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经济 >

农化行业“集体封杀”电商暴露出什么

2016-04-18 08:53 来源:人民日报
“集体封杀”暴露出什么(各抒己见)
 
    萧 然
 
  ■电商如果仅仅停留于简单的买卖,路就会越走越窄。流通渠道只有抓住上下游的不同需求,扩大服务领域,深耕细作,才能避免吃差价这种单一的商业模式,并最终避免价格战
 
  
 
   近日,先正达、拜耳、利尔化学等多家农化企业相继发布声明,宣布集体封杀电商。这些公司称,他们生产的农药产品从未授权国内电商销售,如果农户在网上买到假货,公司将不负责。在电商已经遍地开花的今天,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对农化行业的集体封杀暴露出电商的信誉危机。近年来,我国电商平台出现了爆炸式增长,网上购物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实惠。但是,毋庸讳言,在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网店中,也充斥着一些无良商贩,他们售假卖劣,侵害消费者权益,严重影响了电商声誉。
 
  对普通商品,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还可以寻求退换货,一些损失尚可弥补。但对于农资产品,一旦出问题,影响的是农民一季的收成,后果更为严重。所以,对信誉良莠不齐的电商,农资企业采取集体封杀行动也可谓无奈之举。
 
  无论电商平台还是实体销售平台,要想做成百年老店,信誉永远是第一位的,仅靠廉价,最多只能热闹一时。就在今年“3·15”之前,某国内著名电商平台负责人放言:如果关闭平台可以消除假冒伪劣现象,他们甘愿关闭平台。这种情绪化言论的言外之意就是:售假行为并非其一家之责任。这话的确也有几分道理,但是如果因此就不顾平台的信誉,对网店的售假行为听之任之,当类似的封杀多了,当消费者和上游企业一起用脚投票,到时恐怕主动权就不在你这了。
 
  集体封杀暴露出的另一大软肋则是电商服务的低端和初级。今天绝大多数电商都只是负责销售,赚取差价,鲜有增值服务。这类经营模式针对服装鞋帽等日用产品可能问题不大,但对于复杂产品显然不够。比如农化产品,农民购买了农药,还需要相应的技术指导。农药怎么用、用多少、什么时间用等都需要专业人士指导。而这类有技术含量的售后服务,往往是电商的短板。
 
  新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电商也一样,如果仅仅停留于简单的买卖,路就会越走越窄。特别是在今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流通渠道只有抓住上下游的不同需求,扩大服务领域,深耕细作,才能避免吃差价这种单一的商业模式,并最终避免价格战。
 
  某种程度上,正是商业模式的单一导致了价格战;而无休止的价格战,容易诱发假冒伪劣盛行;而假冒伪劣最终会让行业走向死胡同。
 
  农化行业的集体封杀也暴露出新旧渠道的尖锐冲突。传统农药行业一般采用垂直销售体制,市场按照区域分割,往往是井水不犯河水,甲省的经销商不能到乙省卖。而网店别管多小,理论上都可以辐射全国。当传统的垂直分销体制与扁平的互联网模式相遇,横杀出来的电商就不可避免地会动到传统体系的“奶酪”。
 
  在此也要提醒农化企业,虽然今天的电商有诸多毛病,但互联网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传统行业切不可因噎废食。相反,只有大胆拥抱新技术,和电商平台一起,改造旧模式,探索打造更高效、更安全的新销售模式,才能提高效率,并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相反,故步自封,对新事物缺乏包容,甚至一味简单封杀,绝非明智之举。
 
  一句话,目前电商纵有千般不是,但它毕竟代表着未来,是有生命力的。排斥它,最终只会捆了自己的手脚。对农化行业如此,对其他传统行业来说也无不如此。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8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