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打造绿色能源新都 走生态富民强市之路(2)

2013-12-30 16:52 来源:央广网

    三、“266”现代农业计划

    三农方面,夏红民说,庆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有“双联”新举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实施“266”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菜则菜;把参与式扶贫理念和方法与农村实际结合,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在北部山区扩大特色养殖规模,让农民变牧民;中南部原区集中建设绿色有机苹果基地,让农民变果农;在川台地和城镇郊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让农民变菜农;在子午岭林沿区发展特色苗木产业,让农民变林农。今年全市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30个,完成投资20亿元。肉鸡产业链项目,种鸡养殖、鸡苗孵化厂、商品肉鸡养殖场和有机肥加工厂、肉鸡屠宰食品加工厂等。一个集种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冷冻、饲料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招商引资项目,培育100个养羊专业合作社、发展100个养羊专业村,扶持1万个养殖大户,以及奶牛养殖合作社项目。“双百双万”工程已完成投资12亿元。市委、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心系民生,发展民生,让庆阳百姓人人有干劲,人人有创收,人人丰衣足食的务实部署。夏红民认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穿住用不愁,柴米油盐不匮乏,群众利益无小事;粮食是任何城市起码的生活要素和第一前提。有农业做扎实后盾和保障,城市的开放、开发和大踏步前进与发展,就有底气和希望。随着庆阳农业生态发展日新月异,原早几乎养在“深闺”的庆阳的驴、庆阳的杏、庆阳香包、庆阳地毯、庆阳暖锅、羊肉泡、苹果、药材,逐渐芳名远播,农业发展蒸蒸日上,农产、特产不断递增。

   四、生态环境与绿色主题

    谈到生态环境与绿色主题,夏红民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庆阳市更是迅速积极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制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纵贯东部的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和天然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25.3%。 还实施了三河治理、四大水库建设、环县苦咸水淡化、千池百湖和农村集雨场窖、固沟保塬等一批水利、人饮工程和流域生态治理项目,让人们感受“美丽庆阳、山川如画”的独特魅力。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竞争力、市民就是影响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城市美誉度。庆阳正在脱胎换骨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碧水绿洲,一方来了就不想走的热土和乐土。

    夏红民特别指出,为了更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庆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建设。“粮食就是命根子”。庆阳市领导班子一致意见,要全盘把控庆阳大开发、大发展,就必须首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物质保障,不能饿着肚皮搞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吃喝不愁有奔头,摘除庆阳贫困落后的帽子,充分发挥庆阳土地资源优势,平畴沃野、一望无垠的优良土壤,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劲基础,把庆阳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转变。同时,庆阳要深刻吸取外地城市“边开发边破坏,边发展边污染”的沉痛教训,坚持走绿色良性循环之路,依靠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开发资源而不变卖资源,实现优势资源由单一开发模式向循环利用转变。不做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祸殃子孙的“绝世”开发,也决不以污染换开发,不牺牲环境换发展。不破坏河流峡谷,不弄脏庆阳的土地和天空,不恶化农田和地表水、地下水,尽最大限度不因开采石油、矿业而渗透“毒油花”;不危害群众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确保开发中的庆阳人民喝到干净的甘泉之水、吃到环保营养的健康食品。

    庆阳市委市政府号召科学可持续、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资源低碳开发、循环高效利用、经济绿色崛起。既要加快资源开发,又要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既要考虑当前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环境效益;既要为老区群众打造金山银山,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既要让资源开发能够富裕一方人,也要让生态环境能够永续养育一方人,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不仅要让庆阳绿色生态传世流芳,还要让庆阳人民延年益寿,把绿色概念、绿色思想,深深植根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和常态生活里。全民总动员,认真保护好庆阳水源环境和土壤环境,才是造福苍生,给人民带来福祉的明智之举,才符合自然和谐与发展之道。

    五、扶贫攻坚,心系民生

    庆阳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换穷貌”。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扶贫攻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检验各级干部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夏书记强调,必须恪守以人为本,切实增强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高尚情怀、“邑有流亡愧俸钱” 的职责使命,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切实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沉下去察民情、访民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工作着力点与群众需求更好地对接,主要精力用在发展富民产业,有限资金用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上,帮就帮到关键处,扶就扶到点子上。坚决禁止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的行为,坚决禁止涂脂抹粉、遮羞护短的现象。市委书记夏红民敦敦告诫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弄清楚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相信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改变贫困现状,建设美好家园。这件事情上,最基本的考量标准只有一条:看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了几年,面貌改变了没有,群众收入增加了多少,做了哪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看金杯银杯,只听群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