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舆情 >

“马大哈”不好混了?(金台视线)

2016-05-03 08:42 来源:人民日报
“马大哈”不好混了?(金台视线)
 
    赵蓓蓓
 
  12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马虎”的国人》,文中讲到有关国人的那句口头禅“马马虎虎”的故事。故事之一是一位朋友讲给我听的:当年他去德国考察,那里的一些德国人见到中国人,总会友善地说几句中文,他常听到的话是:“啊,中国人,马马虎虎。”当然,德国人的意思不是在说中国人马马虎虎,而是表示他们会说地道的中文。德国人最熟悉的地道中文之一竟是“马马虎虎”,真让国人汗颜。
 
  上世纪50年代,马三立有段著名相声《买猴》可谓家喻户晓。如今,知道这段相声的人已寥寥无几,但相声里讽刺的对象“马大哈”一词却仍广为人知。“马大哈”是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全无所谓、草率办事之人。当今社会,人们身边“马大哈”式的人物并不少见。倘若在生活中“马大哈”一下也就罢了,问题是在工作中、事业中,许多人也是以此行为、态度做事,马马虎虎,敷衍潦草,应付差事,差不多就行,得过且过,用个十分贴切的比喻就是“混日子”。对所做的事情,能对付就对付;对所服务的对象,能糊弄就糊弄;对考察监督者,能忽悠就忽悠。摆花架子玩虚活儿,搞形式主义,做虚假宣传,倒是当今很多人在行的、擅长的。结果是,不少产品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看不中用。对此,很多人都应该有深刻体会。拿我自己家庭用的清洁橡胶手套来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买国产的,但我发觉总是用不了多久就坏了。两年前,偶然在超市发现有日本产的便买来用用,价格虽贵些,但既美观又结实,一直用到现在还好好的。我想,我们绝不会连一副小小的手套都做不好吧。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这里面可能有态度问题,制造产品时粗枝大叶,不精益求精,质检成了摆设;也可能有所用材料问题、工艺问题、质量标准问题、成本问题,等等,还可能是有意不做那么结实。“做结实了谁还再来买呀”,这是我们一些企业管理者的思维。而德国著名品牌的厨具、刀具,制作标准就是让消费者起码能用几十年。这种对产品的高品质追求,使其客户源源不断,企业也因此经久不衰。在这样的企业中,高水准的工匠受欢迎、受尊重且待遇也高,“马大哈”式的人是绝对混不下去的。
 
  目前在我国,在一些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马大哈”式的人越来越无立足之地,而“颇具匠心”“独具匠心”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受欢迎、尊敬,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在不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混日子甚至吃空饷者还大有人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之顽症仍难治愈。
 
  无论如何,“马大哈”们不好混了是个好现象。混日子的人没有了出路,“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生长。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03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