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由美国电影协会、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上戏剧院举行。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主持开幕式,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总裁艾理善、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上海国际电影节执行副秘书长傅文霞、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金维一为论坛发表致词,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为论坛发表了主题演讲,特邀嘉宾网星梦工厂创始人夫子姜、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上海东方明珠总裁张炜等嘉宾也应邀出席。
随着全球电影产业的飞速融合与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影创投、项目甄选、青年电影培养计划层出不穷。纵观全球,电影节与创投项目相结合,共同发掘和培育创意与人才的成功案例也数不胜数,不少国际一流电影节更将创投板块打造成品牌亮点,吸引全球电影人的关注。但美中不足的是,多数电影节只起到对电影创投项目进行一次性集中征集、甄选、评奖的作用,难以对项目的开发、投融资、以及后续运作带来实质性的推进。
鉴于这样的产业背景,美国电影协会、上海戏剧学院于“第三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期间,在上海国电影电影节组委会和中美电影产业代表的见证下,联手推出“上海电影项目孵化平台”,该平台旨在邀请来自国内外的创投项目“落户”,广泛吸纳国内外影视企业和业界人士参与,共同孵化电影项目、培养高端创意人才,打通“上游”创意与影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把上海新一代影视产业集群打造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总裁艾理善、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上台代表双方签署了“上海电影项目孵化平台”战略合作备忘录,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上海东方明珠总裁张炜、上海国际电影节执行副秘书长傅文霞、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金维一、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中美电影节主席苏彦韬及所有论坛嘉宾共同见证了“上海电影项目孵化平台”签约仪式。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总裁艾理善在致词中指出,“上海电影项目孵化平台”将充分发挥美国电影协会的资源优势与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吸引全世界的一流人才共同加入,这在中国电影史上也算是一次创举,“我非常期待在多方的努力下,上海电影项目孵化平台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为特邀嘉宾网星梦工厂创始人夫子姜表示,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上戏要抓住这些机遇,建设成一个平台型的学校,为未来培养各类电影人才。
在企业的发展的过程中,他一面是高瞻远瞩、披荆斩棘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现代化的管理;一面又是员工们们眼中“感恩常在心,崇尚儒家思想‘上善若水’”的好伙伴。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也许他的这种谦逊的姿态、和善,是另一种深谋远虑。夫子姜先生是一位对未知和未来充满兴趣、富有激情的企业领导人。他崇拜马云,始终把“创业这些年,没有一天不是在逆境中苟延残喘”作为鞭策语,在社交媒体领域拥有多年实操经验和深刻洞察力。在越来越红海的"粉丝经济"的空间下,夫子姜认为从明星到网红,壁垒已经越来越高。而从虚拟IP的运营除了可以借助已有的粉丝流量外,能够保障IP的稳定性,延长IP的生命周期。同时IP的衍生品类可以更广泛,拓宽变现渠道。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在主题演讲中阐述了对中国电影产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思考,他表示中国电影人口红利还没有释放殆尽,如果按美国平均每人每年看4场电影的基数来算,中国13.7亿人口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电影市场的增长空间提供保障,中国电影票房价的不断下降也带动了三四线城市观众对看电影的兴趣。但他也指出,中国电影行业的平均利率还是太低,影院的上座率也徘徊在14%到16%之间,始终提不上去,给影院经营带来了压力。因此,中国电影人不能满足于看到年票房440亿的表象,而应该从综合实力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电影的总体战略。
中外嘉宾为上海打造电影产业集群“支招”
本届论坛邀请到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IMAX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建德、“奥丁之眼“创始人、澳洲电影制作人Michael Favelle、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海波、索尼影视娱乐大中华首席影视制作总监黄嘉莉、横店集团副总裁、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天福、环球国际影业公司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甄超凡齐聚一堂,以“崛起中的电影产业集群效应”为主题,围绕如何将上海打造成中国的另一个电影产业重镇建言献策。
环球国际影业公司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甄超凡高度肯定了上海悠久的电影历史、人才储备、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他表示环球国际影业刚进入中国时,他就希望能把办公室落在上海。他认为,上海想要在电影产业发展势头上与北京匹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政策优惠,吸引更多电影公司和电影人才入驻。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海波透露,最近温哥华电影学院已确定要邀请一位中国著名导演担任院长,为上海创造更好的电影人才培养氛围。他认为上海要发展电影产业集群,一方面要吸收北京的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还要向横店学习,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的优势,围绕环上大影视产业园区打造一个集电影投融资、项目开发、人才借给、后期制作的产业集群。刘海波还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他希望《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能够为上海提供更好的出路。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胡雪桦也从上海戏剧学院的历史和教学经验出发,表示上海电影要发展,需要有实践的勇气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上海电影项目孵化平台从源头抓项目,请一流的编剧、导演、发行人、制作人来讲课,尽力孵化优秀的具体项目,在此过程中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这也是我们办孵化平台的重要原因”。
横店集团副总裁、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天福介绍了横店集团的发展经验,他表示横店自1996年起就看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从起步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的综合经营理念,并抓住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各项支持,从1999年起就推出了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影视剧组驻扎横店,迅速形成了集群效应。谈到全国各地扎堆出现的各类影视产业集群,徐天福表示,要复制横店很难,但是他认为如果找到一条差异化的道路,综合考虑配套设施、做好长久的维护、支持、运营规划,也还是有兴起的可能性。“上海如果想发展电影产业集群,也要按经济规律、积聚效应上走,我想,都能做成功。”
除了为电影产业“支招”,第三届全球电影产业链论坛的嘉宾还探讨了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的问题。IMAX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建德表示中国电影市场应该为不同类型的影片都提供一定的空间,让那些不一定喜欢《魔兽》的观众去电影院也有其他选择。他还透露,IMAX未来将在电影制作领域发力,包括在中国成立一个1亿多美金的电影制作基金,专门用于来支持能覆盖全球IMAX影厅的中国电影。IMAX还将在北京建造第一块非商业使用的IMAX影厅,无偿向中国的电影、导演、制片人提供,让他们在电影正式上映前试看、调音,借此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
索尼影视娱乐大中华首席影视制作总监黄嘉莉表示,她通过在国内拍摄华语片、并参与美国电影协会好莱坞电影大师班等经验,发现中国浮现出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年轻人,但是制片人、项目管理、版权和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非常欠缺,国内电影专业应该加强在这些领域的教育,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娱乐法来维持行业的均衡发展,“现在的电影太侧重纯娱乐,很不健康,一个健康的产业一定要多元化,要有多种声音,让各种导演找到他的市场,不要让一个制片人下跪,这是很可悲的”。
“奥丁之眼“创始人、澳洲电影制作人Michael Favelle介绍了澳洲政府为吸引国际电影人入驻而推出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建议中国也可以效仿澳洲,多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国际合作。他透露自己一直地努力尝试中澳合拍,但发现找到一个在中国、澳洲都受欢迎的故事非常艰难,因此近几年来他试图以动画片作为中澳合拍的突破口,“动画片的故事更具有全球性,老少咸宜,而且可以把它的制作过程的不同工种和工序,分解到中国和澳大利亚来完成,这样的操作起来也更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