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 健 刘鑫焱 乔 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4日 第 09 版)
底图:山西太原市城市风光。 |
黄河,汾河,涑水河。吕梁,太行,中条山。它们流淌或雄踞山西万年,造就了表里山河的壮阔,也造就了三晋儿女的坚韧品格。老区人民踏实苦干,不懈奋斗,谱写了一首首不屈的英雄赞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山西,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山西考察调研,为山西的发展把脉定向。
十年来,山西经历了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转型发展态势良好,再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蔚然成势,山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满满的幸福感写在干部群众的脸上。
清洁高效用好煤
转型发展路更宽
不久前,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的屯兰矿井下,机械臂正通过气压枪将浆料源源不断地注入煤层。“把煤发电后的粉煤灰科学配比后以注浆方式充填到井下关键层。这个关键层很重要——它‘站稳’了,就不会出现采空情况。”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副总工程师王艾军说:“注浆既解决了塌陷问题,还解决了粉煤灰的存放问题,而且充填成本降低2/3。”
十年来,围绕煤炭绿色安全开采、清洁高效利用等技术难题,创新成果在很多矿井开花结果。5G煤矿,是山西能源行业近年来的热词,也是煤炭大省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用科技深挖潜力、推动本质安全的具体实践。目前,山西已建成上千个智能综采面,为煤炭增量稳价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逐渐成为能源大省山西的新“名片”。截至2022年6月底,山西省新能源装机4012万千瓦、占比34.46%,煤层气产量和利用量占全国90%以上。今后三年,山西还将开工建设8到10个“超级充电宝”——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新能源的消纳与储存能力进一步加强。氢能、地热能利用的有序推进,为山西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山西既当能源革命排头兵,也历史性地抓住了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换道抢跑”。“创新一直是我们的关键词。”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经理王天翔介绍,“对于‘极薄’不锈钢箔材来说,每向前推进0.001毫米,都会面临极大的技术考验。目前,我们做出了厚度0.015毫米的不锈钢箔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风正一帆悬。7月4日,太原至忻州开通“太忻号”城际动车,太原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中的发展“北引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正全面打造融入京津冀的重要走廊,山西大显身手的舞台更广了。
乡村振兴步子实
民生幸福总关情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吕梁与太行,以其恢弘气势纵贯三晋南北,抗日战争时期,培育和造就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这里成了集中连片贫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老区群众艰苦奋斗,运用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光伏扶贫等多种脱贫方式,书写了生动的山西脱贫攻坚实践新篇章。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据为证——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有序衔接乡村振兴;3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建成集中安置区1122个;建成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479座、集中电站53座,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广泛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生态建设增收,惠及52.3万贫困人口,走出了一条增绿增收的双赢之路……
奋进百年路,扬帆再出发。夏日炎炎,吕梁市中阳县帮扶干部任鹏正在摸排脱贫户去年和今年的收入状况。“不能歇脚,为此,中阳县出台《防返贫监测数据采集录入管理办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了对700户1331名监测对象的‘回头看’。同时,出台十大攻坚行动,为脱贫户的就业、增收持续提供具体抓手。”中阳县委书记赵沂旸介绍。
摘掉“煤灰”帽子,建设绿水青山。山西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同锁介绍,近年来,山西每年完成造林400万亩以上,累计造林28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57%,森林蓄积量达1.59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3%。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山西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支持“吕梁护工”“天镇保姆”等成长为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山西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前完成三年培训300万人次的任务。今年计划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覆盖50万人;重塑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增强。
文物活化有新招
文旅融合促发展
近日,前来长治市凹里村关帝庙研学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这是一座特殊的文物古建筑——认养人杨旭亮,将古建筑改造成“老酒老醋博物馆”,充分展示潞州老缸谷物发酵醋的制作工艺。杨旭亮说:“不能动的地方坚决不动,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做文物场所的活化利用,让更多沉睡的文物走进公众视野。”目前,山西文物认养238处,吸引社会资金3亿余元。
如今的山西,游客可以漫步在千年古城的市井生活中,喝一壶晋升油茶,品一片平遥牛肉,遥看声光打造出的烽火,体验驼铃回荡的晋商文化。现在的平遥,除了文物,更有文创带来的蜕变。一部《又见平遥》火了10年,靠的是沉浸体验,更靠文化底蕴。5月19日,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平遥古城举行,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服务和推介展示活动。“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编制平遥古城保护提升规划,保护古城文物整体风貌,推动推光漆器、平遥牛肉、古城陈醋的立法保护与文化产业建设,持续开发更具文化内涵的新产品。”晋中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兵说。
于无声处听惊雷。晋城高平市东城街街道的沟北村,本是一个城边村,近年来却依托位置优势打造了网红热门目的地——寻梦小镇。小镇里有一个七彩斑斓的世界,游客徜徉其中总能寻找到最佳的打卡拍摄点。街道党工委书记赵静谱介绍,以沟北为起点,发展乡村旅游和夜经济,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1300余万元。
古建筑博物馆,老区红色文化,晋商文化,太行精神,陶寺、丁村遗址等,正在成长为山西的文旅品牌。无论是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清凉的风中,还是从大同古城华严广场连枝灯造型的大型喷泉中,抑或从平遥古城文创产品“瓦当”冰箱贴的图案里,都能感受到文物、文化、文旅深度融合的清晰脉络。它们汇聚成河,凝结成三晋文化的时代强音。
从严治党抓长“治”
基层治理更精细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山西政治生态已经由“乱”转“治”,山西发展已经由“疲”转“兴”。
革弊立新,激浊扬清。十年来,山西清除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也迸发出刀刃向内、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今年以来,查办熊燕斌、王安庞等案件,不断释放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强烈信号。7月5日,“牢记初心使命”党风廉政教育大型主题展在山西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回望这一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标本兼治,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代表联络站+”,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2021年8月,晋城市泽州县出现区域性大暴雨,汛情险情形势严峻。晋城市七届人大泽州第三代表小组联络站成员第一时间赶往受灾区域,对极端天气条件下农村应急救援体系提出建议,助推救灾工作的完善和提升。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强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目前已建成1510个联络站、3783个联络点,实现全省乡镇(街道)联络站全覆盖、9.2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全覆盖。
在党建引领下,山西的基层治理更加完善。6月底,运城市新绛县三泉镇白村全科网格员、党员刘牡丹接到村里要求做好强降水防范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时间上门叮嘱村里老人不要外出。采集基础信息、宣传政策法规、排查安全隐患、化解邻里矛盾、代办公共服务……很多像刘牡丹一样的基层党员、网格员担起了群众的大小事。“网格建立支部,网格员一般由党员担任,三级网格员体系完善后,配合乡镇综合执法队伍执法改革,再加上村集体经济的提质增收,村子活力又回来了,形成了基层治理的闭环。”新绛县三泉镇党委书记芦惠涛介绍。
山西开展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专项行动,如同铺开一张网,兜住了民生的底线,兜牢了安全的防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