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北大王继华:家庭文化建功高贵生命气质

2018-02-06 10:04 来源:综合
    在2018年北京通州区家庭建设座谈会上,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深圳博大教育集团终身名誉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第一古军校鬼谷书院导师,学校文化战略、校长职业化和家庭文化建设三种理论体系的创始人王继华教授振聋发聩地展开了《家庭文化建功高贵生命气质》的主旨发言。
 

 
    家庭文化建功,实际上就是家庭建设是用文化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价值追问,包括我们做的所有的活动,即使再丰富多彩多样,也一定要搞清楚目的是什么。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深圳博大教育集团终身名誉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席王继华教授认为家庭建设的目的就是——高贵人的生命气质。热别强调的是,不是富有,是“贵”。
 
    这个思想体系是怎么来的?在十九大报告当中35次深情的指出,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谜底,而我们积极的推进家庭建设,不仅是在揭幕新时代的谜底,而且是以时代建功为原则,是以政为德的新路向,是为首善之都开了众星拱之的宏大场面的背书。
 
    文化重要,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我们谈家庭文化实质上是建立生活哲学。西方管哲学叫智慧,也是建设家庭智慧。之所以提出整体的格局,我认为首先是建立家庭的礼门义路,提升人的整体素养,而不是单纯的谈哪一个点,谈哪一个面,然后是推进国际化的战略。
 
    关于家庭建设是国家的国内战略,而国内战略是为国际战略服务的。
 
    建礼门义路、提升人的素养需要回到我们传统文化老的文脉上。我们谈家庭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独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而今天,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的问题,即所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那么首先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先善其德,垂范一种榜样的力量。这种垂范就不是家庭教育,而是家庭建设。紧接着,家庭建设为后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内在的逻辑,就是父亲文化、母亲文化,子女文化,建家道,形成一种培育性的氛围,来影响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一种环境当中生长,这种生长是一种“蓬生麻中不扶也直”的环境氛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际化的战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大家注意,这是句号。“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然后告诉我们怎么建,给了我们三个角度,叫做“三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一所学校。”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深圳博大教育集团终身名誉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席王继华教授说前半句是讲社会进步与和谐文明是家庭星火相传的力量而决定的,后半句是说修养人性与志向是家道责任天下的氛围打造的。而下面又重说了一层意思,深刻谈了两个不论,指出我们要重视一件事情,那就是家庭建设,然后给了你三个维。大家仔细的看这句话,内在的逻辑谈的是什么?谈的仅是家教家风吗?肯定不是,谈的是家庭建设。无疑这句话的逻辑重音是家庭建设。
 
    而家庭建设要往下走,怎么走?告诉我们——三注重。国家不是孤立的拿出三注重哪一点,单独的把哪一个点拿出来都不足以阐释家庭建设战略部署。
 
    这其中“注重家庭”是为三个不可替代背书,就是人们对家庭的生活依托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
 
    注重家教呢?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的问题,都是家庭的一种环境,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种环境氛围熏陶、浸染、影响出来的。什么叫熏陶、同化?就是用父亲母亲那种做事做人的修为在影响我们的孩子。因此,我们谈家庭的时候,谈整体格局的时候,先修炼父母。
 
    家庭教育指向哪?2015年国务院71号文件说的很清楚,就是“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家庭教育最后的格局一定要指向“美”,不真没有美,不美没有善。教育部长履职的第一件事情谈家庭教育,第二件事情谈美育改革。
 
    既然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带来的问题,怎么办?所以我提出父亲文化、母亲文化。我的《家庭文化学》一书里面谈母亲文化,谈父亲文化,谈德。“德”是什么?德是一种能力,它不是一种思想政治概念。我们谈家庭文化的时候经常说“文化育人,德任天下”。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山西裴氏家族家在70代的子孙当中,培养出来列名的有600多人,培养出了大小官员3000多人,宰相59人,将军59人,中书次郎书4人,尚书55人。
 
    我们谈文化育人的时候,实际上会谈人性。我有一本书《人性的红与黑》讲什么叫做感恩,什么叫做人生智慧,什么是耻心。另一本《文化育人哲思路》是《人性的红与黑》的缩版,只用几十个字来说明一种现象,说明什么叫做父亲文化,什么叫做母亲文化。因此,注重家教要谈父亲文化,谈母亲文化,是要形成父亲文化、母亲文化的行为艺术。男人要给家庭进行道德方向引领,女人要给家庭进行德的娴熟浸润。
 

 
(座谈会上,王继华教授将《家庭文化学》《人性的红与黑》《文化育人哲思路》等著作赠送给了北京通州区妇联)
 
    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深圳博大教育集团终身名誉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席王继华教授: “注重家风”就是对建家道、打造德育准绳的家训,成为敬畏的家仪,孝为标尺的伦理,耻为规约的家道等伦理价值的统称的要求。这个要求形成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文化的过程。
 
    如此,我们解释习主席关于“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其内在的逻辑是对家庭建设和其思想内涵的强调,是其建设的过程告诉我们是打造家庭文化建设的过程。显然,家庭建设的逻辑重音是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为了高贵生命价值。用高贵生命气质干什么?是为了笃定人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今天的很多年轻人缺少社会责任感,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习主席说“家庭是第一学校,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地方。”所以,我们是要修炼人性美德,在你的性情秉性性格当中就应该从小就有那种家国情怀的伟大志向。而这个过程要用文化浸润,文化提升精神强性固本。
 
    家庭文化重要的核心是哲学,因此习主席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道德自信、理论自信、体制自信都是文化自信,而且文化自信是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有三个要义:第一追寻根脉,这就是为什么提高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第二把握规律,第三视野前瞻。家庭建设最大的前瞻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只有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才能自觉的扛起文化自信的旗帜。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根脉形成那种生活状态,生活样子,这就是十九大讲的“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的样子是什么?就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用这样的东西来形成我们的风采,确立我们走进新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旋律。
 
    家庭建设是国内战略,而国内战略是为国际战略服务的。国际战略是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习主席提出的两个格局。
 
    第一个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是面向国际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核心的阈值是“人同伦”,共享共融的义利观,所以这就指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个点——“一带一路”,存在于中华传统文化里面。当我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经济排到世界第二大经济的时候,我们遇到一个最大的瓶颈,人的素养急剧的下降。同时,越是推进国际化战略的时候,我们越需要提升人的整体素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寄希望于另外一种文脉,那就是家庭建设。
 
    一个人的成长既在学校又在家庭。我们谈家庭文化是从家庭建设的开始,家庭建设的要义首先是恢宏男人,志仁勇义的英雄气概和家国情怀,也就是说榜样示范。二是德仁天性的女性美德。三是教育子女忠孝体恤,向上向善的道德志向。一个民族越是向前发展,越需要精神力量,社会越是国际化的战略推进,越需要礼门义路的建设。所以我用家庭文化这个格局,建立一个家庭文化美约,笃实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筑就男人之志,女人之歌。
 

 
(座谈会上,王继华教授讲涵盖父亲文化、母亲文化、子女文化的“家庭文化美约”竹简赠送给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
 
    中国古人就提出来了家国同构的理想,家是社会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人的家。今人有责任打造家国天下的信念。国将兴,必重文而贵家。我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家庭文化美约”呢?
 
    十九大的报告那么多概念,最后一个概念叫做“建设美丽中国”。“美学闪烁着生命内部的光,是未来的伦理学”,这是高尔基讲的;“美学打造心地的善良,可以代替宗教学”,这是蔡元培说的。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美的形态就是个性鲜明,追求卓越,不断的追求高雅的形态。美召唤理性,让男人思想缜密,气宇轩昂;美约定婉约,让女人精神高贵,让女性高雅端庄,因此美是人民心中高迈的神,因为人们在走向美的时候本身就像朝着一个完美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建议我们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有一个指向,这个指向一定是美。
 
    能够止于文明的一定是人文精神的绽放,能够开阔胸怀格局的一定是道德义理的围疆,能够奏响德善乐章的,一定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力量。中华民族百年激荡,百年抗争,百年奋起,其美轮美奂的家庭文化交响曲正在奏响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