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并逐渐演绎成了名为“文化新生”的时代命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17年末,以“文化新生”为初衷,央视联袂国内九大博物馆, 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让沉睡在历史中的国宝“活”起来,以此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号召观众们走入博物馆,以更多人的参与和互动,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找寻到延续与传承的源源活力。
《国家宝藏》以“国宝+明星”的创新节目形式,让观众走入国宝“前世今生”的传奇之中,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国宝。随着节目的陆续播出,观众们也发现了这些“正襟危坐”在博物馆中的国宝藏品,更加不为人知、更加血肉丰满的一面:气势恢宏的《千里江山图》,其颜色千年不败的奥秘,竟然是来自于由多种珍贵的矿物质调制的颜料;精美绝伦的“云纹铜禁”,在发现时竟然是一堆碎渣,花费了三年时间,用尽各种手段,最终才得以修复成功;“海内三宝”之一的“大克鼎”,在传承3000余年之后,竟然是仰仗着一位文弱女子的双手,躲过了中华近代的战乱,最终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永久珍藏……
这些来自于国宝的“冷知识”或者说“幕后传奇”,在让国宝更加鲜活动人,更富有生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更为真挚的情感共鸣,有数量不少的观众表示,通过《国家宝藏》这样一档节目,他们与国宝文物之间的互动,不再只是简单的观摩与学习,而是如同一场面对面的交谈,让情感与记忆在进行交换。80、90甚至是00后的年轻人们,纷纷被这样一批富有温度的国宝“圈粉”,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油然而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诸如“流着眼泪看完,大国气度,壮哉中华!”“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这个苦难的民族,却用最强大的勇气与信仰,将先人的智慧结晶传承至今!”之类的评论,既是对节目内容的高度肯定,更可以看作是对节目所传达的,活化文明记忆,促进文化新生理念的高度认同。
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包括商朝晚期以祭祀为主的“妇好鴞尊”、“皿方罍”、春秋时期号召禁酒慎饮的“云纹铜禁”、记载唐代诗文盛世的“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在内的一系列酒具类国宝,占据了选送国宝中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中国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支,与礼文化、器具文化、宴席文化、祭祀文化、节日文化、诗词文化等各种文化紧密相关,彼此交融共生,可以说,沿着酒文化的脉络,我们几乎可以回溯整个中华文明史。作为中国白酒传承史上重要一环的水井坊,此次与众多国宝藏品一起,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国家宝藏》舞台,在代表白酒行业,致敬国宝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其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
水井坊博物馆(原水井街酒坊遗址)
水井坊可以看作是这个时代,集体呼唤文化繁荣,期待文化新生的大前提之下,来自于社会力量参与这项事业的代表。我们可以看到,多年来,水井坊除了以自身在600年水井街酒坊原址之上建造的水井坊博物馆,将古老的酿造技艺,鲜活地传承下去,更不遗余力地去将那些隐逸在历史长河中的文脉、艺术、匠心、信仰,逐一发掘,再为其注入新的光彩与生命,使之闪耀于世间。从宣布成立白酒业内首个致力于非遗保护的专项基金,再到与《国家宝藏》之间的惺惺相惜,以第28种维度,展现出了华夏酒文化的历史传承之美。这样一家古老的酒坊,在不断促进文化新生的过程中,自身也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水井坊携手央视《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
《国家宝藏》的热播,出乎了广大观众的意料,但细想之后,更多的是一种理所应当,它契合了这个时代对于文化的实质需求,也迎合了人民群众的兴趣偏好。“活化文明文化新生”的理念,在火爆热播的过程中,早已深入人心。这档节目从“活”到“火”,是一种从接受到认同的推进,更是一种觉醒到关注的转变。“火”起来的,不仅仅是这样的一档节目,而是历经漫长岁月洗礼,我们谓之“传承”的文化精髓。
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中国酒文化当代主要载体的白酒行业,在这个文化复兴的当口,逐渐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希望能够将酒文化与其他的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以自身的产品、以品牌的影响力、以一些力所能及的举措,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新生,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某一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平淡的生活细节中、活在茶余饭后的闲聊间、活在每个普通人的心里,无处不在,却又习以为常,并推动着这个国家与民族,再度创造出新的辉煌与传奇。这或许就是水井坊与众多的参与者,最迫切想要看到的。而水井坊希望能够不断积累,最终成为一面旗帜,为白酒行业漫长修远的文化新生之路,探寻和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