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网上那么多贩卖焦虑的文章,有7岁出书,有11岁拿到金马奖,有15岁开始创业。好像如果孩子没有年少有为,这一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直到半年前,我在一个公益机构举办的流动儿童夏令营中担任引导者,之后担任该机构职校升学项目的内容实习生。我发现这些孩子和上初中的我是如此一致,对于职业世界只有一个模糊的想象,有的时候甚至对于自己未来都有一种得过且过、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感觉。
虽说这已经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计划性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我萌生了专门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并把这个课程带给更多的初中学生,让他们能有尽早开始探索周遭世界的意识,早日找到自己的方向所在。
我参加了德瑞姆心理教育及ACDC亚洲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心【人生设计卡执行师】和源自美国西雅图、首次落地中国创意艺术赋能的培训,在学校创立了营地教育社团,找到和自己有同样目标的8位同学开始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找合作方等……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我们开展了第一期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冬令营。因为想提供更高质量的课程,我们严格控制课程人数,面试了70位的同学,有24位同学最终入选。
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活动发起者和主讲人。短短三天让我很多次的触动。
1
当学生玩霍兰德职业卡牌的时候,我放了两张图片,问大家这样的一份职业愿不愿意做。一张是年薪百万,去世界各地,做头等舱,高级酒店。一张是工作压力大,每天工作时长达10个小时,没有个人生活。
第一张,大部分同学都举手,第二张却没有几个人举手了。我说,这两张描绘的都是咨询行业,我希望大家能看到一个职业的全貌,除了享受它光鲜的一面,能否承担它需要牺牲的部分。还有就是看自己到底喜欢的是这个职业,还是职业的某个小小的部分。就像如果只是喜欢做瑜伽的感觉,不一定要辞职全职开瑜伽馆。可以选择去把职业中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提取出来,然后放到自己的生活中。
有一位小提琴通过英皇演奏级的同学,他说自己一直在考虑是做厨师还是小提琴家。现在觉得如果需要舍弃,他会选择舍弃小提琴,因为他不想把小提琴作为一个饭碗,还是更喜欢厨师这个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他会把小提琴作为一个终身的爱好。
2
适合一词是多么的重要,有人不想工作太辛苦又想要高工资,最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发展;
有人希望能够当自由职业者、自己安排工作时间,想旅游就旅游,但又无法承受不稳定的收入;有人既想要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小孩、朝九晚五不加班,又希望能成为呼风唤雨的事业女强人。
人都是贪心的,残酷的是我们永远面临选择,职业生涯就是由一连串的决策所组成。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
厘清自己“想要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先要清晰认识到自己心中重要事物的排序。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叫生命里的五样,让学生们依次划掉了最重要的四样价值,最终只留下一个。挺多同学之前都说自己最看重经济回报,但最后:没有一位同学留下经济报酬。有两位分享的同学讲“利他”和“思考与学习”。
“我觉得能帮助到别人,让社会变得美好,对我来说就够了。”
“我最希望工作中能够有很多的思考,有学习和提升的地方。”
我觉得这个部分是整个生涯规划最重要的地方。只有你知道自己最看重的什么,什么是可以舍弃的,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的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观。是什么赋予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让生活充满了价值?
问题在于,在华人世界里,总有各种强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小“别人家的孩子”就摆在那里,可能一不小心就跟随他人的指南针,复制着他人的生活。若要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清楚地阐述价值观,为自己创建一个独一无二的指南针。
3
当我们谈到能力的时候,首先就是“不要一直比较”。因为不管你有多好,总有人在某个方面比你更好,追求进步,不代表否定自己的当下。如果一直满足别人的期待,就没有办法走自己想要的路。其次就是想清楚,不擅长是因为不行吗,还是因为不喜欢、不常用?如果要自己想做的某个职业,确实需要这个能力,那我们能不能尝试迈出舒适区,去挑战自己呢?
有位同学私下和我说觉得自己很没自信,做什么都不可以。可她已经学了4样特长,成绩也算不错。我再次强调,先树立自信心,看到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她跳舞非常不错,我把自己舞蹈老师说过的话转述给了她:“你站上赛场,就要觉得自己是冠军。”在舞蹈中如果你能做到,学习中、生活中是不是也可以努力去尝试一下呢?只有对自己有自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4
结营的时候,我采访了好几个同学,对全班同学都做了问卷调查。看到同学们的回馈:
“我觉得最有收获的地方是价值部分,让我想明白自己到底最看重什么。”
“性格测试那里让我看到自己个人的一些倾向性。”
“我知道很多了解职业的方法,之后会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继续探索自己的兴趣。”
“我会平衡好兴趣和职业之间的关系,让它们能互相辅助。”
……
人生设计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会改变你如何看待生活,以及如何生活的方法。精心设计美好人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你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不虚度此生。说实在的,除此之外,我们要需期待些什么呢?
未来什么职业会消失,又有什么职业会兴起,没有确切的答案。我只知道,如果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主动性,对未来有期待和目标,并有愿意为之奋斗的毅力和方法。这样的人永远会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介绍:马宁宁,广东碧桂园学校。对教育和公益有很大的热情。从九年级开始,担任了两次营地辅导员,去甘肃支教,在广州流动儿童戏剧夏令营做引导者。加入青草公益在职校升学项目做内容设计。在入选联合国国际计划,志在帮助低收入母亲的早教App项目中担任筹款实习生。获得德瑞姆人生设计卡执行师证书和参加源自美国西雅图的创意赋能培训之后,寒假和社工机构一起举办了面对初中生的生涯规划冬令营。撰写相关论文并发表在了国家级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