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收入过万
沩山脱贫记
颜 珂 周 翔
去沩(wéi)山不易。出长沙市区向西,山路蜿蜒盘旋,一百多公里路程,车行足足3个多小时。
居沩山不易。“千山万山朝沩山,身在沩山不见山。”因受大山阻隔,五年前湖南省宁乡县沩山乡人均收入不足千元。
五年后,走进沩山乡,变化天翻地覆。
一片片翠绿茶园覆盖了原来的黄土荒山,一排排洁白房屋取代了原来的红砖瓦墙。2016年,沩山乡606户贫困户、1964人,人均收入达10519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户户稳定脱贫。
“我们赶上了好政策,现在自己有动力去努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沩山乡沩水源村,村民吴凤连正忙着收拾屋子。四年前,吴凤连丈夫遭遇车祸,丧失劳动力。吴凤连为丈夫治疗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要承担两个小孩子上学,原本殷实的家庭一下子变得风雨飘摇。
“那几年,日子特别苦,全靠亲戚邻居帮助和政府救济,但还是吃完上顿愁下顿。”吴凤连说,好几次都想狠心去打工算了,但乡政府干部多次到家里来帮忙,才坚持下来了。
去年,沩山乡引进扶贫企业——界头蜂业,为吴凤连免费送来两箱蜜蜂,紧接着乡政府多次对她进行技术培训。“一开始担心养不好,看到大家都关心我的蜜蜂,自己也更上心。”9月份,企业又送来3箱蜜蜂,养了3个月,一共收获近100斤蜂蜜。
蜜蜂养好了,销路更不用愁。“一部分放到了乡政府设立的爱心驿站卖,村上和乡政府的干部买了一部分,这一下子收入近8000元。”谈到收入,吴凤连心里也是甜蜜蜜的,“现在很多人都提前跟我订蜂蜜,今年我得好好伺候它们,开春了还指望它们创收呢。”
“沩山是个天然的养蜂场,我们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乡政府干部王科介绍,沩山乡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订单农业运作模式,给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52户贫困农户,每户赠送5箱蜜蜂,统一技术培训、管理和销售。2016年,仅蜂蜜一项,贫困户年收入便达到3500元,预计2017年每户能突破1万元。
干部精准帮,自己加油干。
在沩山社区水口组,张再兴一家原本是贫困户中的特困户,全家每年收入不到1万元,家里4个小孩上学的学费都是向亲戚借的。
通过沩山乡党委书记黎国君牵线,张再兴一家有了爱心家庭的对接帮扶。如今,小孩每年2万多元的学杂费全部有了着落。张再兴的妻子马顺兰边泡茶边说:“现在政策好,孩子能上学就给了我们最大的希望。下个月还要搬进乡政府提供的新房子,装修、家具、电器、生活用品都齐全。”
乡政府干部肖玉泉给张再兴一家算了笔账:夫妻俩现在种了3亩水稻和1亩红薯,每年收入约3000元,妻子养殖100多只土鸡,一年收入超万元;夫妻闲时到企业和合作社打工,每天工资80元,村里每天补贴30元,全年能拿近两万元。多重帮扶下,张再兴家已连续两年稳定脱贫。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0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