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盐城中学“两高两新”:哲学内蕴人文底蕴实践意蕴课堂积蕴

2023-07-07 15:40 来源:综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内涵。“第二个结合”,谓之重构史观、重塑认同、重释文明,逻辑自洽地阐释今日“中国之治”。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培育时代新人,而时代新人的培育必须通过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来实现。江苏省盐城中学坚持政治领航,强化党建引领,切实增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响亮回答了“立德”的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德是人之德,人是德之本。“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的归宿在“立德”。 “立德”为“树人”的导向,“树人”又反作用于“立德。二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立德”与“树人”的辩证关系,蕴含着深刻的的育人规律和办学规律。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8月,盐城中学确定了“聚焦高品质,追求高质量,推进新改革,建设新盐中”目标任务。惟实励新,精进臻善。观察近3年的目标实践和喜人成果,“两高两新”,深具哲学精神,互为动因,相辅相成。“两高”为目标和方向,“两新”系路径和结果。“两高”是“两新”的前提,“两新”必须建立在“两新”坚实的基础之上,“两高”为“两新”创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两新”的目标和发力点在“两高”上。

哲学内蕴 思辨价值

哲学是文化活的灵魂。马克思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江苏省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学校”,盐城中学榜上有名。“高品质”则要对标全省高中教育改革趋势,助推教育品质提升;“高质量”则是在持续创新探索,实现育人方式的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德育为要”,观察盐城中学所强调的“德”,品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导向,也先于知识。品德关乎高尚情操、行为准则,品德刻印于做人做事的细节,彰显于具体而微的点滴,是关乎精神气质、格局境界。

近日,笔者到访盐城中学,对展示铁军文化的“信仰广场”印象尤为深刻。“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这是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对盐城的评价。铁军精神文化从一个重要方面诠释了盐城的“基因红”。“信仰广场”展示了当时新四军重建时,在盐城中学老校区学习、训练的“抗大五分校”。盐城中学特别爱惜这弥足珍贵的“基因红”红色教育基地,擦亮铁军精神文化的底色,让铁军精神文化渗透到盐中德育的全过程。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提出“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广场”的沉浸式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信”润心田。岁月峥嵘,铁军为证,立德悠远,与古为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高品质”是较高水准、品性和较强内涵。“高品质”之前的“聚焦”则是关键,体现“压强原则”,做到人人发力、天天对标、事事聚焦;“高质量”,不仅是指升学率,更是一个多元评价体系。“高质量”之前的“追求”,体现“系统思维”,做到科学应对,不片面追求、呼应民生需求。

人文底蕴 文而化之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盐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丁才林说:“教育是一‘仁而爱人’的事业,盐中教师致力于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写出《国富论》之前,曾写出了《道德情操论》专著。亚当·斯密还是位哲学和道德的教授,他关注社会背后的人文和道德。盐城中学近来修建了“一步桥”,这“一步桥”言近旨远,看似一步的“量”,实则是人文教育的“质”。交通、生活文明习惯的养成、志愿服务组织的蓬勃兴起,这“一步”可谓是“质(品质)的有效提升”。尤以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彰显时代精神和志愿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学生精神素养的锻造。

以“尊重生命“的人文为先,按照“尊重生命、崇尚真理、特色鲜明、百姓满意”主旨,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学校依托盐城大市基础教育唯一人才高地的优势,以“人文利他”的更密频次、更高层次的结对帮扶、跟岗培训、校际教研、同课异构等活动。在更大区域、更广范围充分发挥学校的高能级辐射示范作用,助力援疆援藏,助力脱贫攻坚,努力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盐城特征、盐中特质,服务盐城、辐射全省、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

“尽美矣,又尽善也。”人文美,是一门内外兼修的学问。外在美虽好,但没有内在美做支撑,只能是徒有其表。盐城中学推崇学生的“人文美”,它美在价值观。就像一个人呵护美善,勘探人文,敲打心扉,周身激荡着浩然之气,洋溢着阳光之美。让学生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崇高理想,努力用青春的肩膀扛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责任担当,立志民族复兴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实践意蕴 善作善成

“一切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这是马克思的经典论断。学校的新改革,着力围绕育人方式变革、管理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发展指导和条件保障等六个方向进行改革。近几年学校在引导高考考生作文时,从在国家时政和热点中,找到思辨价值,融合哲学、国学、社会学、美学等,掘进人类进步、人文积淀、人伦关怀和生命崇高、生产集约、生活美好。

教育要求学生探求“学问”,究竟是求“学”?,还是求“问”?设在学校的“创客空间”,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学”或是既有的知识点、知识体系。你以为的“在和不在”,它“都在”。而“问”则是在“为什么”和“异质思维”中,以问题作驱动,培养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习的动力更大,对知识边界的钻研更强。

“劳动课”“烹饪课”是盐城中学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的一个“亮点”。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兴趣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精神成长课,从而实现课程育人。偌大的图书馆,文学类、艺术类、科技类、百科类、作文类图书琳琅满目。学校深谙阅读史也是学生的精神成长史。让中华民族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追求达到他们的精神高度。

草木葳蕤,幽香雅懿,垂柳拂岸,波光粼粼。近几年盐城中学的鹿鸣湖成了学生们的“打卡地”。“湖”水知情,它是“四个绿色盐城”“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一个缩影。“生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盐城的“天蓝地绿”具有中国样本之上的“世界意义”,“全球滨海论坛”下半年将在盐城召开。盐城中学在强化学生“绿色生态多元价值”实践教育,即集约内涵式的经济学、自然——技术——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共享共存的文化学、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

课堂积蕴 久久为功

“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学校教育关键在“课堂”,“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 “课堂”好则教育好。课堂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必须精准把握学情,尊重学生差异,培育核心素养,精准把握教材,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盐城中学一位范老师告诉笔者,丁才林校长“上”了所有教师的课,几年来累计“听课”近千小时。学校“精准把握学情”是课堂改革的前提,“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

“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盐城中学创新教学管理,恪守师德,严于律己。 “坚持师生至上,提升幸福指数”,这是学校近日会议总结的“十三个方面”的重要一个方面。“哑铃型”教师队伍的管理重在精神引领,更多的激赏“后浪队伍”。用教师的“辛苦指数”,换来学生的“幸福指数”和家长的“满意指数”,教师们永矢弗谖,念兹在兹。努力将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盐城中学围绕“时代领跑者”的育人目标,以“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关联性”为原则,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优化整合,再构具有盐城中学特色的“博约”课程体系,突出“适切性”。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适性成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同步发展,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提升品质,使盐城中学成为展示江苏高中课改成果的示范窗口和办学高品质的创新典型。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6月中旬,“盐城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专题研讨会”在盐城中学举行。包括盐城中学数名教师在内的对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试题所涉及社会学、文学、历史、先秦哲学、网络信息、新时代等提出学科融合意见。笔者到访盐城中学时适逢全市骨干体育教师集结盐城中学,盐城中学教师担纲授课。窥斑见豹,过去盐城中学被理解的“虹吸”现成了“辐射”。这是盐城中学作为市级中学的职责、使命所在。

近日,2023年盐城中学高考成绩传出捷报,获近几年最好佳绩,赢得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赞誉。这是盐城中学深化教育改革,戮力攻坚冲关的映射,是全校教师兢兢业业、呕心育人的回馈。

“又踏层峰望眼开。”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袁清,央媒评论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