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嗨,原来他就是我师傅

2022-04-24 11:09 来源:综合

我叫张威震,2017年7月毕业于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后,进入上海大润港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测量员、测量组长等职务。

2019年1月,考虑到要回河南就近照料日渐年迈的爷爷和父母,我应聘加盟了总部设在郑州的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简称总承包公司)。先后在这个公司多个项目担任测量员。

2020年9月,总承包公司郑州分公司荥阳槐林社区槐林安置区二期项目开工,我又被调到这个新开的项目。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好领导、好长辈。他就是项目经理赵怀兴。

赵怀兴是一位资深施工管理专家,已过知命之年,对施工管理非常严格,到了施工现场,从来都是一脸严肃,目光如炬,对质量和安全隐患洞若观火,要是发现哪个管理人员或施工班组不注重“过程精品”,忽视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文明施工,他训导起来,可是毫不留情。

但是,和赵怀兴熟悉之后,大家都爱亲热地称呼他“老大”,愿意跟他多相处。尤其是他十分关心下属,爱帮助提携年轻人。这一点,我体会尤甚。

我虽说做测量是“科班出身”,但毕业之后,并没有像许多同事那样正式拜师,和某位老员工签订《师徒协议》。我在工地上之所以还能不断成长,主要还是通过重温所学知识,加上主动向老员工求教,带着问题找师兄们化解,再就是直接找测量仪器供应商技术人员询问其产品如何使用,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为是多方求教,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系统完备,有时候,遇到新问题就有些手忙脚乱。但我工作踏实,爱找人讨教,这点,“赵总”很满意,所以,业余时间,“赵总”见了我,眼神里就更多了一些关爱。

赵怀兴(右)在和张威震探讨业务

“赵总”曾告诫我:“测量是施工的眼睛,一切工程都是测量先行。你工作踏实认真,也有上进心,但是更要重视补齐知识和技能短板。请记住,你学到了没有学到的知识,领会了,你就成长了。”他还提醒我:“成长贵在持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为了使我的测量技能得到快速提升,“赵总”还有意带我在实战中锻炼。

2021年春,公司承接了河南省重点工程中原科技城人才创业园和智慧产业创新园两个重头项目,公司领导临阵点将,由“赵总”和另一名项目经理组成先头部队,做项目前期的施工策划、地勘、测量和临建设施的建设。“赵总”就特意带上我。

在这两个重点项目的测量工作中,我与几位优秀测量骨干并肩奋战,相互交流,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测量技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原科技城项目不仅成功举办了开工仪式,其人才创业园和智慧产业创新园在进场施工后也进展顺利。因为测量工作做得扎实,我们测量团队的事迹还上了公司的微信公众号。

“威震,近段进步很快,祝贺你!”“赵总”对我的点滴进步都看在眼里,及时地鼓励我,“好好干,将来一定能像你的大名一样,威震四方!”

我倒是没想“威震四方”,但对“赵总”期望的“好好干”却牢记在心。

2022年初,新冠疫情在全国多点爆发,河南禹州出现感染者。当我得知公司援建禹州疫情流调隔离观察点的消息后,当即给“赵总”打电话,主动请缨加入援建队伍。说到做疫情隔离医院的援建志愿者,我一直有个遗憾。那是2020年初春,我们公司援建河南版“小汤山”——郑州岐伯山医院时,我因春节被封太康老家,无缘参战。这次请战,“赵总”见我心情迫切,就报请公司批准了我的申请。

张威震在认真作业中(杜旭东/摄影)

在禹州期间,天寒地冻,狂风呼啸,期间还下起了大雪,在这样的环境下作

业,平时即便穿上大衣也会冻得瑟瑟发抖。但是,因为在工地不断奔波,测量定位,每天四万多步的运动量,倒使我总感觉身上热乎乎的。

在禹州援建期间,我发挥专业优势,和熟识的测量队的弟兄们融洽配合,完成了观察点南区35万多平方米原地貌的测量及绘制地形图工作,测量成果为设计院提供了有力的设计依据。

2022年1月16日,在援建前线,我们公司接到紧急任务,援助兄弟单位交通公司。组建突击队时,我第一个报名,并担任了测量小组组长。经过两昼夜连续作战,终于完成任务。由此,我被公司领导称赞为“测量急先锋”。

“赵总”得知了我在禹州的表现,待我返回郑州隔离期满,再次与他相聚时,还特意为我和参加禹州援建的同事们在职工食堂备了一桌丰盛的庆功宴。

日子在繁忙而充实中过去,暖暖的春阳照耀着中州大地。然而,远在上海突发的疫情,却波及到了我的老家周口市太康县。得知家乡出现疫情,我甚为担忧。真要感谢我所在的中建七局,此次又响应政府号召,迅速抽调4个公司1000多名施工人员,火速赶赴太康抢建疫情临时流调隔离观察点。

公司这次赴太康援建,原没打算抽调我们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但我请求参建的心情还是得到了“赵总”的理解,在他的帮助下,我获得分公司批准,并于3月24日上午赶往太康。

张威震(中)在抢建抗疫医院工地接受采访

到了太康,我主动向公司领导申请担任测量小组长。自此,便按下了“快进键”,并冒着25日清冷连绵的春雨,带队奋战两昼夜,完成了太康流调隔离观察点一期项目的测量。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相隔数公里的二期项目,打响了与疫情赛跑的测量突击战。

为了避免把“突击战”打成“疲劳战”,我建议将测量组的9名测量员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连续奋战一昼夜,再休息一昼夜。尽管有轮休规定,但我总是在第二天下午便赶到施工现场,提前半天投入战斗。

到二期项目的第二天,我的脚板便磨出水泡,但我对水泡进行简单的酒精消毒后,便继续在工地奔波。奋战至4月3日,我们顺利地将占地百余亩,多达700间隔离板房的观察点优质高速地交付。

抢建告捷,大批援建人马班师回营。领导征求我的意见,让我留在二期做维修小组负责人,我当即答应。直到4月8日,我们维保小组才撤离太康。

回到郑州,封闭隔离期间,“赵总”总是给我打电话或在微信上问寒问暖。因为疫情缘故,我所在的项目暂时停工,分公司拟将我调往另一个项目,“赵总”情知我和他有不舍之情,就笑着安慰我:“大丈夫四海为家,何况你早就可以放单飞了。你这号骨干,闲着也是浪费人才啊。去吧,等咱们项目复工了,你想回来,我这里大门随时为你敞开着呢!”

听了“赵总”的话,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回想这两年我在分公司相继获得的“优秀共青团员”“十佳青年”等荣誉,以及技能提升和心智的日渐成熟,我猛然觉得,虽然我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正式拜师,但“赵总”又岂不是我名副其实的“师傅”呢?!(张威震口述  王来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