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广东省清远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下“快进键”

2022-05-12 09: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广东省清远市: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下“快进键”(新气象 新作为)

 

本报记者 陈伟光 刘泰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5月12日   第 10 版)

 

  北江清远市区段。
  李思靖摄

  英德市连江口镇淡地村野渡谷民宿。
  资料图片

 

  “16分钟直达广州花都,39分钟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每天,粤北清远市至省会广州市之间,40多对列车穿梭、10多万人次往返或路过,许多清远人圆了“广州半小时通勤圈”之梦。

 

  很长一段时间,位于粤北山区的清远市发展相对较慢,与邻近珠三角城市差距较大。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清远市考察调研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清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全力破解二元结构,奔向共同富裕。

  

  跨区合作,力推广清一体化

  引“核”牵“区”,清远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重构“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之机,发挥粤北山区生态资源优势与省会城市产业资源优势互补,深入推动清远与广州从“对口帮扶”转向“合作共赢”,实现一体化发展。

  “清远要以广清一体化为主抓手,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4月,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率队赴清远调研,强调加快实施广清“三个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共建一体化、优质营商环境一体化。

  2020年,“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获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统筹推进广清产业园、广佛产业园、广德产业园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协同发展。两市各尽所长,统一谋划。广州主导开发运营,清远负责社会管理,共促产业集聚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一区三园一城”。

  为了尽快破题,清远市委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强力“破壁”“补短”:城轨、高铁、磁悬浮、高速公路、北江大桥等齐头并进,清远至广州高速公路增至5条;涵养政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广清跨城通办”事项达66个;干部“挂图作战”,重点项目督办,涌现“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模式。去年,仅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就新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0多个。其中,广清产业园80%以上项目来自广州。

  欧派家居位于广清产业园中心,工业厂房一眼望不到头,装卸货车处流不息。受广州用地限制,欧派集团增设清远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之后,产能爆发式扩张。

  也是在2020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作为全省唯一试验区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实现从市级战略、省级战略到国家级战略的历史性跨越。其范围包括广州市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英德市连樟样板区。广州“辐射源”引领带动,清远“潜力地”支撑联动,共建共治共享。

  融“湾”入“珠”,清远以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为“引擎”,绿色发展,久久为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去年8月,广清颁布城乡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事项,56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2万亿元。

  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整合土地要素、提升公共服务、推动产业融合,一举“脱胎换骨”,“短板”变“潜力板”,从贫困村变成先进村,在全国率先实现5G网络覆盖,还带动周边“产城乡”融合,成为破解二元结构“尖兵”。

  改革授权与政策集成叠加,广清一体化发展如虎添翼。如今,清远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之首,乡村振兴综合考核排名全省地级市第一位。

  双向流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破解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短板在农村,“潜力板”也在农村。

  清远山村众多,土地零散,权属复杂,难以集中使用集约发展,阻滞了农业现代化步伐。清远市委以问题为导向,推出一系列精准措施,率先启动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三块地”治理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用地制度不改革,动一寸土地都难!”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党总支书记邹瑞文带头“啃骨头”,以下迳村小组做试点,引导村民有偿退出2600平方米宅基地使用权,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汤泉、民宿、野外训练营等旅游项目,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力、实物等折价入股,村集体收入飞速增长。

  以土地为突破口,清远农村综合改革立体推进,覆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产权抵押担保权能、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人口有序流动迁徙等方面。广清接合片区清远片4县(市、区)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超过184万亩。连樟村委会利用“整村授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资金1亿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土地转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生态文旅等遍地开花,一些“空心村”变成田园综合体。清远做大清远鸡、柑橘、茶叶三大产业,当好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擦亮“中国温泉之城”“中国漂流之乡”“千年瑶寨”“岭南赏雪胜地”招牌,建设大湾区“后花园”“康养谷”“旅居地”。全市推出108条主题旅游线路、30条精品游线路。

  走进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仿佛置身星级景区——白墙徽派建筑群、泥黄色古风民宿、木结构集市长廊、无土栽培蔬菜大棚等分片而建,一群黑天鹅在人工湖上游弋。“我们流转农田、荒地、村舍、滩涂,总面积达1.65万亩,建设稻虾共生、智慧农业、水产基地、精品民宿等。”忠华集团“飞霞龙田”项目负责人雷正才说:“今年项目竣工后可安排600多人就业,预计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

  “既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也激活土地、产业、人才、资金等沉寂要素,村民增收渠道多了、致富能力强了。‘山多水多空地多’变成‘好山好水好热闹’。”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伟杰说,该市已取消城镇落户限制,放宽户口迁往乡村条件,鼓励乡贤参与家乡建设。试验区清远片确认农村集体成员身份127.9万人、量化资产4.75亿元。

  农民观念转变,农村面貌改变,农业产业蝶变。目前,清远新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里,75%是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经商返乡人员。

  着眼长远,筑起带动“共富”人才库

  在清远城区东北,一座风景秀丽的广东省职教城让人眼前一亮。短短几年时间,这里源源不断为城乡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成为清远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人才“蓄水池”。

  去年10月22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乡村民宿产业学院首届大专班开班,102名学生迎来第一课。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尝试,这个班将依托“米墅稻田野舍营地”民宿,重点培养乡村民宿规划设计、管理运营、新媒体营销等从业人员。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是较早落户职教城的院校之一,也是清远乡村振兴急先锋。学院定期组织科技特派员下乡、“百师接百村进百场(农场)”等活动,帮助农民开发特色农产品。“我们以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为支撑,特设乡村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培养有知识、有情怀、有理想的乡村建设人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副院长石大立说。

  对于清远乡村而言,广东省职教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库”。这里分布着10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10.5万人。其中,5所院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设置农业全产业链专业40多个,累计为清远培养、培训“农村领头雁”“乡村新闻官”及各类农技人员3万多人,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乡村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乡村社区建设等,都亟须技能型人才参与。”广东省职教城事务中心负责人段习文认为,众多职教高校汇集,产生强大“化学反应”,搭起乡村经济多元化、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城乡人才资源流动的“立交桥”。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广东省职教城是制造业人才孵化器。去年,7000多名学生从职教城毕业,约70%就业于珠三角企业,成为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未来3年,广东省职教城将输出11万名专业技能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缓解广东制造业技能人才紧缺压力。

  一座职教城崛起,意味着无数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诞生。广东碧桂园职业技术学院以扶贫助困为己任,专门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南粤助残等技能培训。迄今,该校走出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77.8%的毕业生获聘为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

  人才是迈向共同富裕的第一资源。清远重视人才振兴,以“职教城”建设为龙头,夯实“教科产城”融合发展基础。未来,广东省职教城进驻院校将达24所,在校生约25万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左右,打造“中国职业教育高地”。这正是清远推动短板变“潜力板”、后富变共富的最大底牌,也是破解二元结构、续写新时代“清远经验”的最强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