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引擎”拉动效果显 国际机构看好“新常态”
中国经济步入安全可持续增长轨道(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宦 佳
尽管近期外媒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诸多猜疑,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中国近期经济、金融运行和宏观政策调控等多方面都点了赞,并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新常态”。专家认为,我国经济从基本面上已经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增长的“风险点”有所改善,但从中长期看,稳增长仍是一定时期内工作的重心。
下行之中亮点频现
尽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宏观承压不小,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却表达了一定的信心,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速7%左右的目标可以实现,并指出,6.5%至7%的GDP增速对中国而言均属适宜区间。
IMF有关负责人评价说,尽管增速放缓,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维持良好状态”。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分析,除此之外,IMF的肯定还在于其他增长的“风险点”也都有所改善,亮点频现。比如全社会信贷增长已经明显放缓;实施新的预算法可以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财政遇到的挑战;金融市场化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房地产也在做一些必要调整等,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更加安全,同时更加可持续的道路上。
“中国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正如其过去的成就一样,中国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继续实施必要的、但往往是艰难的宏观政策和改革;进展越快,促进经济增长的好处就能越早实现。”IMF亚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马克斯·罗德劳尔表示。
另一个亮点在人民币汇率方面,IMF近10年来首次作出了“不再低估”的评估。“未来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基本稳定,小幅波动将会成为常态。”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对本报记者表示。
有利因素推动稳增长
IMF的乐观评价离不开事实数据的支持。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当前就业、物价和房地产等有比较“亮眼”的表现。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IMF预测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8%的数字还是偏谨慎了一些,今年下半年GDP的环比增速有望超过上半年,全年有较大概率达到7%左右。
马骏认为,支撑经济回稳的理由主要有:第一,降准降息政策经过6-9个月的时滞后,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将发挥正面作用;第二,商品房的价格和销售也复苏明显,预计下半年能够拉动房地产投资;第三,铁路、水利、环保等一系列地方基建项目的再融资问题也通过地方债的置换和发行得到了基本解决。
周景彤分析,以前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主动力,现在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稳增长和保就业的主渠道。
事实上,海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逐步减弱,要实现经济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是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双引擎”。
“安全增长”还需自身稳
面对经济放缓的挑战,中国的管理能力得到IMF的赞扬,同时他们也指出,在遏制下行风险上,中国应该在房地产投资、财政整顿、以及去杠杆等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并进一步推进结构改革。
这也恰恰是中国巩固经济进入安全可持续的轨道中所面对的“新常态”。周景彤表示,当前的形势下,要继续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要理直气壮地保下限;同时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地方债务置换;货币政策要灵活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适度宽松,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力度不能减,关键在于优化,使政府投资产生乘数效应,真正拉动社会投资,并积极拓展并‘稳住’国际市场需求,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撰文分析称,做到了这一点,就算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数据下去了,但得到的“真金白银”多了,也是胜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17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