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深耕历史文化 开启文昌固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系列报道 之二

2019-04-16 12:57 来源:人民日报欧洲网

红色文化添传奇

作者:王宝 闫向峰 吴军社 

 

  时间回溯到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的抗战岁月——太行山根据地人民与八路军将士一起抗击日寇,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图片8.jpg

 

  在抗日战争时期,固隆属晋豫联区三分区辖区,是晋豫区的边缘地区,也是晋豫边游击支队“唐支队”的主要活动区域,1943年,太岳四分区区委及行署曾驻扎于此。抗战后期则是阳城独立营、四分区二团的主要活动区域;解放战争时期是四纵十三旅(由三区基干团及四区基干团组成)驻地太岳军区十二旅(原太行军区独立旅,后八纵二十三旅即临汾旅)整编地。据固隆志记载,八路军朱总司令、陈赓司令员足迹遍及固隆,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传奇;建国初期,这里仍然续写着红色篇章。

  固隆剧团是在抗战时期,为鼓励前方将士英勇杀敌而成立的一支文艺宣传队。当地老百姓不仅纷纷送父送夫送儿上战场,而且组织文艺宣传队经常活跃于抗战前线。当朱总司令得知固隆这支文艺队时,欣然提笔写下“固隆剧团是不扛枪的队伍”之崇高赞誉。“不扛枪杆的队伍”锦旗至今仍在山西武乡革命纪念馆保存。

 

图片9.jpg

 

  1944年9月,八路军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部进驻固隆村,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分驻固隆。1945年春,太岳支队17团、57团和阳城新编独立团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第十三旅驻固隆。

  陈康司令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曾在固隆战斗、生活多年。在固隆领导过抗日武装,并在抗击日寇关键阶段,把固隆抗击日寇的两支地方民兵营整合成一支队伍,参加了八路军,使固隆民兵走上了抗日第一线,并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王春为固隆乡东村村人,1927年入党,由于组织关系丢失,于1937年重新入党,是阳城乃至晋城最早的一个共产党员。1939年到1951年期间,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出版工作,先后任晋东南《黄河日报》社长兼总编、《华北文化》总编,华北新华书店管委会主任、总编。1949年9月15日《工人日报》出版,任第一任社长,兼任全国总工会编辑出版室副主任。1951年,年仅44岁的王春英年早逝。

  王春和赵树理不仅是同乡、同学,更是亲密战友。王春是赵树理的入党介绍人,他们在文学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上志同道合。王春是赵树理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老师。天安门城楼参加过开国大典,曾参与《毛泽东选集》编撰。

  王春故居尚存,乡党委政府决定将对王春故居进行修缮,建设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与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整合,形成特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图片10.jpg

 

  鉴于固隆有着众多传奇色彩的红色故事,1949年10月,阳城县委在固隆乡郑阳村王春故居所在地依山而建了县委党员培训班;1956年7月改成县委党校;1968年5月改为“五七”干校;1977年4月又恢复阳城县委党校;党校为阳城培养了大批的工农干部和各行各业实用人才,是阳城党史上的宝贵财富,是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党校基地同时成为该乡红色文化传播的亮点和名片,现已进行保护性修复,建成了党史教育基地。

 

图片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