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

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吴传先

2022-03-25 09:40 来源:凤凰网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记利,此其立德,此其立功也。”吴传先老师投身于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中医传承行业中,从无怨言,不追名,不逐利。凡事都致力于做到尽善尽美,医所痊愈。相信未来的日子吴老师依旧会以“大医精诚”为格言,不断精益求精,将“传统中医文化开枝散叶满华夏”的愿景早日实现,也相信越来越多仁心博爱的年轻人和有志之士能以此为旗帜和榜样,在同一片蓝天和同一面旗帜下,传承好中国传统医术,惠万家幸福,助祖国强盛。

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教育工作部内,一间带着别致小院的办公室,下午的阳光洒进院内,一丝成都特有的立秋后凉爽、温润气息夹带着小院内植物的清香让人禁不住深深的呼吸着,恨不得将一整个夏日积蓄心中的烦闷吐干净。吴老挑了一个背光的位置坐下,一边在平板电脑上修改着文章,一边品着茶,还不时应付着微信、电话。这样的精神头实在不像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交谈中,他向我展示了他精心珍藏的一幅黑白照片:身着中山装,高大魁梧的毛泽东主席与一位身着中式布衣棉袄的消瘦老人聚精会神地观看一幅中医瑰宝《子午流注环周图》。照片中的布衣老者就是吴传先的祖父,中国近代著名的老中医吴棹仙。吴氏家族的中医梦,就要从照片中的这位老人讲起。

身处乱世办学救中医

吴氏一脉于(公元)1711 年入川,其第八 世祖吴光照(1840-1921)儒而业医,惠及乡里。光照二子吴明聪(1871-1954)自幼习医,1900 年即悬壶巴渝并课子吴棹仙,授以国学及中医经典,并携行乡里临症,辩疾遣方用药。

   吴棹仙(1892-1976)原名吴櫂仙,作为吴氏第三代中医传人,自幼研习国学、熟诵中医经典,并游学多地拜习名师,于 1917 年即悬壶重庆,药起沉疴、针挽濒危,世尊呼为菩萨,神针,于川渝中医界声名鹊起。吴氏家族几辈身历清代中末、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世事沉浮、几度沧桑。1929 年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余云岫之流的所谓“废除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的决定。消息发布后,全国医届群情激奋。吴棹仙被推举为重庆市中医药联合分会的负责人之一,在当时影响颇大的《商务时报》上专辟了《医药周刊》,他自任主笔,挥笔撰文,痛斥取消中医的谬论,为祖国医药学的生存而抗争。全国中医界同仁同气连枝,最终迫使国民党政府废止此案,赢来了中医界生存的权利。

   经过这件事,吴棹仙深感时政昏庸,中医未来岌岌可危,唯有立校办学才能让祖国的传统中医文化得以延续。于是从 1932 年至解放初,在长达 20 年的坎坷岁月里,他先后创办了巴县国医学社、重庆私立国医传习所、重庆中医院等七所中医校和中医院。然而,国民党政府却百般刁难,屡次强征其校舍、医院,致使医院和学校停办。吴老一首七律《卖母校》写出了当时的愤懑:“抱璞陵阳类我痴,劳劳东逐又西驰。抛将城郭远空袭,留得镃基待好时。一室高明群鬼瞰,寸心暗淡几人知。三年两卖母医校,何日长桑饮上池?”

新时代人民的中医学家

   新中国成立驱散了吴棹仙胸中的郁积,1953年,政府先后聘任他为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他的抱负终于有了施展的可能。

1956 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上他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敬献了凝聚着他和前辈多年心血结晶绘制的中医针灸循时取穴图《子午流注环周图》。

当身着中式布衣棉袄的吴棹仙恭敬的向毛主席呈上有医林“和氏璧”之称的《子午流注环周图》时,毛主席立即被这张图吸引住了。他一边专注地看图,一边仔细的听着吴棹仙的介绍。对祖国历史文化有着广泛涉猎的毛主席慧眼独具,识得璞玉价值连城。他让工作人员端来佳酿,亲手把盏,同吴棹仙碰了一杯致谢酒,在场的新华社记者及时抓拍下了这个珍贵的瞬间。照片先后发表于国内多家报刊,轰动全国。

(因记者筆误,将吴櫂仙误为吴棹仙,此后吴老即以此筆名闻名于世。)好消息接踵而至,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在政协卫生界别分组会上宣布:“将于全国先设三所中医学院”吴棹仙猛闻此话,欣喜若狂,急起向周总理恳求:“四川人口列全国之冠,也是中医之乡,应该列入先办之列啊!”善解人意的周恩来总理望着急切激动的吴棹仙,轻轻地点头微笑。聪明的老中医从这一笑之中得灵犀一点,一切都心满意足了。不久,国务院宣布全国建立四所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名列其中。

吴棹仙成为了真正的人民医学家,中医教育家。1957 年他从重庆市第一中医院院长任上借调到“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医经课程,又于 1962 年受卫生部特邀,作为卫生部四大中医顾问之一,指导了全国中医学院统编第一版教材的审定发行,全国四大名中医之誉由此而生。

著名中医学刊物称他为“近现代中医学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针灸家”;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尊他为“中国近代两大经方家”之一,并谓:“丈不仅为余之畏友,亦终身之良师也”。1976 年 9 月 8 日,吴棹仙在云游云南时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享年八十有五。十二个小时后,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也去世了,人们感慨的说:“毛泽东和他的保健医生一同走了。”

   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于 2016 年题词“吴老成仙,我们怀念他,永不忘。”      

——晚辈邓铁涛再拜

 

当旁听生也要学医

   1949 年,解放前夜,吴传先未满六岁,历史安排了他们一家天各一方,分居海峡两岸。他的父亲与陈立夫同机离开了大陆。吴氏中医第四代传人吴叔亮又随解放大军进入了凉山地区。祖父吴棹仙从此承担起了培养长孙的重任。老人对长孙是加倍疼爱,但为培养吴氏第五代中医传人,要求也倍加严格。父亲在台湾这个沉重的十字架压得吴传先喘不过气来,惹人眼羡的大学校徽始终与他无缘。但是求知欲极强的吴传先白天就旁听祖父讲课,陪祖父应诊,晚上则在中医学院上夜大,硬是学完了大学的课程。他至今谨记着祖父为他题写的一首诗:“曰老而传,启后承先。金针一粒,陈艾百年。苦读勤耕,自力更生。神农尝草,百代留名。”祖父巧妙地把他的名字嵌进诗里,希望他能坚持学习把中医文化传承下去。

知青岁月安宁河畔赤脚医生

   1965 年末,历史的大动荡中吴传先无奈的结束了大学旁听生的日子,到凉山州当起了知青。安宁河从大凉山间蜿蜒而过,哺育着世代朴实山民,山民们每天的劳作非常辛苦但缺医少药。祖父的教诲他一直不敢忘记,他鼓励知青们把从城里带去的药品集中起来,建起了一支知青巡回医疗队,在劳动之余为公社的知青和村民治病送药。“那个时候条件很简陋,也不分什么内外、妇儿,中西共举,什么病都治,有时候还会有手术。我的看病手艺就是在那个时候练就的。”吴传先说。在大凉山里采药,向村民学习草药、单方的经历,农村的实践,让他对于民间中医药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民办医院先行者

   十四年的知青生涯练就了吴传先的勇气和胆识,就像那一代的许多回城知青一样,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密切关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但他的路径总是围绕着中医。1985,在多位著名中医界人士的支持下,由四川省科协批准,吴传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民办中医药研究机构“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并响亮地提出了“振兴中医”的口号。

从祖父那里学来的医术和临床多年的积淀让吴传先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几年间,他在中医药研究上先后成功地完成包括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论文“脏腑经络的四维时空网络结构和子午流注针法”在内十多项成果,先后创办了一家附属医院、四个门诊部及保健品厂和医用消毒剂厂、健康管理中心等医疗康养实体。

办论坛传承祖父精神

   祖父的遗愿让吴传先始终不能释怀,他不仅要把祖父的精湛医术传下去,更要把祖父挚爱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真正让中医造福于民。在坚持办好中医药研究所的同时,吴传先一直在探索新的弘扬中华医学的道路。

   1991 年,两岸联系极待破冰,吴传先发起并以研究所的名义承办了四川省科协与台湾“中华民国”自然疗法协会联合在大陆召开的“中华自然疗法首届国际学术大会”。这次学术大会吸引了东南亚、欧美多国学者和两岸专家约五百人参加,影响深远,其父吴熙祖亦以台湾中医师公会秘书长身份请陈立夫先生为大会题词祝贺。

学术大会的成功举办,给吴传先莫大的鼓舞,这正是后来的“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和各种大型会议和论坛的模式。由于中医的情怀,这次尝试以后,吴传先开始用更多精力投入到健康论坛的运作中。名称从大会变成论坛,主题从中医药发展及自然疗法到养生健康。地点、内容与规模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还是那颗传承中医文化、呵护人民健康的决心。至今,作为各届会议的常务副主任和学术负责人,他已经成功发起并举办了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承办的一至八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并先后承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诺奖驱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论坛”、“首届海峡两岸道地药材及中医药传承创新研讨会”,“第二十届中韩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等等。吴传先在各届论坛中发表了多篇论文,为会议编辑了几百万字的论集,为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和世界的传播尽心尽力。其中甘苦,唯有自知。

   “中医对于中华文化而言弥足珍贵,要真正发扬光大,还得靠很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至少在我这一代,吴氏家族的梦想,我还在坚持。”吴传先继续说:中医诊疗技术在家族的传承要转变成师徒的传承、师生的传承才可能发扬光大。第六代弟子的传承,我选定了留过洋的中医学博士生导师马萍,往下希望成都中医大学吴棹仙班的弟子会凝心聚力、薪火传承,使中医时间医学在引领世界新医学的潮流中更加辉煌。小院内,气氛凝重,安静得几乎掉一颗针在地上都能听见。这份坚持让人动容。

春天来了 再搏一次

十八大、十九大召开,为中医药带来了春天。2018年7月1 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的当天,吴老师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大会。

会上吴老做了题为《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引领世界新医学的革命》的演讲,指出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时间医学观念即子午流注四维时空理论是中医学领先于世界医学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生命观的根本体现。热情洋溢的演说,博得了全场的喝彩。说到这里,吴老眼中隐约闪动着泪花,他向我更靠近了一些,强压着内心的激动告诉我,当天,他高兴的整夜无眠!中央发展中医药坚决的态度、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法》的颁发与实施、国家首个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纲要的出台等等,预示着中医药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

   “中医药的发展,人才须当先”!吴老神情凝重的说。

   多年来,民间医生、基层医生对于中国百姓的健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长期以来,他们却“名不正、言不顺”的在第一线劳碌着。国家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出台,是他们“正名”的最好机会。吴老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授权下,为民间医生和基层医生举办了考前培训。他协调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们不仅对前来参加培训的民间中医、基层医生补上了中医基础理论这一课,还进行了一对一,手把手的帮扶,为他们能顺利的通过医师资格考核创造条件。吴老还准备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大国医传承导航工程”,申报组建“吴棹仙国医专修学院”,为民间中医、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技法演示、经验交流、学术研讨铺平道路。

   1986年吴传先提出了子午流注针法的四维时空概念,其论文“脏腑经络的时空网络结构与子午流注针法”在1992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吴老于1998年率先提出并论证了狭义的子午流注和广义的子午流注槪念,指出以子午流注为代表的“天人合一”理论,是中医时间医学的核心;为了更好指导个人的养生实践,吴老创造性的提出了“拼图式营养”和“碎片式运动”的方法;2017年明确提出并论述“发扬中医药学的优势,引领世界新医学革命”的思想,认为中医时间医学的人天观,生命观,疾病观等将是引领未来世界新医学革命的核心。

“一带一路”上,中医药应该发挥文化与健康传播的重要作用,吴老坚定的说。他还告诉我,研究所已经与泰国和国内地产商签署了正式协议,拟在泰国建立“泰国国际中医睡眠调理中心,向“一带一路”各个国家输出中医理念和技术,解决了人们的健康问题,也带动了旅游与国际间民间的交往;吴老应国际会议邀请参与了印度及东南亚的考察和义诊,被斯里兰卡国际医科大学授与传统医学博士,并聘为客座教授;吴老率队考查了马来西亚,同“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促进会”达成了在东南亚推广中医子午流注时间医学理念和诊疗法的意向;同台、港、澳中药界朋友达成了“联合日,韩鉴定推广四川道地药材的意向”;将“吴氏子午流注诊疗技法”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造福世界等等。

2021 年初,中华中医药学会又聘请吴老作为“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工程国际健康智库”的专家,在中医药面向世界健康服务的工作中为国家出谋划策。研究所优雅的小院里,下午的阳光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红光满面的吴老神采奕奕地向我述说着他的一个个项目和设想,根本不像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更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在诉说他的一个美丽的梦。是的,那不只是吴氏家族的中医梦,更是一个中国多少代人向往的,在新时代正逐步实现的,造福人类的百年中医梦!