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睿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12日 第 06 版)
今年前5个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累计交付量超过21万辆,同比增长超50%。图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制造内景。 |
科德宝旗下威巴克集团近期扩建的新技术中心。 |
松下集团积极推动生产流程节能减排,旗下无锡“零碳工厂”已实现二氧化碳实质“零排放”,未来还将兴建更多“零碳工厂”。图为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
近期,有跨国公司调整区域布局,把部分工厂和生产线从中国迁出。这引发海内外关注。有人担心: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下降了吗?
外商在华投资数据是最好的回应。今年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有跨国公司把生产线迁走,也有更多跨国公司在华新建工厂及研发机构,还有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从历史同期看,使用外资增速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吸引外资稳定增长的势头没有改变。”
跨国公司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全球制造业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规模有所下滑,但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科德宝是一家全球化技术集团,业务领域涵盖技术纺织品、清洁技术等。1995年,科德宝在中国内地成立首家工厂。如今,中国已成为科德宝全球第三大市场。
“我们看好中国市场,正持续加大在华投资。”科德宝集团亚洲地区代表许倍帝告诉记者。2021年,科德宝在大中华地区的研发投入达2.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财年增长18%。今年2月,科德宝旗下威巴克集团在江苏无锡扩建的技术中心落成,旨在为汽车行业客户开发创新NVH(噪声、振动及声振粗糙度)解决方案,提高驾驶舒适度。此外,隶属于科德宝特种化工集团的赛德克公司建造的全新技术中心,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浙江杭州投入使用。“我们重视中国市场,希望能更好地利用并融合全球资源网络,借助‘中国制造’的创新成果实现更好发展。”许倍帝说。
近期,不少跨国公司加码在华投资。5月31日,科技公司默克宣布将在张家港市投建先进半导体一体化基地,进一步优化升级公司在地化能力。6月23日,华晨宝马里达工厂在辽宁沈阳正式开业,该项目投资额超过20亿欧元,成为宝马迄今为止在华最大的单项投资。
“今年以来包括宝马在内的一批跨国公司加快在华投资布局,充分说明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减,看好在华长期发展前景。”束珏婷介绍,今年1—5月,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476.8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占全国同期实际使用外资的54.3%。
放在全球背景下,中国持续吸引外资的势头更显得抢眼。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近日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再选择》(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受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等因素影响,跨国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减弱。2017—2021年,全球制造业FDI流入规模从6755.7亿美元降至5010亿美元,下降了25.8%。在此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2021年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337.3亿美元,同比增长8.8%,比全球制造业FDI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
更多跨国公司表示“还是愿意到中国投资”,并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
6月15日,上海市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颁发证书,至此,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848家。新认定的30家总部企业中,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达9家。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05年进入中国,主要业务为数字化建模和仿真优化技术。两年前,公司决定把亚太区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迁入中国上海,公司副总裁崔海燕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奥镁(中国)有限公司从事高档耐火材料业务,亚太区总部原先设在新加坡,该公司中国及东亚区总裁马世吉说:“目前上海总部是除了全球总部之外最大的地区总部,到2025年,预计在亚太区的销售可达8亿欧元。”
7月5日,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领先企业西门子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其位于江苏苏州的西门子电气产品中国总部将正式升级为中国及东亚总部,职责将扩展到覆盖韩国、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业务。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说,此次升级,意味着西门子正以本地化的完整价值链和全球资源,支持苏州打造“总部经济”高地。
外企在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实现增长;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利用外资有所下降
在华研发人员近3年增长30%,目前已超1800人,获得专利1800多件——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研发创新”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在华发展的关键词。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告诉记者,施耐德电气坚持“多中心”战略布局,通过建立集技术、研发、销售支持为一体的中国中心,持续推进“中国研发”和“中国首发”,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4大研发基地之一,拥有上海、深圳、西安、北京4个研发中心。其中,位于北京的软件研发中心更是强化了我们的软件整体实力。”尹正说。
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投资也呈现从中低加工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拓展、从低技术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变的趋势。《报告》显示,2017—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98.9亿美元增长至120.6亿美元,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从29.5%提升到35.8%。与此同时,绿色低碳更受跨国公司青睐,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利用外资有所下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们看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制造等,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科德宝集团多年来深耕发力的领域。”许倍帝举例说,近期,中国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和相关扶持政策,科德宝也加大了相关领域投入。“今年4月,我们成立了全新的科德宝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集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最近我们还在上海设立了全新的技术创新部门,旨在加强与本土研究机构和创新企业的研发合作,促进科德宝在电动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突破。”
松下集团正推动北京、无锡和苏州的3家工厂实现“零碳转型”。去年4月,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宣布“零碳工厂”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松下集团打造的‘零碳工厂’在沿用LED照明等传统节能措施的基础上,导入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松下控股株式会社集团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向记者介绍,以无锡工厂为例,企业在测定设备使用电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减碳计划。工厂采用的智能控制系统,能依据生产情况自动调节设备功率达成节能目标。“我们计划到2023年底在中国再增加10家‘零碳工厂’。”本间哲朗说。
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
——供应链呈现高度专业化分工和大规模协作特点,劳动生产率较高等优势较为突出
采访中,多家跨国公司谈到,中国各类生产要素充足、成本较为低廉,无疑是最初吸引其“落户”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但跨国公司不会停下投资中国的脚步,因为中国的吸引力是全方位的。
“中国的产业链门类齐全完善,在这里找到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供应链商比在其他任何区域都容易。”尹正告诉记者,“目前,施耐德电气供应链在中国实现了90%的本土采购率,这种以短链为特征的本土化供应链,能够帮助我们在疫情期间敏捷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完善正成为中国市场竞争新优势。《报告》显示,中国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一批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产业链条成熟的产业集群。这种由高度专业化分工和大规模协作形成的供应链,具有较强的韧性,即使某些时候遇到冲击,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自主修复和恢复。
“中国所具备的全产业链优势,是吸引资本密集型企业来华投资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劳工成本只是其选址投资的因素之一。相比之下,全产业链上下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工业门类齐全更受其重视。
在许倍帝看来,中国具有丰富的创新人才资源,为科德宝这类全球化技术集团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据世界劳工组织统计,2021年,中国劳动生产率达16512美元/人,高于越南、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2021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6.7%,高于全球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中国有很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同时,中国在劳动生产率、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性价比较高,呈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对跨国公司是一大吸引力。”余淼杰说。
“良好的创新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生态伙伴资源,吸引我们在中国持续投入创新研发,并与更广泛的生态圈加强协作。”尹正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