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常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今日发布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与风险进行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国家净资产在2011年超过300万亿元。国家整体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债务风险相应提高。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的债务接近28万亿,占当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须引起高度关注。国家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项目,而中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以及社保欠账等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成立于2011年。课题组组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李扬研究员,副组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局级学术秘书张晓晶研究员。首批成果形成于2012年。当时已经编制完成中国国家主权资产负债表(2000-2010年),主要成果于2013年连载于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第6、7期两期。2012年9月,课题组召开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分析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及相关领域的60余位知名学者与会。专家们对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的建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多次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国内外一些知名投资银行多次引用,此外,关于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研究的英文论文已经被收入国际货币组织出版的专著中。
报告指出,中国的国家净资产(非金融资产加上净对外资产)在2011年超过300万亿元。国家整体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债务风险相应提高。国家净资产增加额持续小于当年GDP,表明并非全部的GDP都会形成财富积累,其中有不少是无效GDP。总资产中存货占比激增,表明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主权部门(或广义政府部门)的资产大于负债,净资产额为正,表明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较低。
报告指出,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的债务接近28万亿,占当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须引起高度关注。另外,企业部门杠杆率(企业债务占GDP比重)已达113%,超过OECD国家90%的阈值,在所有统计国家中高居榜首,值得警惕。如果将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债务加总,那么全社会的债务规模达到111.6万亿,占当年GDP的215%。这意味着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和主权部门资产负债表均呈现出快速扩张之势。其中,在资产方,对外资产、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房地产资产迅速积累,构成资产扩张的主导因素。这记载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之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负债方,各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等主权部门的负债规模以高于私人部门的速度扩张。这凸显了政府主导经济活动的体制特征。
国家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项目,而中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以及社保欠账等项目。无论哪一类风险,都与当前的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应对或化解风险的最佳办法,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报告认为,如果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保险体系,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即出现资金缺口,到2029年,累积结余将消耗殆尽,到2050年职工养老金累计缺口占当年GDP的比例达到91%。另外,到2050年,中国全社会总养老金支出(包括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1.85%,这一水平与当前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的水平大致相当。
报告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为降低对外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错配风险,应注重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依赖,放缓对外资产积累;同时鼓励藏汇于民、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重要的,在债权型错配状况短期内很难扭转的情势下,我们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机制,降低货币错配的风险。
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政府或有负债风险。
推动债务性融资向股权融资格局的转变,降低全社会的杠杆率,缓解企业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应对社保基金缺口风险。
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关键是促进房价向均衡水平合理回归。为此,应重点改革土地制度和财税制度。
妥善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体制性因素的调整,控制债务增量,削减债务存量。这主要涉及政府职能、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三个层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