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2014年基本权利报告》,对美国实施大规模监听提出强烈批评
滥用监听,美国行径无法容忍(国际视点)本报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
6月3日,德国发布《2014年基本权利报告》,对美国国家安全局非法实施大规模监听,严重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提出强烈批评。该报告作者之一、德国前司法部长扎比内·洛伊特霍伊塞尔—施纳伦贝格尔在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实施大规模监听“把个人设定为情报搜集对象,让人失去尊严,这是一个法制国家所不能容忍的。”
报告针对美国国家国安局监听丑闻提出了7项政治和司法诉求,其中包括为斯诺登提供有效保护、向议会公布所有的情报合约、加强议会的控制权力、签订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数据保护协议等。
“一场黑暗的情报信息战”大规模侵犯了个人基本权利
《2014年基本权利报告》由“人道联盟”、“新法官联合会”、“共和律师协会”等德国8个民权组织推出,被视为德国官方《宪法保护报告》的民间版本。
在今年的报告中,民权组织对德国当前存在的民权和人权状况提出批评,首当其冲的是美国国安局实施大规模监听。德国民权人士指出,美国情报机构前雇员斯诺登揭露美国实施大规模监听丑闻已经过去1年,但德国政府和司法部门至今对美国的非法监听没有采取任何政治或司法上的措施。
国际人权联盟副主席、报告作者之一罗尔夫·格斯纳律师批评美国国安局的情报监听是“一场黑暗的情报信息战”,它大规模侵犯了个人基本权利,挑战了民主和基本权利的存在基础。
格斯纳指出,美国国安局毫无根据的大规模监听已经超出想象。个人权利遭到大规模侵犯,所谓“反恐”的理由为警察和情报部门提供了不受约束的可能性,它已经危害到自由民主的根基。这种体制内部的威胁,比恐怖主义本身更可怕。
洛伊特霍伊塞尔—施纳伦贝格尔表示,有足够的证据对美国采取司法调查。她指出,保障公民交流安全是国家的义务,“德国联邦总检察长如果终止对美国国安局监听行为的司法调查,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信号。”
德国检察院已收到举报美国非法监听的2000份诉讼请求
3日,德国联邦总检察长哈拉尔德·朗格决定对美国情报机构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手机一事启动刑事调查。此外,德国检察院已经收到德国民众举报美国非法大规模监听的2000份诉讼请求。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德国联邦检察院已就针对美情报机构对默克尔监听活动的指控进行了数月审查,朗格3日将监听事件资料提交联邦议院法律事务委员会,该委员会就此召开闭门会议。
至于下一步是否对美国情报部门大规模监听德国民众的非法行为进行调查,朗格表示要看调查默克尔手机被监听案件能否取得新的证据。
有分析认为,此次刑事调查可能只是“象征性的”,因为搜集美国情报机构在德境内监听活动的证据十分困难,而且此次仅就针对默克尔的监听活动展开刑事调查,未涉及美情报机构对大量德国民众的监听活动,联邦检察院此举更多是迫于公众压力。但是,这“反映出德国等欧洲国家对美国实施大规模监听的不满和愤怒”,可能伤害到美国与欧洲国家的盟友关系。
德国拟投入3亿欧元启动针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实时监控项目
德国内政部长托马斯·德迈齐埃近日表示,德国有自己的法律措施防范窃听,并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些法律保障,尤其是针对美国这样的他国监听行为。德国未来将加强对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站的监管。
德迈齐埃表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话沟通逐渐转移到了网络空间。因此,只要有相应的法律框架,情报部门就应该允许对这些空间进行监控。未来,德国情报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控。
据报道,德国联邦情报局计划投入约3亿欧元启动针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实时监控项目。同时,联邦情报局计划升级电子设备和监控手段,系统分析社交平台及网络论坛等门户网站信息。联邦情报局希望通过“搜集国外网络交流信息,更清晰地了解国外情况,更好地理解国外政治和社会发展”。目前,该计划已提交联邦议会。
对此,格斯纳反驳说,继续增加情报部门的权力才是更大的问题。不仅要防止美国等国的监控,更要限制本国情报部门的监听。
(本报柏林6月5日电)
点评
赵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德国发布的《2014年基本权利报告》再次显示出德国民众对美国政府滥施监听的不满和愤怒,也表明斯诺登事件在德国人心中还远未成为“过去时”。德国人重视自己的隐私等个人基本权利不受侵犯,美国大规模窃听和监控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官员及民众电话、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这在德国人看来,无论是从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还是捍卫国家安全的角度,都是无法容忍的。尽管民意极度愤怒,但是目前来看,德国政府还是希望保持德美关系的稳定,不希望监听事件过度发酵。德国虽然宣布立案调查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听默克尔手机一事,不过这一调查可能流于形式,只是为了给民众一个“交代”。
保护公民信息隐私和出于反恐等目的而搜集必要的信息是一对矛盾,把握好其中的“度”既需依法行事,同时也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但无论怎样,都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容不得他国插手,患有“监听癖”的美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06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