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中华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总队召开“万众同心,同愿同行”学习会

2025-10-20 09:38 来源:综合

       2025年10月18日,中华志愿者协会万众同心志愿服务总队“万众同心,同愿同行”主题学习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得到各界广泛关注,来自各行业的近百名志愿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与学习,共话公益事业发展方向。出席会议的领导阵容强大,包括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巡视员,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振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文明办兼医务社工部主任、上海市行风促进会副秘书长林怡;上海社会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蒋敖龙;顾问雷古;中华志愿者协会万众同心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温新;执行队长陈德云;副队长朱继桓。会上,陈振民理事长、林怡主任分别围绕上海志愿服务发展实践、医疗系统志愿服务开展路径作专题分享,为现场志愿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分享了实践经验,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招献策。

       会议开始,温新队长对两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做了会议致辞,他代表总队向陈振民理事长、林怡主任的倾囊相授表示衷心感谢,强调两位领导的分享将为总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清晰方向和实操思路,会让现场志愿者深受启发。同时,温新队长对全体志愿者提出期望,希望大家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动力,立足岗位深耕志愿服务领域,以更专业的能力、更饱满的热情践行“万众同心”的志愿精神,为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志愿服务就得‘帮忙不添乱’,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别搞形式主义花架子。”陈振民理事长以上海志愿服务发展历程为切入点,用一个个接地气的案例展开分享。他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先后承办全国残健运动会、特奥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1997年7月上海市志愿者协会成立,整合青年、职工、巾帼、社区志愿者力量,成为全国最早的联合型志愿服务管理组织。谈及特奥会志愿服务,陈振民感慨道:“当时组委会一开始还担心我们办不好,我把中国志愿服务的实战经验讲清楚后,他们彻底放了心。最终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成了活动最靓丽的风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担当。”世博会期间,“小白菜”“小蓝莓”志愿者承担起90多个工种的服务任务,组委会还建立了注册报名、人才储备等完善制度,100万城市志愿者深入社区提供服务,让志愿服务成了上海响当当的城市名片。陈振民特别强调,志愿服务要做好制度化建设,建立合理的进出机制,充分尊重志愿者意愿,“志愿者给社会送温暖,社会也要让志愿者感受到关爱”。

       “我们不仅要让患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要让他们看病看得舒心、感受到贴心服务。”林怡主任结合华山医院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医疗系统志愿服务的创新做法。作为百年老院,华山医院以专业社工为引领,打造了20多个常规志愿服务项目,覆盖老年、儿童等不同群体,贯穿就医全流程。针对老年人就医时的智能设备使用难题,医院推出“白发服务白发”项目,组织退休志愿者手把手教老年患者操作自助机、预约挂号,还设立智慧门诊长者体验中心,每天开展健康科普和智能设备使用培训;面对儿童患者,打造“童心院康复儿童成长营”,链接社会资源为脑瘫、产瘫儿童提供免费康复仪器和专业服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同行”项目,为解决地铁客伤纠纷和急救难题,华山医院专门为地铁工作人员开展CPR、AED使用等急救培训,还建立了就医绿色通道,“曾有一位心脏骤停患者,16分钟就通过绿色通道送到医院抢救成功,这样的项目才是真正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好项目”。林怡主任表示,志愿服务能成为医患互信的桥梁,不仅要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还得联动周边单位参与社会共治。

       “心美、念美、言美、行美、事美,这‘五美’能带来你好、我好、家好、国好、世界好的‘五好’结果!”执行队长陈德云在总结时,提出了新时代志愿服务“五美五好”理念。他介绍,这一理念源于“五讲四美”精神,是总队多年志愿服务实践的经验总结。陈德云回顾,从2020年成立美好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到后来推出“千愿一心吾老吾幼关爱专项基金”,总队始终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号召全体志愿者以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共同打造属于万众同心志愿者的专属节日,“让我们心里装着老百姓,同心同愿同行,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汇聚成建设美好生活、美好社会、美好世界的力量”。

       此次学习会通过鲜活的案例分享和务实的理念交流,让现场志愿者们深受启发。大家纷纷表示,会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志愿服务中,用行动传递温暖,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