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艺术 >

佳士得与苏富比各出奇招 春拍季完成中国布局(4)

2013-05-15 16:46 来源:新京报

  蔡金青给记者列了几个让全球艺术资本都为之动心的数据。

  2011年全国共开设了约390家博物馆;2012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最有价值的艺术市场之一,交易额占世界总额的25%,仅次于美国的33%,(据TEFAF2012年艺术品市场报告);佳士得注意到中国收藏家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参与度显著提高;2012年佳士得中国内地客户量较2008年相比,已翻了一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加入内地拍卖市场的实战竞争,但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内地的业务均不包含文物拍卖,其拳脚只能施展在现当代艺术品、珠宝、钟表、洋酒等。

  对此,蔡金青指出,佳士得公司的目标是为内地收藏家提供全面门类的拍品,包括从当代艺术、珠宝、手表、红酒等比较成熟的类别到中国当代水墨画等对中国市场来说的新门类,“由此,佳士得的中国客户可以享受多样的收藏选择。”

  事实上,从眼前看文物拍卖是两家全球拍卖巨鳄的软肋,但在市场和法律有可能改变的预期下,苏富比和佳士得都希望提前做好战略布局,以此抢占先机。程寿康便指出,“文物法规定外资和合资公司不能从事文物拍卖,但这一规定也可能出现变化,如果有变化的话,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失败案例:进军台湾市场后无奈退出

  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全球布局中也有所谓的“败笔”,那便是在进军台湾市场8年后又退出的往事。

  台湾曾是亚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心,1992年苏富比涉足台湾,首场西画拍卖成交率达9成,第二年佳士得赴台,也因经营早期海外华人画家作品较好成绩打下一席江山。但是艺术市场环境的改变、整体的艺术品鉴定、税赋与法律机制都未跟上脚步,使得两家公司分别在2000年及2001年退出台湾市场。

  北京华辰董事长甘学军回忆称,这两大拍卖行进军台湾,与上世纪90年代台湾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有关。“台北有个著名的大厦叫阿波罗大厦,每天都有画廊开张、每天都有画展开幕。那时在东亚是鼎盛一时的,苏富比、佳士得进军台湾看重的也是这个。”

  在当时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台湾的拍卖项目有书画、油画等。然而,进入2000年以后,台湾艺术市场急转直下,“阿波罗大厦一下就空了,整个台湾的画廊业(一级市场)被大陆兴起的艺术市场替代了,类似798的兴起,”甘学军分析称。

  此外,他还指出,“台湾也有关税问题,在市场行政运作成本上,香港是第一位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台湾市场都在萎缩阶段,苏富比、佳士得肯定要将战线收缩,选择香港。”

  不过,此次布局内地却在业内看来很难会出现撤出现象,“台湾相对大陆来说,还是一个小的市场,回旋余地不大。而对于东亚来说,香港现在是重要的地方。但未来内地是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