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热点聚焦:不要妄论中国陷入“3D”困境

2015-03-28 07:5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自身经济有问题 非拉他人当垫背
不要妄论中国陷入“3D”困境(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赵鹏飞

  唱空言论再度来袭。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略有回调时,一些国际机构便忧心忡忡。事实上,近20多年来,唱空的戏码几乎每年都会上演。这次最具代表性也似乎是最专业的说法是:中国经济即将陷入“3D”困境,即中国经济面临着“Deflation(通货紧缩)、Devaluation(货币贬值)和Default(债务违约)”三重打击。对此,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平稳,物价稳定,并未出现通缩特征,同时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债务总体温和可控,中国经济陷入“3D”困局的说法站不住脚。

  1 增速下降不等于经济紧缩

  “中国经济并没有进入通货紧缩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表示,判断一国经济是否通缩,多以物价总水平是否持续负增长为主要标准。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2014年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一直处于正增长态势。

  “所谓‘中国向世界输出通缩’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赵锡军说,早在2005年前后,日本正值经济不景气、房地产泡沫膨胀时期,其政府高官便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声称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无独有偶,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其同样指责中国价格低廉的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本土市场,导致美国市场、产出及就业受到影响。“这种不从自身经济找原因,反而嫁祸给其他国家的做法,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低迷时的惯用伎俩。”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增速下滑的风险,但是和经济紧缩不一样,不能等同。”赵锡军表示,传统的低成本、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和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目前人力资本丰厚,产业层次丰富,配套条件世界最好,以互联网改造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动活跃。抓住并利用好中国经济以质的提升为特征的第二次重大机遇,不仅有利于中国,也将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2 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

  “无论从经济运行本身,从国际收支平衡,还是从政策方面考虑,人民币都不会大幅度贬值。”赵锡军分析称,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在领跑全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多年,即使近年来增速略有下滑,也均保持在7%以上。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货币是一国经济的象征。一般来讲,哪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强劲,该国的货币也会越走越强。因此,长期来看,人民币不会大幅度贬值。

  “其次,中国国际收支不会出现大幅逆差。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出口受到影响,但是总体上,我国的国际收支仍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不会突然出现国际收支大幅逆差的状况,故而也不可能出现人民币大幅贬值。”赵锡军说。

  “第三,尽管我们在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决定作用,不断放松人民币浮动的幅度,但我国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赵锡军表示,这就意味着,即便外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政府也有能力及时利用大量的外汇储备进行干预,以应对冲击,维持外汇市场和人民币的基本稳定。

  3 政府债务问题总体可控

  “我国政府债务总体温和可控,且中央已在着手处理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赵锡军表示,根据审计署2013年公布的数据,中国政府债务规模大概不到20万亿元,与当年GDP相比负债率并不算高,相较美、英、日等国家,也处于较低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债务与西方国家债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赵锡军表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用在地方经济建设上,这些债务基本都有相应的资产甚至是盈利性资产作为支撑。也就是说,政府借债是用来投资、建设的,而不是用来消费的。而美国、欧洲的政府债务,多用于消费和支出,并没有形成资产。因此,相对而言,西方国家政府债务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

  “只不过,我国地方政府借债的时间比较集中,还债的时间也比较集中,而由此形成的一些资产如果还在建设过程中,就只有等其建成、投入运营后才能盈利。”赵锡军分析说,这就存在一个期限和时间上的不匹配,或者叫流动性上的困难。“今年中央政府对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掉期处理,把原来陆续快到期要还的债务进行组合,发行长期债务,以筹集资金,还掉今年到期的短期债。这样做,既能够降低成本、减少还款压力,也能够降低银行体系风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28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