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聚焦数字农业:科技助力智慧农业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2022-09-29 14:54 来源:综合

2022年9月26-27日,2022 CNCIC 中国数字农业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大会以“数说农业发展 智推产业闭环”为主题,包含2个主题论坛,“数字农业高新技术论坛”及“智能农机及现代农服发展论坛”。该峰会旨在探讨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经验及最新成果,分享数字农业科技发展和前沿创新技术,介绍物联网与AI技术成功应用案例,探讨智能农机及现代农业服务的发展方向,寻求智慧农业未来发展前景,政学研企共商数字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新途径,在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中探讨数字农业建设的“卡脖子”问题及解决之道。

峰会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化信·农业承办。政府领导、院士、高校、数字农业领域专家学者、互联网企业、农资企业、智能设备制造企业、农业服务相关企业领导和嘉宾齐聚会场,通过线上个平台参会的代表超过3.5万人次。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揭玉斌在大会开幕环节致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赵瑞雪在大会开幕环节致辞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落地

在会议综合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分享了关于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落地的思考。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到5778亿,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2025年预计将达到1.26万亿,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吴文斌认为,智慧农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政府提供政策保障,确保智慧农业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科学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技术与装备研发;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实践,在不同领域探索智慧农业的落地。

当前我国的智慧农业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距离真正实现技术落地、解决产业痛点、体现数字经济价值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在加强数字化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亟需从生产关系入手,构建智慧农业发展的数字生态,找到合适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信息化专家赵春江以“智慧农业研究与实践”作了报告。赵春江指出,智慧农业战略发展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1)电脑强化人脑、2)机器替代人力、3)自主替代进口等方面,实现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的现代农业。他指出,智慧农业是未来的方向,要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的技术研究与实践,并分享了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信息化专家赵春江作报告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的报告主题为“数字技术驱动引领乡村振兴”,报告回顾了我国数字乡村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王小兵认为,要坚持扎实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和数字乡村发展。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作报告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信廷通过对比国内外机械化与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指出智慧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慧农业技术正在引领和支撑农业产业变革,并将变革人类生活,针对国内智慧农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农业技术和大田智能农机装备对外差距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高性能智能农业装备创制、农业智能化生产集成应用等方面构建农业生产效能提升技术体系。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信廷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探索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叶宏宝认为,智慧农业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助力。叶宏宝分享了浙江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实践经验。浙江丘陵山区的生产条件面临“五复杂、一繁杂、一低下”的困难;由于复杂的环境,可以借鉴的案例较少。

叶宏宝表示,当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最突出问题在于“无好机可用”。农业部正在倡导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引导科研力量把有限的农机研发能力更多地匹配到小型丘陵山地上。此外,应当把各区域的小块丘陵山地连接成为一个大市场,提高企业的生产制造意愿,推动丘陵山地农机“从无到有”的发展。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叶宏宝作报告

智能农机在数字农业中的研发应用

在智能农机及现代农服发展论坛中,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周利明针对智能农机的研发应用作了分享。周利明表示,智能农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国内智能装备与欧美等国家的智能装备在技术细节上和研发应用上有诸多区别。我国在播种、施肥、喷药、收获、作物监管等环节,结合传感与控制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国耕地条件的智能装备,并落地应用。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周利明作报告

在数字农业高新技术论坛环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金玮团队以“遥感大数据和云计算助力作物种植面积早期监测”为题作了报告,分享了遥感技术在作物面积监测、作物早期识别等领域的取得的成果和实际应用效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金玮团队尤南山作报告

信息技术为农业赋能

以农业传感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的农业信息技术将赋能农业产业链。

在数字农业高新技术论坛上,北京云洋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赵洪啟带来了有关农业信息新技术的分享。赵洪啟认为,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将能够强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并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赵洪啟分享了设施农业的棚联网案例:智能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获取精准数据,时刻监测大棚内的生长环境数据,智能算法据此输出温控、水肥等解决方案,帮助农民实现标准化种植,真正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赵洪啟表示,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地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农业这一领域的特殊性,要真正实现推广应用,至少需要5~8年的时间。

北京云洋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赵洪啟作报告

数字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农业全产业链,包括从育种,生产、加工、配送、食品、废物处理等推动技术进步。智能化农业装备将会有广泛应用,增强装备和人,装备与作业对象的交互性,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设备可自主操作,减少对人的依赖。未来,农业生产向无人化、少人化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也将对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部署,利用数字化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发挥政企学农等各界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