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州“三资”监管有了“硬杠杠”
捂紧“钱袋子” 遏制微腐败
王一平 王兆龙
7月23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王付村道路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江苏尤久建设有限公司的10多名工人头顶烈日,个个忙得满头大汗。年逾六旬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张登纪,在330多米长的道路旁来来回回,不放过一丁点疏漏。“如果发现有瑕疵,返工没商量。”
在村级事务中,农村“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被农民诟病较多。过去由于疏于管理,少数村干部在决策时常搞“一言堂”,用钱一句话,跑、冒、滴、漏现象日盛。没有约束的微权力极易导致腐败问题。仅去年,海州区就查处“三资”管理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违纪典型案件4起5人。
2018年1月,海州区在新坝镇试点,投资150万元建成全市首家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用“科技+”手段实现了“三资”数据及时公开、查询、统计、汇总、动态管理以及数据共享。
“干部们讲的,和我在‘阳光村务’APP手机上查询的钱款分毫不差,我这就回去签协议。”今年46岁的小荡村村民李永友高兴地说。今年6月,由于辖区204国道扩建,他家有0.8亩土地在征收红线范围内,尽管村干部多次上门讲政策,但李永友始终半信半疑。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他用手机打开“阳光村务”APP,眨眼工夫,土地和青苗补偿费用一目了然,使他心服口服。
“村级资金开支面广量大,资金流向把控难,打白条、坐收坐支、侵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村级所有支出由镇农经站直接支付至收款人结算账户,国家对农民的各项土地奖补资金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困难家庭学生资助等,都通过农户‘一折通’结算,每笔资金有‘证’有‘据’,村级资金流向实现了实时跟踪监督。”新坝镇党委书记闫浩介绍。
想要掐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七寸”,关键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此,新坝镇规定村级集体资金通过银行转账实现进出,村集体取得的所有资金包括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财政补贴、代收代管资金,归集到镇村级集体资金代管专户,所有资金支付需经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主任、村支部书记、镇驻村片长以及农经站严格把关。
“制度层面的设计远不止这些,去年新坝镇与市人社局签订协议,从市财校聘用8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财会专业大专毕业生任职村会计,避免了过去村里用钱的糊涂账。”新坝镇镇长王昌杰说。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坝镇16个行政村共计1200笔左右的账目,1280条村级资产、资源信息,2500亩的集体土地349次发包信息等,全部录入触摸查询终端系统,各项数据清清爽爽,农民不出家门,通过手机APP就可以查询到所在村的“三资”信息。
“海州区共有9个涉农镇街、开发区和84个行政村及涉农社区。截至2017年底,村集体资产达4.8亿元,村集体年总支出5750万元。这是一笔很大的资产,我们要把每一分钱都监控到位。”海州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温以斌介绍。今年,海州区将在所有涉农的镇街推广“三资”平台监管模式,严格实行村账镇代管,开展非现金结算,切实扎紧制度的笼子,确保“三资”管理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5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