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取义于“以惠安民”,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滨海古县。全县陆域面积57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25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陆海交通便捷,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名胜荟萃,旅游资源丰富,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祖籍地之一。近年来,惠安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588.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3.98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23年跻身福建省“十强”,位居201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35位;先后获得世界石雕之都、中国民间艺术(雕艺)之乡、中国建筑之乡、国家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二连冠”、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惠安实现跨越腾飞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主动融入“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建设大局,立足惠安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发展后劲、发展趋向,坚持创新、升级、海洋、美丽、幸福“五个惠安”新理念,力争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85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打造泉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省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一、致力建设“创新惠安”。以创新激发活力,把创新驱动全面融入执政理念,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建设,着力推动体制机制、产业科技、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创新,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助推惠安新一轮发展。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产学研紧密协作机制,支持建设民营新型科研机构,重点创建达利国家级食品研发中心、归真堂国家级天然药物实验室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与福州大学建立石化产学研联盟、与华侨大学建立建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联盟。完善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坚持人才跟着产业走,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和“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深化校地企合作,培养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创新金融服务机制,鼓励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力争到2020年全县上市挂牌企业10家、上市后备企业超过50家。二要推动产业科技创新。积极抢占科技前沿,重点围绕石化、石雕、建筑、食品饮料、鞋服箱包等产业,有针对性地跟踪人工智能、机器人、石墨烯、3D打印等关键核心新技术,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合作(委托)开发等深入合作,引导促进企业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推动建成一批数字化制造和智能制造车间。深入实施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备案行动计划,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数控和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完善泉惠石化工业区和惠东、城南等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创建绿谷园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打造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的产业创新平台。三要大力营造创新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造,鼓励群众性投创行为,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协同创新格局。优化创新服务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消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各种隐性壁垒,助力创新氛围营造。
二、致力建设“升级惠安”。以升级提升动力,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石化等新兴产业,促进石雕、建筑、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升级,全面实施石化、雕艺、建筑、食品、电商、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链基地化”建设,着力构建特色更加凸显、结构更加合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石化产业要精细延伸。实施全产业链发展和基地化布局,致力舞动中化炼油、中化乙烯两个龙头项目,构建关联度高的石化上中下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园区的基础设施、公用工程、配套项目以及用地回填,至2020年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石化产业基地。雕艺产业要创新转型。充分发挥“世界石雕之都”优势,积极拓展“雕艺+”转型提升路径,引导雕艺与建筑、旅游、文创、家居等深度融合,推动雕艺品多元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国际交流展示力度,办好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规划建设国际雕塑公园、世界石雕之都展示中心,加快建设雕艺文创基地。建筑产业要先行领跑。加快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各类专业人才,积极引进稀缺专业建筑企业和甲级设计单位,加快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过渡发展,打造“惠安建筑”品牌新优势;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至2020年形成千亿产业集群。食品产业要开疆拓土。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发挥达利、惠泉、好邻居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食品饮料业发展健康食品饮料、功能性食品、绿色休闲食品,规划建设惠安食品基地。电子商务要做强支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家世比、爱谱乐、回头客等企业继续做强电商公司,示范带动实体经济广辟电商渠道,加快建设惠安电商虚拟产业园、惠东电商园、城南电商创业园等载体,抓紧建成一批电子商务园、商务孵化中心和数字创客,打造全国雕艺石材垂直电商平台,推动一批具有惠安特色的惠货网上专业市场。现代农业要多元融合。支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引导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三、致力建设“海洋惠安”。以海洋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地处“海丝”起点的区位优势,抢抓福建“海丝”核心区、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的契机,主动拓展“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大力发展港口、旅游、工厂化养殖、冷链物流等海洋经济。一要打造“海丝”先行区窗口枢纽。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引进来、走出去”,全面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在经贸、产能、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引导建筑、雕艺等优势产业开拓国外市场。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全力推进福厦客专、兴泉铁路惠安段等铁路建设;抓好联三线黄塘至虎窟、泉惠二路至南惠高速直达通道等县域内道路建设;加快惠城大道、创业路等县域外快速通道规划建设,配合做好泉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增强陆海空港枢纽功能。二要打造全国知名滨海度假文化旅游目的地。主动融入“清新福建·海丝泉州”旅游格局,加快统筹全域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风情惠安”旅游品牌,着力构建大旅游格局,形成“两轴三区”旅游空间布局,即以惠安动车站至崇武的32公里旅游大通道为横轴、以崇武滨海路经山霞至小岞的环大港湾走廊为纵轴,打造惠西生态体验区、县城商务休闲区和惠东文化休闲旅游区。尤其要重点保护、开发、利用惠安特有的海洋、惠女、工匠、产业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全面推进惠东文化休闲旅游区整体规划建设,做强小岞和崇武两个特色区域,带动全县旅游业发展。三要打造崇武渔港经济区。以崇武国家中心渔港为依托,做大做优海产品深加工和冷链物流,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整合渔区资源、拓展渔港功能、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城镇建设,全力打造省级渔港经济区。以崇武渔港经济区为核心,加快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严格按照海洋公园区域功能布局,科学建设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适度利用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致力建设“美丽惠安”。以美丽增强魅力,把文明融入城市血脉,把美丽、清新、宜居全面融入发展的方方面面,切实增强生态魅力、人文魅力、城市魅力。一要提升生态建设水平。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认真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力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攻坚战,持续深化黄塘溪、林辋溪等县域主要水系整治,推进截污管网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深化近岸海域水环境整治,加快石粉尘、黄标车等大气污染源专项治理,实施沿街沿水扩绿、乡村“四绿”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常态化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和十大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坚持以文明塑造城市之魂、让文明成为城市底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落实“八不”行为规范,推动行风、校风、家风、村风建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深入推广惠安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挖掘惠女、惠雕、惠建等文化资源,打造富有“惠安味”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乡土民风·一村一品”文化活动,鼓励乡村文艺精品创作、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要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主动融入泉州“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大局,突出人的核心因素、不断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化省市试点小城镇工作,力争至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5%。进一步创新城市和社区管理体制,解决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小区物业、集贸市场等管理难题,提升城乡公交、停车场等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学校、医院、便民等服务设施,建成泉州北翼新城核心区。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示范村、特色村,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让人留恋、令人向往的宜居家园。
五、致力建设“幸福惠安”。以幸福培育实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要实施“四民”提升工程。全面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教育惠民提升工程,突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推动教育向均衡、优质、特色方向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卫生与健康强民提升工程,全力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专业人才紧缺、“看病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等短板问题,努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打造“健康惠安”。实施养老利民提升工程,着力加快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加快推进医养深度结合,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康养新城”。实施城乡宜居安民提升工程,致力破解城市“堵”的问题、农村“脏”的问题、城市管理问题,完善城乡公共配套,打造城市“新形象”,建设“宜居城市”。二要提高扶贫脱贫和就业创业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实施产业、教育、金融、电商等开发性扶贫措施,落实兜底扶贫保障,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现2017年1.12万名市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扩大就业促进增收;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构建若干产业定位明确、政府服务高效、企业化运营的众创街区和产业社区,让就业创业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三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化平安建设,落实“三化一龙头”,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常态化推进“千名干部访万家”活动,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推进依法治县,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防汛抗灾和安全生产,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者系中共福建省惠安县委书记黄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