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秋婷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8日 第 06 版)
|
【绝活看点】
结晶器铜管升级、中间包容量、振动台参数、热送辊道、水口孔径……郭春光深耕连铸机改造27年,带领团队开展连铸机高拉速技术研究,逐个破解技术难题,申请了十几项个人专利。
轰隆作响的厂房内,红得耀眼的钢炉,发出炽热的光……对于郭春光(见图,资料照片)而言,这里有着独特的意义,他称之为熟悉的“家”。作为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机械工程师、连铸高级技师,郭春光与眼前这3台连铸机“较劲”已有27年。
“连铸,顾名思义,就是全天连续不断地铸造,它是一个节约能源和效率的工艺。连铸机就是把高温的液态钢水,通过冷凝器快速冷却,变成特定规格尺寸钢坯的综合性设备。”从一名普通的连铸机操作工人干起,郭春光深耕连铸机改造27年。但谁能想到,头一次参加连铸机的筹建工作时,他连图纸都看不懂。
当时,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郭春光参加了夜大函授班,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开始系统学习图纸方面的专业知识。
“刚开始,设备厂长对我画的图纸很不满意。”带着不服输的劲头,郭春光利用休息日继续画图,又重新画了一套图交给厂长看,最终过关。“后来根据图纸,加工制作出了一套盖板,制图人写上了我的名字,感觉心里特别自豪。”就这样,郭春光边铸边学,逐渐成为技术岗位的一把好手。
2009年,郭春光来到阳春新钢铁担任连铸车间主任,负责3台连铸机的监督建造工作。一上手,郭春光就发现书本理论与现场工艺的实际常常有出入。
“如何将知识与现场所需结合起来,是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成功完成任务,郭春光每天至少要看10个小时的图纸,持续修改了2个多月,终于在2010年顺利连续投产3台连铸机。投产之后,郭春光开始思考: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帮助小方坯连铸机生产设备升级换代,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郭春光通过对连铸机设备的布置和参数的调整,基本上实现3.2到3.5米每分钟的拉速,提高了30%的拉钢效率;改造铸坯,单位时间内产量实现了9%的提升;和博士团队合作,设计了一种均匀冷却的新型结晶器铜管,加速了凝固速度,把拉钢速度提高到每分钟4米以上。
在持续的技术创新下,阳春新钢铁炼钢厂钢坯产量连续5年直线增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2020年产量突破363万吨,小方坯连铸机最大拉速超过每分钟5.73米。
结晶器铜管升级、中间包容量、振动台参数、热送辊道、水口孔径……一系列难题,郭春光勇于担当,带领团队一步步开展连铸机高拉速技术研究,逐个破解技术难题,申请了十几项个人专利。
如今的郭春光,更喜欢待在轰隆隆的工厂里,耳边没了噪音反而觉得不习惯。“连铸机这个设备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它深深吸引着我去不断琢磨、不断研究。”
邹智宏是郭春光的徒弟之一,每个月郭春光都会给他布置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还会在工作中随机安排考试。“学生们刚进炼钢厂,脑袋里只有书本上的理论,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手忙脚乱。”在郭春光的悉心指导下,邹智宏很快从一名操作工转型为机械工程师,还参与了多项技术改造项目。
看论文、实地做试验、做计算,郭春光的时间表始终排得满满的。“到现在我依旧热爱着连铸机,但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