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国际视野)
|
2月5日,2019欢乐春节——“国风秦韵”毛里求斯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现场。
本报记者 吕 强摄
|
|
《中国茶时间》节目组正在拍摄德国柏林青年女子组合柏林小百合艺术团表演。
资料图片
|
有这样一群外国影视人,他们渴望了解更多中国发展的故事,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国家的观众了解中国。他们通过影视作品搭建起了一座沟通本国与中国的桥梁。
了解中国的视角至关重要
(印度)魏克然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更加自信地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所在的美国探索频道制作了上百部与中国相关的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见证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过程,也在某种意义上参与其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的十字路口,而中国正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将对世界产生更重要影响。
2017年10月,我监制的电视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完成首播,覆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亿收视用户。在过去几年里,习近平主席以战略思维和恢弘视野,提出一系列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中国:习近平时代》分三集:第一集主要讲述中国精准扶贫、医改、高铁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故事;第二集讲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案例;第三集讲述“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故事,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解读。我认为这些话题都很重要,应该让更多人了解。
政策研究通常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但纪录片有自己讲故事的方式,能将复杂的问题呈现得更通俗易懂。我们努力将政策以视觉语言的形式更感性地呈现出来。在《中国:习近平时代》中,我们采访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包括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等,通过他们的视角来深入解读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对世界的启示。我们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向全世界观众,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年轻观众,讲述中国政策的重要影响。
为了使这部纪录片对中国政策的解读更加全面,我们走访了中国许多地区,希望结合具体案例,把中国的发展故事讲得更加具体生动。中国在减贫方面的努力令我印象深刻,它融合了一系列致力于改变中国落后地区贫困状况的创新做法。
制作中国相关纪录片的经历,使我对中国的印象更加深刻。我越来越觉得,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在关于世界发展的讨论中,了解中国的视角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更加自信地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中国民众在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创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今天,经过40多年前所未有的发展,从高铁、数字化到清洁能源,中国再次站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正如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所体现的那样,受悠久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发展让世界更多国家受益。
(作者为探索亚太电视网副总裁,本报驻泰国记者林芮采访整理)
当好法中电影交流的使者
(法国)菲利普·弥勒
尊重、友善、勤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希望通过艺术电影传达的中国形象。
最近,我正在和中国合作方筹备拍摄一部电影,因此频繁往返法中之间。我喜欢中国,非常乐意和中国朋友一起合作。
我曾应中方邀请,执导了中法合拍影片《夜莺》,曾参与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角逐。《夜莺》的拍摄经历非常愉快,让我印象深刻。对电影艺术而言,由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对我本人来说,这是一次发现中国、了解中国的难忘而宝贵的经历。从与中国朋友的合作中,我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人的活力和高效。中国电影团队非常年轻,但是无论编剧、导演还是摄影、灯光等,中国电影人都已经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中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同时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尊重、友善、勤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希望通过艺术电影传达的中国形象。影片《夜莺》中既有中国现代化的都市,也有传统的乡村。他们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希望观众看待中国的时候,能看到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
除法国外,中国和意大利、德国、比利时、加拿大等众多国家也签订了合拍协议,体现了其在电影合作上的开放态度。中国本土电影也逐渐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许多中国电影导演的作品受到了其他国家观众的喜爱。从最早接触中国电影开始,我就被中式美学深深地震撼了。中国可以拍出非常优秀、令西方观众眼前一亮的电影作品。如今,中国也出现了更多专注于艺术电影拍摄的年轻电影人。他们开始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显示出中国艺术电影发展的潜力。
电影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该过于商业化,这是我坚持拍摄艺术电影的原因。中国有取之不尽的艺术电影拍摄题材。历史故事、自然风光、现代社会、勤劳友善的中国人民等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希望将此呈现给更多法国观众。现在中国政府也在加强对电影市场的规范,给予艺术电影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希望未来中国推出更多精美的电影。
法中两国人民对彼此的文化充满向往,但相互了解得还远远不够。电影可以充当一个很好的沟通载体。在拍摄《夜莺》之前,我对中国社会、自然风光、人文风情都知之甚少。为了创作电影剧本、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我考察了中国西南部多个山村,和村民住在一起,体验他们的生活,历时两年写下了这个讲述爷孙亲情的故事。《夜莺》在法国颇受欢迎,刷新了法国人对中国的固有认知。电影里广西清新淳朴的自然风光让法国人沉醉不已,让我感到自豪。
这个经历也让我体会到,只有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和记录,才能够更好地在电影里展现美好而有趣的中国。法中之间还有更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如一战期间华工援助欧洲战场、法国医生贝熙业在中国抗战期间救死扶伤的故事等,都是绝佳的展现法中友谊的电影题材。我希望,未来能在法中电影合拍的框架下,拍出更多好电影,继续当好法中电影交流的使者。
(作者为法国电影导演,本报驻法国记者龚鸣采访整理)
为德国观众了解中国作出更多贡献
(德国)尤蒂特·鲁克斯
中国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要意义。它让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联系与交流,在改善本国民生的同时,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会。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曝光率”也日益增多。“中国”早已成为德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关注的热词。但遗憾的是,目前西方媒体聚焦最多的依然是本国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对人文领域合作的报道不是很多。就连我此前所在的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之一——德国电视二台也少有反映中国当代精神文化风貌的内容。
然而,如果不了解当代中国,西方民众就很容易停留在刻板印象中。因此,当我的中国合伙人找到我,提出制作一档发掘中国文化亮点的电视节目,以填补德国媒体对中国文化报道的空白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当即决定要做一档面向德国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寓教于乐的跨文化交流类节目——《中国茶时间》。
事实证明,德国观众对文化多元的当代中国充满兴趣。2015年,我们在拥有400万受众的柏林亚历克斯电视频道试播了介绍中国茶道的节目样片。参与这一节目的专家很快就成了当地的“明星”,他们收到了众多亲朋好友观看节目后的来电祝贺。我们受到了鼓舞,在2016年初成立“远传媒”视频节目制作公司,并顺利得到了柏林亚历克斯电视频道周六晚的黄金播出时段。
我在德国电视行业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常年专注文化方面的报道。制作节目的过程也是我了解中国的过程。德中两国民众语言文化不同,思维习惯也不同。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哪怕一些极细微的翻译不精确,都有可能造成德国受众对中国的误解。
因此,我们尽量从德国观众身边的中国元素开始,按照当地受众的理解方式制作节目。
我们致力于搭建德中双方彼此了解的桥梁。除了介绍中国文化,我们也向中国观众介绍德国的流行文化。令人欣喜的是,该节目已于2018年9月在上海外语频道落地,即将在北京纪实频道播出。因栏目摄制的原因,我经常需要往返于德中两国。近几年我到访了上海、苏州等地。中国便捷的移动支付,路边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中国女性所表现出的独立、自信的个人魅力等都让我印象深刻。
所有这些正是中国不断开放发展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要意义。它让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联系与交流,在改善本国民生的同时,中国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德国也面临着相似的发展问题,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借鉴。在一期以“德中建筑趋势”为主题的节目中,我们发现,德中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城市化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邻里联系,变得孤独。德中建筑师也都在努力作出应对——德国设计师建造“生态树屋”,中国设计师提出“空中花园”——在提高居住环境绿化率的同时,增添了邻里交流往来的机会。
文化纪实节目本身的公益性质,很难也不适合商业化。有人发出疑问,目前高投入的栏目制作在资金预算上是否有担忧。我想说,既然德国观众有了解当代中国潮流文化的兴趣与需求,能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对我而言就有意义。无论如何,我们都会用心做好,我们希望了解更多中国的发展故事,为德国观众了解中国多发出一点声音、增添一点色彩、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为德国“远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本报驻德国记者冯雪珺采访整理)
以参与毛中文化交流为荣
(毛里求斯)拉凯施·古扎
中国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联合制作电影等文化产品,共享技术发展,共促文化交流。
毛里求斯是非洲唯一一个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的国家。对我们来说,春节早已是一个属于全民的盛大节日,中华文化已成为毛里求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毛里求斯就对当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进行电视直播了。从2010年起,我就一直担任电视制片人负责报道春节庆祝活动。华人社区的祭祖活动、首都路易港大型春节巡游等活动都是我们报道的重点。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农历大年初一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场由毛中两国共同排演的“跨国春晚”由毛里求斯国家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中国朋友与毛里求斯民众一起欢度中国农历新年。直播的准备过程是复杂繁琐的,我们要提前一个月沟通场地和演出细节,活动前四五天调试好所有直播技术标准等,但直播的效果也让人期待和欣喜。
今年晚会的主题是“国风秦韵”,我们特别邀请了陕西省杂技艺术团前来参加演出。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那里文化底蕴深厚。中国艺术家的表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风格,让观众大饱眼福,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悠久灿烂历史和文化的窗口。能充当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的妻子是华裔,可以说中华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家庭的第二文化。为了更好了解中国,我从2016年开始到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学习汉语。从学汉语、写汉字,到报道春节,我的工作和学习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事实上,几乎每个毛里求斯家庭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毛里求斯人爱吃中国菜,家家户户使用着来自中国的商品,我们也爱看中国电影。在路易港街头春节巡游的队伍和观众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当地民众,这说明中华文化充满魅力,让民众都乐在其中。
这些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令人赞叹。以脱贫为例,改革开放使7亿多中国民众摆脱了贫困。2016年,我曾到访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让我印象深刻: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完善通达,人们的出行高效而方便……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是巨大而积极的,中国政府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努力。人们安居乐业,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打拼。
如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愈加重要。以影视制作为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和庞大的电影受众。2017年,我受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参加了中国文化部门举办的“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该活动邀请了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50多位影视同行。我不仅结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还了解学习到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中国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联合制作电影等文化产品,共享技术发展,共促文化交流。我以参与毛中文化交流为荣。中国正努力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毛里求斯国家广播公司首席技术制片人,本报驻南非记者吕 强采访整理)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07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