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为魂,绿色为翼:殡葬祭祀的文明新篇》
阆中市公墓管理所 王彬
殡葬与祭祀,从来都不是流于表面的简单仪式流程,其背后承载着深邃且厚重的意义。当逝者能够以体面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时,家属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厚谊便有了寄托之所;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讲,丧葬习俗更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祭品的选用以及祭扫的方式,都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宛如一把关键的标尺,丈量着社会文明的进阶水平。
在传统底色之下,仁孝传承正经历着一场意义非凡的革新。回顾往昔,受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丧葬仪式往往追求厚葬隆祭,场面极尽宏大,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进而引发了资源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而如今,那些致力于改革的有识之士深知,传统习俗实则扎根于民众的情感深处,有着深厚的根基,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方式来对待。于是,绿色殡葬宛如一场巧妙的“变身秀”般登上了时代舞台:推行树葬时,逝者的骨灰入土为安,亲人们可以亲手种下花卉绿植,让它们环绕在四周,仿佛逝者在自然的怀抱中得以安息;当进行祭扫活动时,束束洁白的鲜花、声声饱含深情的祭文依旧存在,只是这一切都融入了自然的芬芳之中,更多了几分宁静与诗意的韵味。这种改良方式既巧妙地契合了国人“入土为安”的固有执念,给予家属充分的情感慰藉,让孝道得以切实践行;又摒弃了那些繁文缛节以及铺张浪费的做法,将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与生态环境的守护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它有力地证明了传统习俗绝非是阻碍时代发展的“绊脚石”,只要能够精准地把握其文化内核,并进行适度且合理的改良,就能使其摇身一变,成为彰显文明、顺应时代潮流的新风尚,进而为各地的民俗传承提供极具价值的范例。
在政策的有力托举之下,绿色殡葬正一步步从理念变为扎实的实践。要知道,政策可是理念落地生根的“硬支撑”所在。各地政府凭借着精准有效的施策,展现出了强大的引领作用。专项补贴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民众在殡葬方面的经济压力,比如对生态节地葬的购置给予减免优惠,对安葬仪式提供相应资助,彻底打消了民众对于“绿色殡葬成本高”的顾虑;高标准建设的公益性公墓,园内绿树成荫,布局精巧合理,一改公墓往日给人留下的阴森印象,让逝者能够在此安然长眠,也让家属的内心得到释怀;还有“一站式”服务的推行,成功打通了行政壁垒,通过多部门的协同联动,精简了办事流程,使得民众告别了过去“办事难”的困境。这些政策举措可不单单是便民利民的行为,它们更是基于城市长远的生态与土地规划所做出的战略考量,蕴含着以小政策撬动大民生、大环保格局的非凡智慧,凸显出政府主导作用在社会变革进程中所占据的关键地位。
借助多元宣传的力量,文明祭祀的倡导工作正开展得有声有色。宣传就如同促使理念深入人心的“催化剂”一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阆中这片有着千年文化沉淀的土地上,仁孝观念早已深深地融入到了百姓的血脉之中。通过巧妙运用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全方位地推广文明祭祀理念。在线下,民俗文化成为了宣传的“主角”,川剧小品、皮影戏等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演绎出烧纸行为带来的危害以及鲜花祭祀、网络祭祀所具备的优势,在嬉笑怒骂之间,轻而易举地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而在线上,新媒体平台上相关话题的热度不断飙升,网友们纷纷踊跃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绿色祭祀创意,各类短视频更是掀起了一阵传播热潮。与此同时,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们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上门进行疏导,在街头耐心劝诫,用充满温情的方式消除民众的抵触情绪,编织起了一张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网络。这一切都充分凸显出宣传创新在扭转社会观念方面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也表明了贴合大众喜好、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正是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加速键”。
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之下,凝聚起了推动殡葬祭祀改革的强大合力。全民参与无疑是铸就改革成功的坚实基石。学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墓园参观,让他们亲身感悟生命的循环往复,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社区通过订立公约、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发动邻里之间互相监督,共同抵制丧葬陋习;在家庭中,长辈以身作则带头践行文明祭祀,晚辈们则将这种良好的做法传承下去,以家风带动社风。殡葬改革绝非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奏响的“大合唱”,这充分彰显了民众在其中所具备的主体价值。所以,让我们秉持仁孝为魂、绿色为翼的理念,共同奏响殡葬祭祀文明和谐的乐章,携手迈向文明社会的新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