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江苏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 培训瞄准需求员工干得更好

2018-12-28 07: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师傅带、老师教,江苏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
 
培训瞄准需求 员工干得更好(关注新型学徒制②)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核心阅读
 
  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以学校为主,随着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当年“订制”的学生及其技能与眼下的技术标准和用人要求有一定的“时间差”,无法直接与企业需求对接。通过新型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双方共同探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培训教材,共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做到了合作共赢。
 
     
 
  当90后钱鹏飞接过职业资格证书时,他坦言这两年的收获远不止于此。他所在的公司作为新型学徒制的试点企业,首批共有87名员工顺利“毕业”。“企业和员工都是受益者。”公司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江苏遴选了苏州、无锡、常州、徐州、泰州等地开展了第一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培养工作,收到了什么效果呢?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时间差” 
 
  钱鹏飞在2016年刚入职的时候,对公司来说并非最佳人选。
 
  “我们公司在中国曲轴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内领先,对员工的技术技能要求很高。”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王卫明说,钱鹏飞虽然是大专学历,但是所学的通信技术专业不对口,好在小伙子聪明勤奋,表示可以在一线边干边学,就这样被招聘进了公司。
 
  由于专业领域分工比较细,在该公司每年招聘的20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左右是专业不对口的。该企业多年来与泰州技师学院等学校开展“订单班”“冠名班”等类型的校企合作。同时,企业内部也有老师傅“传帮带”的传统。
 
  不过,这些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办法,在现阶段却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隔着“最后一公里”。王卫明坦言,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以学校为主,学生2.5年在校、0.5年在企,随着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当年“订制”的学生及其技能与眼下的技术标准和用人要求有一定的“时间差”,无法直接与企业需求对接。
 
  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裁陆卫虹认为,一方面,从专业设置、教材出发的职业学校学习,以普适性为主,难以对企业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企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也存在着师傅水平良莠不齐、积极性有高有低等问题,有的老师傅可能会干不会教,影响了徒弟的学习效率。陆卫虹说,他们期待着“企业唱主角”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企校双导师,授课内容跟着企业需求走
 
  钱鹏飞所在的公司与泰州技师学院确立了“联合招生、合作培养”的技术技能培养模式,与公司内员工、学院签订了三方协议,制定了工学结合、企校分工、有效协同的教学策略,还组建了专兼结合、企校互聘互用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形成了企业师傅、学校教师授课的双模式。他参加培训后,周末或者休息的时候去技师学院上课,工作日在生产一线和企业导师交流所碰到的问题。
 
  在几乎同一时间,陈玉龙在300多公里外的徐州接受新型学徒制培训。当时,他是徐工集团挖掘机械事业部的服务工程师,相关技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在陈玉龙眼中,在矿山机械领域工作了近30年的迟英忠,是很有经验的企业导师。“刚带我们不久,导师接到一项急活,一台新下线的110吨矿车发动机无法启动,需要维修。”陈玉龙回忆,这种新机型的问题导师也是第一次碰到,他带着4个徒弟赶到了现场。
 
  迟英忠指导徒弟们先查看显示屏——挡位有误,再查看控制挡位的微电控制器——没有电,又拔下保险丝——拉丝断了,与图纸进行核对——将15安的错上了10安。排除了故障,发动机点火成功。
 
  “为什么这样操作?”陈玉龙问。
 
  “这是按照检测的顺序,环环紧扣、顺藤摸瓜直到发现问题……”迟英忠边回答边带着大家重新梳理了刚才检测的整个过程。
 
  到了周末,陈玉龙和同事们来到徐工技师学院上理论课,这是徐工集团自办的技工学校。学校机电专业骨干教师余自俏有备而来,早已在投影上准备了一个发动机的3D立体示意图。
 
  “按照传统的学校教材,发动机主题讲完了基本原理,应该先讲进排气系统,再讲燃油系统,最后讲辅助系统等。我们的授课形式打破了这种顺序,基于大家在各个系统中碰到的问题,将每个模块的故障排除作为课堂学习任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分析故障产生原因和背后的原理。”余自俏在课堂上,不仅耐心讲解了启动原理,还将发动机启动可能遇到的十多种故障逐一分析。这令陈玉龙觉得很实用,即便出差也会在之后赶紧将课程补回来。
 
  余自俏坦言,培养方案与授课教材是企校共同开发的,平时也会与企业导师交流沟通,授课内容跟着企业需求走,课后习题也多是实践性课题,学员常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拿来一起讨论。这对导师来说,有个再适应的过程,也增加了工作量。但除了有一定补贴之外,通过考核的导师有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倾斜,因此积极性较高。
 
  “新型学徒制新在哪?我认为就是12个字:企业主体、需求导向、工作本位。企业和学校合作更默契、原理和实践结合更紧密。”迟英忠介绍,过去师傅带徒弟主要是传授经验,有时师傅说不清背后的原理,徒弟往往重实操轻理论,遇到类似现象凭着经验维修,换个车型、换种问题可能就无从下手。现在的模式下,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术业有专攻,学员们既掌握原理、又熟悉技能,不怕陌生问题了。
 
  合作共赢效果已显,员工队伍更稳定了
 
  目前,钱鹏飞已经成为公司技术骨干,陈玉龙也被派往尼日利亚委以重任,他们不仅能力提升直观可见,待遇收入也实现了倍增。
 
  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专门针对新型学徒制的效果进行过统计:一线作业员工在学习后,能力和效率得到提升,产量工资平均比未参加学习员工增加了12%左右,均升级为所在工序最高星级员工,还有多名破格晋升。设备维护员工在学习后,所负责的设备稳定率提升了5%左右,设备维修效率提升了8%左右。
 
  更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新型学徒制员工年流失率为14%,而未参加学习的一线员工年流失率大约为25%,员工队伍更稳定了。“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人均培训成本是每年将近1万元,由财政补贴和企业负担比例大约各一半。”陆卫虹认为,从结果来看,这部分投入很值得。
 
  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介绍,该省学徒培养试点企业主要分布在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学徒选择、方案编制、工作落实过程中均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导,围绕企业发展明确目标、围绕企业实际制定方案、围绕企业需要落实计划。
 
  朱从明坦言,通过新型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双方共同探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培训教材,共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做到了合作共赢。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28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