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发展呈现“井喷式”增长
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
本报记者 黄 娴
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长假,贵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984.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63亿元,与去年春节长假相比分别增长28.1%和32.5%,贵州旅游发展持续呈现“井喷”态势。
发展合力空前凝聚、冬季旅游产品供需两旺、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假日经济拉动消费强劲,作为中国的“旅游新贵”,贵州的旅游业在近十年来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后发赶超的势头强劲,旅游产业实现了品牌化、规模化质变。
涌现世界级新兴景区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贵州,有“山地公园省”“天然氧吧”等美誉。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的脊骨;长江水系的乌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构成了贵州的血脉。山水之间,塑造了贵州磅礴而灵动的气质。
由于山水的阻隔,世居贵州的各族民众散落在河畔、山谷和高原上,从传统中原文化观念上看形成了一个个“文化孤岛”;而今天视之,则成了多元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千岛”:民族村寨、民族风俗、民族风物,多样多彩。
荔波喀斯特地貌烟波渺渺,绿海茫茫;赤水丹霞地貌赤壁丹崖,奇山异石;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西江苗寨姑娘们的银装让人惊艳,黎平侗族鼓楼下的“侗族大歌”让人陶醉……清凉的天气、干净的空气、多彩的文化,得天独厚的资源成为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天赐优势。
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贵州旅游资源正在从“养在深闺”向“走出大山”转变。
立足优势,贵州正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旅游品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一批世界级的新兴景区如群星般涌现,梵净山、西江苗寨、百里杜鹃等景区丰富着贵州旅游的表情;一批世界级的老牌景区得到深层次挖掘,黄果树、龙宫、遵义会议会址等景点重塑着贵州旅游的张力;“多彩贵州”“爽爽贵阳”等一批生动的旅游形象口号改变着人们对贵州旅游的认知和评价;一组组亮丽的数字,则印证着贵州旅游奋发的足迹:2016年全省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2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43.1%;“十二五”期间,贵州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次位列全国第十五位和第十七位,进入全国第二方阵。
去年,贵州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摸清发展旅游产业的“家底”。截至目前,贵州省普查登记旅游资源82721处,其中新发现51630处,占比62.41%。
守好旅游质量生命线
2016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体验暨赤水VR数字旅游战争体验项目正式营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长征故事,游客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当年历史情境。赤水迈出从传统观光旅游向跨界数字旅游转型的重要一步。
凭借优质的旅游资源供给,贵州旅游产业表现抢眼: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000.9万人次,同比增长41.8%;实现旅游总收入196.57亿元,同比增长44.2%。贵州省旅发委主任李三旗总结说:“这归功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贵州省围绕“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山地旅游大省”目标,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旅游短板。
2016年12月,贵州省旅发委公布去年全省136家A级景区、星级酒店暗访复核的处理结果,取消多家景区及酒店的星级资质。这是贵州省近年来对A级旅游景区开展规模最大、标准执行最严、任务要求最高的一次集中复核。“质量是旅游的生命线,决不能让服务质量抹黑贵州旅游的形象。”
2016年,“满意旅游”建设为贵州带来了一张令人欣喜的服务成绩单。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3000多万人次游客涌入贵州,游客量同比增长41.8%,投诉却同比减少13.33%。
多方发力,旅游供给侧改革在贵州遍地开花。六盘水从“江南煤都”成功转型“中国凉都”;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贵阳旅游业开始与高科技“联姻”;毕节市织金县从山地生态农业上发力,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之路;铜仁市玉屏县将山地运动作为旅游迸发的突破口,建设山地旅游及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项目。
随着“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批产业融合旅游项目推向市场,一批文化体验旅游景区相继面世,一批老牌景区改造升级成为精品,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红色游、民俗游、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有效激发了品质游、深度游、个性游新需求。
去年,贵州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廓清贵州省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旅游产业新一轮的发展力量正在蓄积。
“文化+”旅游打造新品牌
2016年3月21日,在杭州西湖断桥上,来自黔东南的苗族、侗族青年演员演绎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快闪秀”,新颖独特的方式,吸引游客、当地市民和媒体的关注,由此正式拉开“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6贵州旅游全国推广活动的序幕。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山地旅游作为全省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率先在全国举起了山地旅游发展的大旗,推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形象品牌。贵州在全国和国外重点市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造势和营销推介,把贵州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新形象、新信息传递给大众。
过去一年,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渐入佳境”,一方面“四季旅游”“全域旅游”收获颇丰;另一方面,定位全球市场,开启旅游开放新局面。《纽约时报》将贵州作为“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推荐给世界旅游爱好者;法国纪录片栏目“相约未知地带”推出《走进贵州苗寨》,让贵州美景风靡法国;“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球推广活动从韩国启程,挺进东南亚,涌入欧洲;1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加“开放的中国:多彩贵州·风行天下”外交部贵州全球推介活动。
贵州不仅仅是山地旅游资源的富矿,也是民族文化资源的富矿。一直以来,贵州旅游文旅融合营销一路风生水起。2011年,古装民族剧《奢香夫人》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奢香故里一时声名鹊起。2015年,抗战历史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播出,晴隆“二十四道拐”很快游客爆棚,成为旅游热点……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品牌传播,贵州借力文化产品提升旅游发展的举措亮点频现。
贵州旅游业“十三五”期间定了一个“小目标”:实现旅游产值1万亿,旅游商品产值占比30%,并带动100万人就业。贵州旅游业的崛起,使贵州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一亮:一个山清水秀、宜居宜游的现代贵州,正向四方客人敞开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0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