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6月07日 第 07 版)
芒种临近,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农民在烈日下插秧。 |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今年芒种为6月6日。
芒种以农事命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即此时有芒的麦子可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对农人而言,芒种的到来意味着“三夏”大忙时节拉开了帷幕,所谓“三夏”,即“夏收”“夏种”“夏管”。一时间,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种的要管,忙得不可开交。若因天气炎热、劳作懒散而误了农时,或对秋收作物疏于管理,便会坏了一年收成。民谚说“芒种芒种,忙收忙种”,“芒种”之名带有提醒之意,可见“古人名节之意,所以告农候之早晚深哉”。
芒种时节,江南双季晚稻适时插种,所谓“芒种忙,下晚秧”。北宋楼璹有《拔秧》诗:“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在他的笔下,秧苗新绿、父子相携、拔秧莳田构成了一幅清新的农耕图景。
浙西南云和县梅源山区有一处规模庞大的梯田群——云和梯田。山区气温比平原地区低,每年芒种,正是云和梯田开犁耕种的时节,当地山民这天要举行开犁节。梅源风景秀丽,千百年来,汉畲两族聚居一处,他们修堤筑埂,引入山泉,造就了美丽壮观的梅源梯田群。开犁节上,农人们吹响开山号,犒赏耕牛,举行庄重的祭田神仪式,用歌声和优美的舞蹈表达对祖先开垦这片土地的感激和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族和睦的愿望。梅源芒种开犁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彰显农业文明的节气标志。
为了祈求禾苗平安、农事顺利,皖南绩溪一带有在芒种前后安苗的习俗。每年谷稻播种完毕,族中耆老聚集开会,选择一个龙(辰)日或虎(寅)日举行安苗仪式。是日,村中家家户户制作包粿,将之供奉在田畈地头,四邻八舍、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品尝安苗包粿。安苗节的重头戏是“汪公看稻”。汪公,名汪华,是当地供奉的地方神,庇佑一方民众。农人们虔诚地向汪公供奉包粿,敬献秧苗,并抬着他的塑像在田畈之间巡游,察看秧苗生长情况。一路上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鱼龙舞动,十分热闹。
芒种时节,江南有“青梅煮酒”之说。将青梅置于黄酒中,文火微温,或是温酒后再投入青梅,新鲜的果味伴着美酒的醇香在口中弥漫开来,回味无穷。此俗清人多有吟咏,如清初扬州人吴绮《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云:“煮得青梅同下酒,合欢花上画眉啼。”又有乾隆时人顾舜年《酷相思》云:“手摘青梅将酒煮,更有甚闲情绪。”
今人多把煮酒理解为温酒之意,但在宋人诗词中,“青梅煮酒”指的是将青梅与煮酒两种食物相佐食取。煮酒是当时一种酒类的通称。两宋实行严格的“榷酤之法”,禁止民间私自酿酒,由官署专营,清酒与煮酒构成了宋代官营酒署中的两大酒类。清酒、煮酒是以米、秫等酿制的低度酒,煮酒需经过蒸煮封贮,酒色呈黄褐色,味道较之清酒更醇厚,与后世的黄酒相近。“煮酒青梅次第尝,啼莺乳燕占年光。”美酒与时令水果相伴,洋溢着美好的生活情趣。
林清玄在《季节十二帖》中为芒种描摹了一幅充满光明与生命力的画卷,他写道:“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在时节更迭中,劳动者洒下辛勤的汗水,因播种的期待与收获的喜悦而充盈着稳稳的幸福。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