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幸福与音乐美学》
注:〈《人类文明史与音乐美学》第十卷
陈建锋/著
《名家简介》
陈建锋、艺术家、东方德谟克利特,绘画艺术上:厚油意象画派创始人,2012年由国家六部委主办的国际版权、知识产权博览会获得金慧了优秀创意奖。
1.国家故宫博物院给予出版画册
2.被国家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3.人民大会堂收藏
4.国家行政学院收藏
5.油画作品4567幅是目前全球历史以来个人原创油画作品最多的艺术家,绘画艺术知识产权(版权)4567个也是全球个人绘画(版权)创意最多的;
著作上:
艺术思想:1.《东方形而上学》
2.《东方形而中学》
3.《东方形而下学》
多部思想丛书
在美学上:《系统美学》丛书
在哲学上:《系统哲学》丛书
《人类文明幸福与音乐美学》
注:〈《人类文明史与音乐美学》第十卷. (上、中、下分卷)〉
陈建锋/著
幸福的问题重要是人们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人生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们生活的价值目标不同,幸福观也就不同。
人类的幸福观是受社会的生存生态,时代社会条件的影响,在阶级的社会里还打上阶级的烙印。在伦理学史上,关于幸福同道德的关系、幸福的具体内容、实现途径等问题,各派思想家论说不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把道德同幸福对立起来,或以为幸福是天国的理想,或以为“物欲"即是不道德,从而主张禁欲主义。
宗教道德的幸福观则是人们忘掉现实的痛苦去追求天国的理想。
中国宋明理学认为:人们追求物质幸福是邪恶的“人欲"与“天理不相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所有反对追求现世幸福的幸福观,这,旧唯物主义肯定人们追求幸福的道德意义,甚至把幸福同于道德,主张幸福就是德性”。
东方文明之道学与幸福观: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逃避尘世,过原始质朴和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道法自然"这一论题不是孤立性的论题,老子在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一“道"与“万物”的关系,也关涉到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一圣王与“百姓"的关系。
老子主张,圣人以“无为”为事,一切顺其自然,去智绝欲,过自然的生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就会天下大治,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认为要达到无为的境界,就要守弱。坚强有害,柔弱有益,柔弱胜刚强。天下之柔莫过水,然攻坚强者亦是水为最。在欲望满足,幸福与道德的关系上,老子主张寡欲,要求欲望降到最低限度。
庄子提出理想人生的标准:一是无情,即不动感情,心境平和,不为喜怒哀乐所困扰,不以好恶所伤身。
二是无己,即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既不考虑自己,不追求功绩,也不追求名誉;
三是无所待,“至人并不借别的东西,而是凭借天地之正气,在宇宙中遨游,所以依傍与企求;
四是无用,要把自己当成一块废料,没有任何实际用处。他以山中树木为例,那些干直,质好的有用之材,早被人砍去盖房子,做家具了,但那看去毫无用处的散木,用来造船则况于水,用做棺材则腐于土,用来做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做柱子则易受虫蚀,这类树却活了几千年。他说“树不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
“一般人能知用之用,而无知无用之用。无用反有大用,这就是保存自己享受逍游的幸福生活。
《道德经》的哲学理念,清醒冷静。谓之一人正化天下正。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能反着来;不然是违背了道啊。《明道篇》有诗云:“自然本无为之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
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
当然千万別因现代人之解读,把道家思想拥趸走上了虚无主义的岐途。
道家对宇宙的理解(宇宙观)
混沌的宇宙观:《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母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一种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音、浑然一体,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它独一无二,无双无对,永远不会改变,却又周流于万物永远不会停止,它可以作为世间天地万乃至宇宙之根本(宇宙之本源),不知什么名字来表述之“大",于是用道来作为它的名,勉强称其为“大”,所以说万物归道,说道很大,而顺天丶地、人、也很大宇宙有四“大",人也其中之一,人遵循地道规律特性,地效法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自然而然。
(注:道学理解宇宙之大,人也很大,为是“四大”之一)
然而佛教的理解是三千大千世界混组了宇宙,小千为一千个地球这么大,中千为一千千个地球这么大,大千为一千斤中千这么大,来描述宇宙之大,而人只是沧海一粟,尘埃之小。)
幸福观在这两种宇宙观、地球观,世界观,人类文明观,幸福观,做了有效的对比,论述了无为而治,的存在基本问题,知足常乐,存之顺道,感恩之心放有幸福之福,顺其道修其德方有享其福,此为幸福也。
民莫之令而“自均",可证‘命’作‘爵’者,决非古本,义也难通也。
这是道学中的自然《本源论》、自然规律《平衡论》、而非人伪《物源论》,"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即在于不命令或万物而任其自化自为也"。
我们在强调万物自然时,千万不要记赋予万物自然的大道,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独不改、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长生久视、纯精至和,归根复命,安平泰,是物尤其是人之自然,即“不道”,“不道早已"故而当人不自然时,则需要采取相对治映措施,以复其自然。
因此我们说,自然不仅是大道的特性,也是万物属性。
道学中的美学思想:
道学本性是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推崇素朴和稚拙”,赞美婴儿“含德之",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受到普遍赞颂,而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古朴丶稚拙之外老子也很推崇恬淡,认为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平淡之美,也为很多人所崇尚,在宋代成为一种审美观和美之风尚。
老子"有无相生"以及“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传统艺术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绘画和戏曲一贯强调虚实结合,强调‘计白当黑,强调“空灵",这是理论的源头,而正是老子“有无生"的理论。
中国古代审美论“涤除玄鉴”,这一理论本来是讲观道的,而审美也必须涤除物欲之心,所以这一理论就为后世美学家所继承,成为中国审美观照的理论。
道学这一“空灵"在音乐美学上的最上乘高雅之美,声波空灵非技术,而是妙悟之玄,但它无意间包括了所有的声乐系统,混合声、共震、共鸣、机器式科发音、音色之美、对比、循环流动、深度空间丶声波、阴阳生身器关的互补、互动,全方位的调动才能完成“空灵”的形态,当然更深入与内涵的修养那是禅艺的范畴,这也就不难理解古代古琴之震憾,琴声如幽灵,声憾心脉,如魂归天际,如神似仙……。
它没有像西方音乐那么多器式,更无需人伪去科学协调,而是情真、意致、神通、气顺、无式而势应,无形而态规,雅至高维,简约而不简单,此为上乘之美,高雅之美,艺术之尚品也。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绘画也是有重大的影响,意象之美因此而延伸;
厚油意象画派也就顺承传统道学的美学思想,灵性启发,妙悟玄虚,并融合西方的技术,艺术美学,逻辑学,用油画的形式表述,它也呈现出中西方美学的系统融合,解决了中西绘画上的矛盾论,无法兼容的客观问题,道学之强大在于厚德包容,以柔克刚,重要的是《系统论》,系统性去包容,而决不能浪费在技术的层面,更不能在人伪的体系结构下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完成一件根本毫无意义的技术,且随智能的进步,一夜之间成为毫无价值的产品,然而顺道而为,高维度的审美观,空灵妙悟之灵性作品,任何智识也是沧白无力,任何仿照也是途劳;
老子的文章具有系统的论述,当然不能用西方的逻辑学的知识结构去点评系统性的维度逻辑文章,那是娄蚁看巨人,后世人欲想破解,皆无功而返,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产物,天之知,人似有所向,非其真相,西方有《阿卡西记录》,宇宙密码,万物本源,万物本体,万物本质,皆是道,也是贯通,系统关联的,《幸福》也只是狭义,局部,微观,一种假设,更是虚幻,非得证明是理性,那也是《物源》中的物欲与满意、《平衡》与心态满足;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西方的哲人贤客对《幸福》的观点与看法:
西方理性主义世界观,对人类的幸福强调的必须理性指导下,理性的能力,主张抑制欲望,追求道德完善。这类东西方有共同之处东方的儒家思想也是强调德行,赫拉克里特有句名言“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说牛找到牛草料也是幸福的,"苏格拉底有了幸福的等式,理性=美德=幸福。斯宾诺沙认为幸福不是区别什么,而是德性本身。那么东西方的幸福异同在于理性的定义,德行的摡念,德行的理解,德行的认知,这些问题一出来就完全拉开了东西方的文化之间异同,东方是从宗教开始禅宗对德行的理解,对世事的观、音、欲、求、得、失、名、利、的认识,理解,应用在日常的生活中,但幸福的前提是:
苦、集、灭、道四圣谛
人生无幸福可言,有的只有生老病死各种各样的痛苦,而这些痛苦的根源在于:“爱”、“痴”,
即人的贪求欲望,“生死轮回”,“因果缘论"等,这与理性幸福观有一定的矛盾,但从精神的层面去认识、理解是一致的,理性认识从德行,而德行先应精神,精神良善才有品格优秀,品格优秀才算美德之人,禅宗丰富解读,也一直没有脱离理性生活,所以禅宗只能算哲学范畴,不能算宗教,虽在民间有客意塑造神的形象,佛之尊像,但从立宗之本质非宗教也;
苦修是过程(人生历程),幸福是精神感受,苦过便是甘甜,幸福也是自然而生,
有了苦的底层逻辑,集之欢乐、灭之平衡、道之自然也就顺之。
禅宗从人类的命运生、老、病、死,这一规律,与现实生活(理性去理解“苦"、集、灭,这一自然规律。
西方的宗教对幸福解释与影响:
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人要达到幸福的境界,不是财富、名誉、权力和肉欲的享受,而是宗教德行中,在对上帝的热愛和追求中。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样理解幸福与东方的道教思想、佛教精神一对比呈的过于简单轻浮,也太感性了,在美学的世界里没有对与错,更没有丑与美,都是对比中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感性再不得迷信,哲学、逻辑学、美学、道学、禅学,都在为《人类文明史与音乐美学》的内容丰富而服务,当然前提他也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也点《音乐美学》延伸的重要部分;
资本主义国家的幸福观:
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这也就是资产阶级的三大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思想的幸福观:
创造幸福和幸福享受结合起来,并把创造幸福作为前提,然后才去享受幸福。因为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可言。
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只有劳动才是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
在物质基础上,特別注重人的精神幸福。注重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是统一。
幸福不仅是生活享受,更是劳动对生活的创造,享受和劳动的统一,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
《人类文明与音乐美学》
本是人类没有的学术,对于美学者,要研究美的过程中发觉美,发觉美的过程中创造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延伸美,从原古的本源论美,事物的本体论美,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论述美,最后是延伸到系统美,这也是系统美学之精神,发觉美而好奇,因研究美而快乐,应美而有趣,因创造美而幸福,享受美而快乐,丰富了生命的意义也影响了丰富了文化生态,虽不完美也不够完善,但依孤人之愿,仅出微博之力,无所他求,有问题本著作人修改完善,知识浅博,布衣之身,圣贤之志,望君谅解。
作品:《众草与青松》
作者:陈建锋
尺寸:50cmx60cm
作品:《意象秋芦草》
作者:陈建锋
尺寸:60cmx120cm
作品:《秋意林间》
作者:陈建锋
尺寸:50cm×60cm
作品:《乡野夏秋》
作者:陈建锋
尺寸:50cmx60cm
作品:《暑秋夜幂》
作者:陈建锋
尺寸:50cmx60cm
本文作者陈建锋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不得它用,文章内的历史文献、参考内容严格按知识产权保护法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