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2022-05-05 09: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着力构建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

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本报记者 乔 杨 武少民 李家鼎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5日   第 01 版)

 
 

  凌晨3点,李树增已无睡意,下地先查水渠、再测土温,紧接着直奔育秧大棚。棚内上百个育秧托盘上,泥土和肥料混合而成的基质被均匀铺满,绿油油的秧苗正茁壮成长。“老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壮七分收’,丰收不丰收,关键看育秧,马虎不得。”他边说边察看秧苗。

 

  在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李树增是出了名的种粮大户,他创办的专业合作社承包流转土地1万亩,其中7000亩种水稻,今年计划拿出500亩试种小站稻品种“津川1号”,“头回种,心里没底,得盯紧点。”

  “只要根据我们的建议科学种植,稳产增收就有保障。”天津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崔晶给李树增撑腰打气。“津川1号”正是崔晶和同事们的研究成果,“这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津种’,已经十分接近小站稻‘曾经的味道’。”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天津守护好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着力构建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优势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小站稻历史悠久,曾是天津农产品的金字招牌,然而过去一段时期,种植面积由于多种原因大幅缩减。2018年起,天津开始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坚持规模和效益并举、点状突破和体系建设并重,以小站稻振兴带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近年来,天津努力推进种业自主创新攻关,“研发一批、应用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种创新格局已经形成。

  “在保证高产的基础上,我们将研发重点放在了如何适应都市消费新特点、如何让老百姓吃上高品质的大米上。”崔晶介绍,小站稻种植面积已由2016年的30万亩增加到如今的100万亩,且全部使用自主品牌。

  稳面积、增单产、提能力,近5年天津粮食产量年均增长4.5%,口粮自给率由2016年的36.2%提升至2021年的65.4%,在全国粮食主销区中位列前茅。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要充分平衡粮食生产与设施农业、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十四五”时期,天津提出要推动设施农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发展设施蔬菜、设施养殖,带动农业转型提升。

  津南区葛沽镇跃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西红柿和小白菜套种的幼苗铺满田垄,绿意盎然。“温度、湿度、肥力都不能差,用心才能种出好菜。”农户郑营春正忙前忙后。

  为解决城市近郊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大棚”的生产模式。“四季不闲棚,谁有本事谁来种。”合作社负责人刘学仁说,合作社目前已带动3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年利润超过15万元。

  “紧邻寸土寸金的都市,我们坚持向集约化要效益,既打理好城市的‘菜园子’,也让更多农户鼓起‘钱袋子’。”葛沽镇副镇长孟祥冀说,今年全镇将再增加1200亩设施农业面积,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

  2021年,天津共建成设施农业20.73万亩,有力保障了“菜篮子”产品供应,自给率在国内大城市中保持较高水平;整合形成市级农业品牌,“津农精品”成为天津农产品的响亮代名词;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电商农业热度大增。2021年,天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55元。

  “天津将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同时加强基本保障型蔬菜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进一步稳定、提升粮食和‘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宝雨表示,天津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