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中华浮针协会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华浮针学会浮针医学见证会暨广东省浮针文化交流中心在广州挂牌,京粤港澳四地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活动上,中华浮针协会会长、浮针发明人符仲华现场讲解了浮针的医学概念,演示了浮针的操作方式及适应症,并与在座的中医专家就如何将浮针的研究系统化,更好融入现代基础医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中华浮针协会会长、浮针发明人符仲华现场演示了浮针的操作方式
中华浮针协会会长、浮针发明人符仲华与在座的中医专家就如何将浮针的研究系统化,更好融入现代基础医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针灸学,以为传承年代久远,对很多临床现象的解释往往相对复杂化,一名医生要想熟练掌握这一技艺,往往需要进行数十年的学习和实践。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如何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是振兴中医药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
浮针被称为现代针灸。浮针医学,来源于传统医学,发展于基础医学,服务于东西方。不同于传统针灸医师信奉的经络穴位、阴阳五行,也不像传统西医将疼痛归因于骨性变化和神经病变,浮针适应症的根由在于肌肉的改变,通过针刺皮下层,进行治疗。据了解,浮针医学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疗效快、适应症与非适应症之间界限明确的特点,而且对于有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说,相对容易学习。自1996年发明以来,已经培训了超过三万名医生。2008年,浮针还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项目,向全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推广。
据符仲华介绍,广东省浮针文化交流中心的成立,一方面是为浮针疗法在广东的推广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借助广东的地缘优势,与粤港澳三地相关机构和专家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