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靳 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7日 第 08 版)
5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点点灯光一会儿汇聚成田野里辛勤劳作的农民造型,一会儿变幻为海底“种”珊瑚的潜水员造型……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一场精彩的无人机表演,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夜空上演。
无人机操作团队来自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这家2015年成立的公司如今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全力攻关智能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技术”
走进一飞智控公司厂房,几百架无人机一字排开,大的有一米多长,小的只比成年人的巴掌略大。“这些无人机都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涵盖了从航拍测绘、农药喷洒到消费级产品等各个层级。”公司创始人齐俊桐介绍。
“相比单架无人机研发,我们团队更关注智能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技术,特别是飞行中的控制一致性,避免因运动轨迹不一致发生碰撞。”齐俊桐说,“这就好比每一名舞蹈演员的专业功底都不差,但要保证整个舞蹈团队动作统一、协调、优美,难度会随演员数量的增加呈几何级数上升。”
为了确保无人机“各走各道”,齐俊桐率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将误差控制在厘米级以内,构建了完整的智能无人机综合飞行试验系统。“这些年,全力攻关智能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技术,目前我们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在巡检、安防、物流运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齐俊桐难掩自豪。
为了解无人机的目标识别、动态跟踪等性能,记者开着车不断变速,让技术人员操纵无人机“跟拍”。回放录像里,无人机第一时间准确识别车牌。“我们凭这个技术获得过冠军。”技术人员介绍,去年夏天,一飞智控技术团队在一项高级别无人机集群系统赛事中,获得“形影不离”科目总冠军。
“这个科目比赛要求无人机编队能够自主飞行,识别和定位多个移动的车辆,并根据车身上的动态数字进行近距离跟踪。”一飞智控时任参赛领队介绍,团队为无人机加入了动态自组网技术,使无人机能够相互“说上话”;加上了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算法,让无人机能够“彼此看得到”;加入了智能决策算法,让编队能够“自我管理”,最终实现了全程稳定跟踪。
“科研成果终归需要到市场里检验”
2021年,一飞智控成功完成277场无人机表演,起降无人机达168730架次。
“无人机集群表演将科技与艺术结合,实现各种空中3D视觉艺术效果。”一飞智控公司副总经理郭晶说,“我们已实现无人机集群全年常态化表演。”
这些年,齐俊桐带领团队完成无人机农业植保变量喷洒、无人机电力巡检、超长距离高压线无人机架线等,但是比起用于航拍的消费级无人机,买家和市场对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的认知仍显不足。
“科研成果终归需要到市场里检验,如果得不到市场认可,创新成果将很难落地。”齐俊桐说,无人机集群表演是让普通人最直观体验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应用的方式之一,因此,他于2015年放弃研究所的稳定工作,创办了一飞智控公司,将技术“下沉”到无人机集群表演等商用领域。
在一飞智控公司的仓库里,排列着数千架大小相当于成人小臂的敏捷蜂Ⅱ型无人机。操作人员取出几架无人机,经过简单操作后,无人机瞬时腾空。采访这天,天津大风,但这几架小飞机各自按照不同方向完成快速升降、盘旋、穿越障碍等飞行动作,还在空中组合出不同造型。“这款无人机专为集群应用设计,速度、续航里程都属于业界领先,表演时,时间同步精确度达到0.04秒。”说话间,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郭晶身旁。
“无人机集群表演对时间同步和定位精度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这也是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实现复杂应用的第一步。”郭晶介绍,无人机行业链条长,需要很强的整合能力,商业化运营体现的正是这种整合能力。
多场成功的无人机表演让一飞智控获得了市场认可,市场认可又反过来促进公司的技术研发,迄今为止,公司申请的与无人机相关的专利已达257项。“2021年,公司共生产各类无人机近1万架,整体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增长3倍。”郭晶说。
“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齐俊桐告诉记者,2015年一飞智控公司刚成立时,与另一家公司共用办公室,如今,公司已搬进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当初没有想到的。
过去,一飞智控所处园区以化工等产业为主。现在,园区吸引了40多家无人机等智能装备企业入驻,已升级为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从建园区到做服务,科技园已进入3.0版本,更注重培育创新生态。”
“党和政府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让我们专注技术攻关,奋力开拓市场,得到快速发展。”齐俊桐感慨,“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