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预约售票不能一约了之(生活漫步)
罗珊珊
自6月1日起,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开始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游客可提前7天在网上预约购票,景区试行单日游客总量控制,每日最大客流量为6.5万人次。
每逢节假日,旅游景区“人从众”的现象就会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比如,许多游客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憧憬来爬长城,不料长城变“人城”,上不去也下不来。对于身处其中的游客而言,既不安全,也不舒心。网络预约售票可以有效削峰填谷,熨平游客出游数量波动曲线,不仅能提升出游体验和质量,还可以缓解拥堵,保障游客出行安全。
预售限流也是对景区的合理保护。不少景区的文化遗产、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蜂拥而至的游客增加了景区遭受破坏的可能性,预售限流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景区加入预售限流大潮,一方面,纾解了景区人满为患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许多游客被堵在景区大门外。如何在景区保护与开放之间寻求平衡点,让预售限流措施更贴心,成为景区发展亟须考虑的问题。
旅游已经走进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出游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正从梦想变为现实。大多数游客到了旅游目的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地标性建筑和著名历史文化景点“打卡”。比如,许多游客来到北京,怎么可能不去看看天安门、长城、故宫?
预售限流是迈向优质旅游的新起点,但也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如今,大数据已经能精准地为游客“画像”,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用更细致、更智慧、更贴心的方式推进网络预售制度,既保护景区资源,又能让游客满意。比如,一些游客不清楚网上预约购票流程,是否有多渠道的购票方式?考虑外地游客提前安排行程的需要,能否延长预约售票时间?能否通过大数据的帮助,实时统计景区游客人数,在票源分配上进行更合理的安排?
从长期来看,近14亿人口的大国,每年人均4次的国民出游率,如何做到人民群众“有得游、游得起、游得开心”,还是要用发展的思维来解决。比如,不妨运用“时间换空间”的思维,大力发展夜间旅游和夜间消费,延长重点旅游景区的营业时间,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引导人们错峰出游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
景区预售限流是迈向优质旅游的新起点,应当借助大数据进行更精细化的旅游管理,用更细致、更智慧、更贴心的方式推进网络预售制度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9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