双慧眼”,共襄盛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19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