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不知花草 怎读唐诗 “天山领读者”带你走近《唐诗中的植物》

2022-07-26 09:54 来源:综合

(城市中国栏目融媒体 深圳 通讯员 洪妙玲 喻欢)大暑夏浓,灼日炎炎。走进乌鲁木齐市北门天际大厦10楼书香天山阅读空间,满眼的绿色环绕着一室书香雅韵,置身期中,呼吸吐纳间,畅游书海,闻植物馨香,沐一缕熏风,顿觉世界清凉。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书香天山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馨语读书社共同举办的“暑期阅读营”《新晨》读书会,在天山领读者与阅读推广人、特邀嘉宾同声诵读唐代诗人李白《清平调·其一》中开启。

“在唐人李白看来‘赏花亦在赏人,花容玉面,相互映衬,欣赏者带笑观看’。诗人写花又在写人,物我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

浩浩唐诗,芊芊草木,万取一收,妙造自然。作为“天山领读者计划”的一个部分,本期的主题是解读、诵读《唐诗中的植物》。

领读者是书香天山阅读推广人、馨语读书社创始人、新疆最美公益人---何志涓女士。

一直奔走在社会公益道路上的何志涓,15年前创办了公益组织馨语读书社,馨语意为语言能散发很远的香气。

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从事过教书育人工作的何志涓,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由此,每个月,她都会邀请一些能够来读书社的朋友们小聚,组织大家一起阅读,分享书中的美言美句。有时,读书不仅在读书社里,她还组织大家去山谷、草原、甚至戈壁沙漠去阅读,在大自然里感受读书的魅力。与此同时,她组织读书社成员经常深入贫困牧区、山区,为那里的孩子送去图书,陪伴孩子们一起朗读,体会读书的乐趣。她还曾经无数次走进广播电台直播间、学习强国大舞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一年前,她在乌鲁木齐西环路创办了“三友四书”书店,不间断地举办各种读书活动。

(书香天山阅读推广人、馨语读书社创始人、新疆最美公益人---何志涓)

参加馨语读书社与“三友四书”书店读书活动的大人小孩,都受用无穷,就是参与读书一年的孩子也会背百来首诗词,能悟诗,会写诗。孩子能做得这么好,自然得意于何志涓自身就是一个满腹诗书的才女,她觉得自己只是释放了儿童的天性。

不断的成功获得成就感,自信心大增,又促使这些孩子不断往诗意教育的道路深入。踊跃参加“暑期阅读营”《新晨》读书会的10个家庭,大人小孩都是诗意满满。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七言绝句,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关馨怡声情并茂的诵读着《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小小的关馨怡在诵读后,还意犹未尽地解读起来:

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妖无格”的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全诗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巨大效应。

阅读空间掌声连连。

在中国的诗歌中,植物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体,更在于融入了内在情感。童年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随着岁月的更替,这些过往的植物,已经在记忆里与童年叠印在一起,与情感回忆交融成一团。当在诗歌中重新一睹这些植物的名称时,幻化出的不仅仅是那些面目迥异的花与草的容貌,更多地是在心灵里留下了记忆的闪回,这样,草木之中,便加载了更多的情感的元素,这也是中国古诗里的那份寄寓在花草中的情感,能够让诗歌里涌动着一份情感冲击力的原因。这也是中国诗歌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一草一木皆关情。”

 

李代卿和妈妈《渔歌子》、雷显祖和妈妈《诗词歌赋里的中华》、陈泓羽和爸爸《竹石》、张若曦和妈妈《咏柳》、 杨涵和姨妈《山行》、尚煜轩和妈妈《李白,我们诗里见》、李佳董和妈妈《诗韵四季》、李代卿和妈妈《渔歌子》、王凝一和妈妈《春之歌》、尚煜轩和妈妈《李白,我们诗里见》,都是那么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备受现场书香氛围的感染,小女孩王若一向领读者何志涓提出,自己也想为参加阅读营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朗读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

关于《唐诗中的植物》,何志涓娓娓道来:植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清新而常见的元素,历代文人骚客都喜欢借草木之名表达炽烈的情感。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那些经笔墨浸润的植物,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在我们身边生生不息,面对它们,便不由得想起许多经典诗句,体会到文人们彼时彼刻的心境际遇。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推出的“妙造自然”系列的第一本图书《唐诗中的植物》,精选100首含有植物或生态学元素的经典唐诗,从文化和科普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大量经过考据考证的历史、地理、唐代社会生活知识、诗人背景及关联掌故,收万于一,鲜活而灵动,可谓万取一收;对诗中的植物知识、生态学常识、生态环境的变化、诗作中描写植物的缘由的阐述,繁杂而有趣,堪称妙造自然。

读《唐诗中的植物》一书,就会体味的到:中国诗歌非常具有形象性,对唐诗而言,是它呈现出来的意境是可见可感的。

如果没有经历过万物勃发的初春时节,就无法融化在“春眠不觉晓”中那种对季节特征的准确把握。

诗歌涉及到的博学知识中,植物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类。可以说,大自然的最大的组成,就是那林林总总的植物部落。植物或单株,或整体,构成了自然风景中都表层的形象基础,也必然最先涌入诗歌的第一个取景框。

《唐诗中的植物》,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唐诗为底本,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经典,又是将唐诗与科普两个看似矛盾的主题融合。

文化部分取名“万取一收”,介绍大量经过考据考证的历史、地理、唐代社会生活知识、诗人背景及关联掌故。科普部分取名“妙造自然”,经过植物地理学、生态学、植物分类学等考证以及必要的推测,解读诗中的植物知识、生态学常识、生态环境的变化、诗作中描写植物的缘由。

这些植物的外貌,它们的生长特点,它们在中国文化中所喻义的精神内涵。可以说,它让唐诗中一些朦胧的意境,化成了可见的现实,同时,也让现实中的真实存在,升华成艺术的修饰。

15年前,易中天先生应《新晨》邀请,在新疆大学做了一场“读书与人生”的演讲,在广大青年中反响强烈。易中天先生特意为《新晨》题 词:新作开新面,晨树沐晨风。

《新晨》是一份由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主管、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主办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期刊,1993年由《新疆青年》(汉文版)改为今名。三年前,《新晨》成为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全民阅读媒体联盟成员,杂志以推动全民阅读为宗旨,以引领青少年高品质阅读、打造书香社会为己任,搭建青少年读者与优秀读物之间的桥梁纽带,倡导“学习改变命运、阅读改变人生”的理念。

由此,《新晨》特别推出了专题。

其卷首语开宗明义:当谈论植物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唐诗中的植物》:万取一收 妙造自然;

细节决定品质——《唐诗中的植物》编辑手记;

当植物邂逅唐诗,当科学遇到文学;

《相思》:玲珑骰子安红豆,人骨相思知不知?

品读好诗,了解植物,佳事一桩;

文化丰富,科普准确,开阔有趣;

这四本书,是通往植物世界的秘密之门。

读书会上,出版人、书香天山创始人、《新晨》杂志特邀主编陆开武,新疆书香天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芝雄,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会员石璞,向参加诵读的孩子与家长赠送杂志与图书。

做声音的行者,诠释人间真情。

回荡在阅读空间的朗朗书声,让参加阅读营活动的每一位成员无不感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植物和知识融为了一体。

走进大自然,在欢笑中,在观察中,在触摸中,寻找美的踪迹,感受书香的魅力。

中国诗歌里的植物,经过中国文化的修饰与侵润,已经融入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与传承,烙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精髓与要义。实际上,中国诗歌中的植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赋予了独特的民族的共性情感承载,

大暑,唐诗中觅一丝清凉!

感动,这一天恰是参加诵读的女孩陈泓羽12岁生日,父亲在全场人齐唱《生日快乐》的歌声中,给女儿送了一本《唐诗中的植物》,作为生日礼物!

陆开武说:最美好的生日礼物,绚烂的唐诗将伴随你的一生。

所谓文化自信,早已融入血脉,期待唤醒!

 

《唐诗中的植物》这本书带着人们去体味唐诗中所涉及到的意境中的直观的美、内在的精神与文化的脉络,它并不一定要人们把这本书一古脑地装入记忆,人们大可在走近大千世界的时候,把那些原本忽略的植物,在书中的文字指认清楚它们的身份后,载入记忆,当日后再翻阅唐诗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在诗意的阐述中,升化那份从书中与自然中得到的美的记忆,最终提增的是中国古典文化在人们心目中那份无可替代的华美乐章。

作者:张万振

供稿:馨语读书社 张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