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4月28日 第 10 版)
宁晋县一些农民靠着一支画笔,画出一片新天地,脱贫致富奔小康。县里借势发展工笔画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带动更多农民,“画”出更美更新的生活。在河北100多个县域主导产业中,宁晋独辟蹊径,闯出不一样的路子,靠的就是“土特产”工笔画。
全面乡村振兴已经开启,面对新任务,一些地方的农村依然遭遇旧烦恼——找不到发展路径,不知道从哪里突破,不清楚从哪里入手。
产业是基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说到底都要靠产业支撑。一个地方产业兴旺,带动创业就业,农民有事做、有钱赚,可以持续增收,生活就能不断改善。放眼宁晋周边,有的村庄发展苹果种植,培育出品牌,种出了名堂,农民尝到甜头;有的村庄发展羊绒加工,依托电商把羊绒制品卖到了全国乃至国外,鼓了农民的荷包;还有的村庄发展中药材种植、养鸡、面粉加工等,不同产业风生水起,形成一定规模和效应。宁晋和这些地方“看上去”差不多,且靠近省会石家庄,占得地域等优势,假如也发展苹果、羊绒等产业,行不行?
“抄”现成的路很容易,也简单省事,但未必走得通,更别说走得远、走得好。现实中,一些村镇看别人种苹果发了财,回来也“催”本地农民种苹果,当地农民缺技术、少经验,水土不一样,种出的苹果就是“甜”不过别人,卖不上好价。道理很简单,同样是苹果,适合一个地方,未必适合所有地方。
产业要讲特色,不一样才吃得开。发展产业要看资源等禀赋,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倡导“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就是为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避免产业雷同、产品相似。轰轰隆隆地都去抢一条道,反而容易形成恶性竞争。
发展产业不宜盲从,一定要发掘适合自身的“土特产”。根据本地独特资源,找到自身优势,走出不一样的路子,才能看到不一般的风景。正如宁晋一些农民,“不走寻常路”拿起画笔,在本地老师傅带领下学画工笔画,吃上了文化饭。一幅幅精致细腻的工笔画,在农民粗糙的大手下徐徐铺展,不由让人眼前一亮。县里借“画”发力,培育工笔画产业,谋划建设工笔画特色小镇,带动发展文旅产业,引导更多农民参与进来,以“画”致富,以文化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迈向共同富裕,“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